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京劇名伶孟小冬,繁華落盡子規啼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 是關於一代京劇名伶孟小冬的故事。

孟小冬(1907 - 1977), 梨園世家出身, 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 人稱“冬皇”, 是京劇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 她的一生命運坎坷, 愛恨交織, 至今讓人唏噓不己。

章子怡在《梅蘭芳》飾演孟小冬

聽說孟小冬這個名字, 還是從電影《梅蘭芳》中開始。 章子怡飾演的孟小冬, 嬌媚有餘, 英氣不足, 特別是舞臺上的老生扮相, 活脫脫還是女兒身。

見過真人版孟小冬的照片, 才知道什麼叫做“豔若桃李、冷若冰霜”。 在流傳下來的不多幾張照片中, 這位姑娘一律繃著臉, 留著清湯掛麵式的髮型, 臉上一絲兒笑容也沒有。 氣質清冽, 寒星似的一雙眼睛, 似要看進人的心裡去。

孟小冬

而她和梅蘭芳的故事, 與京劇名段《游龍戲鳳》可謂如出一轍。 認識梅蘭芳時, 她還只有 18 歲, 已經是鬚生之皇。 而梅蘭芳, 則是更為著名的旦角之王。 1925年, 孟小冬和梅蘭芳共演的那一出《游龍戲鳳》, 至今仍然是梨園佳話。

在臺上, 孟小冬扮演的是微服私巡的正德皇帝, 梅蘭芳則扮演天真活潑的李鳳姐。 真正是顛鸞倒鳳, 陰陽顛倒。 他們又一同出演了《四郎探母》、《二進宮》, 每一出都是戲逢對手, 十分叫座。

孟小冬與梅蘭芳

18 歲的孟小冬在 32 歲的大名角梅蘭芳面前並不膽怯, 演來落落大方, 非常瀟灑, 台下不斷地拍手叫好。 許多梅迷和孟迷更是希望二人能就此假戲真做, 成就一段傳奇姻緣。

而戲臺上的兩個人, 也弄假成真, 因戲生情。 當時梅蘭芳家中已有兩房妻子,

分別是元配王明華和續娶的福芝芳。 以孟小冬之心高氣傲只怕難以接受, 好在媒人解釋說, 王明華重病在醫院, 實際上只有一房夫人, 而小冬過去也是兩頭大, 不算偏房。

孟小冬與梅蘭芳

福芝芳是個厲害角色, 死活不肯讓孟小冬進門。 梅蘭芳無奈之下,

只好在外面找了一處四合院與孟小冬住, 起名為綴玉軒。 照這個情形看起來, 孟小冬嫁過去, 實際上還是側室, 而且是不能登堂入室, 只能在外面金屋藏嬌的側室。

以小冬之聰敏, 如何察覺不到媒人說辭中的漏洞呢?我寧願相信, 她只是當時已對梅蘭芳情根深種, 不願意去計較名分罷了。 有句詩說“薄命憐卿甘作妾”, 事實上如果甘心做人的妾, 那一定是因為很愛很愛這個人, 求仁得仁, 談不上薄命。

孟小冬與梅蘭芳

孟小冬就是抱著滿心的歡喜,和舞臺上的梅郎做了真夫妻,她不求名分,放棄了演出,只希望能夠和意中人朝夕相守。直到多年以後,她痛定思痛,才悔覺當初“年歲幼稚,世故不熟”,這八個字真是血淚之言。

他們間是有過好日子的。且不說舞臺上的儷影雙雙,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曾經如膠似漆。他們曾留下一幀照片:梅蘭芳側身擺出手勢,牆上留下投影。右上方是孟小冬的題字,“你在那裡做什麼啊?”左上方是梅蘭芳的手書,“我在這裡做鵝影呢。”新婚夫妻的親昵之狀,溢於言表。

梅蘭芳

可是好景不長,這時出現了一樁槍擊事件,迅速打斷了他們的恩愛。在電影《梅蘭芳》中,肇事者是梅蘭芳的粉絲(可能是為了凸現梅的魅力),現實中恰好相反,那個瘋狂的追星族其實是孟小冬的粉絲。

孟小冬嫁給梅蘭芳後不再登臺,急壞了一個叫李志剛的忠實粉絲。為了聽孟小冬的戲,他曾經天天曠課,得知心目中的女神居然嫁了人,他比楊麗娟還要瘋狂,拿著手槍就跑到綴玉軒要和梅蘭芳火拼。混亂之中,李志剛擊斃了調解人張漢舉,自己也被軍警亂槍擊斃,梟首示眾。

孟小冬畫像

這樁事件中幾乎囊括了人們關注的一切新聞熱點:暴力、情殺、名人、血腥,於是北平小報以此為題材,大肆報導,一時流言蜚語滿天飛。

不知道是在槍擊事件中受了驚嚇,還是因為謠言對自己的事業不利,梅蘭芳逐漸冷落了孟小冬。梅党也不喜歡孟小冬,理由是“孟小冬為人心高氣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則隨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與服侍人相比,為梅郎一生幸福計,就不妨舍孟而留福。”

孟小冬和父母

這話傳到孟小冬耳朵裡,清高的她哪受得了這個氣。但她還是沒有掉頭離去,可能是因為對梅蘭芳還存有幻想,也為挽回他們的感情做過努力。往昔的恩情還在眼前,她可能覺得,他冷落她是受了身邊人的影響,他總有一天會回心轉意的。

梅蘭芳的母親去世,孟小冬披麻戴孝,來到梅府弔孝。福芝芳叫人攔在門口,聲稱:“這個門兒,她就是不能進,我有兩個孩子,肚子裡還有一個,我拿這三個孩子跟她拼了!”孟小冬站在門口,孤立無援,所有人都等著看她笑話呢。

孟小冬老生扮相

這時她唯一能指望上的就是梅蘭芳。而她的梅郎呢?走了出來柔聲勸她先回去。他還是那樣溫柔,可她總算看出來了,他和那些所謂梅黨一樣,心裡早已做出棄孟留福的決定,他根本保護不了她,或者不想保護她。

你既無心我便休。

孟小冬

受此大辱之後,驕傲如孟小冬,痛定思痛,毅然決定和梅蘭芳分手。我想,和梅黨的閒言閒語以及福芝芳的侮辱相比,她最不能忍的,還是梅蘭芳那種退縮冷淡的態度吧。

都說戲如人生,其實人生何嘗不如戲。在舞臺上掛髯口、演慣了鬚生的女子,身上也沾染了男兒的殺伐決斷之氣。而常年的女扮男裝,也會讓錚錚漢子變得陰柔。孟小冬和梅蘭芳最後走向決裂,外因固然重要,內因卻是因為性別倒置帶來的角色錯位。

男裝的孟小冬

孟小冬在報紙上連發了三天啟事,單方面宣佈決裂。

“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孟小冬

這樣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臺上爽朗豪邁的扮相太相襯了。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廖廖八字,沉鬱頓挫,是那種縱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

之後,據說梅蘭芳雨夜登門,曾來要求複合,孟小冬始終沒有開門。她就是這樣的,愛一個人時,能夠放低身段去做他的妾,但如果她發現對方給不了她想要的愛時,也能決然抽身而退。

愛情不在了,至少還有尊嚴。

孟小冬

孟小冬傲然離開梅蘭芳後,曾經大病一場,甚至一度皈依佛門。可想而知當時她有多心痛,如此心痛,還是決意放手,這樣的女子,把自己的尊嚴看得比性命還要重要啊。

分手時她曾對梅蘭芳放過狠話:“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她的確都做到了。和梅蘭芳分開五年之後,孟小冬拜余叔岩為師,從頭開始學習譚、余派老生藝術真髓,重出江湖後即博得滿堂彩,“冬皇”之名由此更盛。她雖然演出不多,五年間只有 30 餘場,但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被同業尊為鬚生楷模。

1947年,她在上海出演《搜孤救孤》時,全國的京劇名老生前往觀摩,著名鬚生馬連良和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竟然擠在一個凳子上看了一齣戲。沒有買到戲票的戲迷,都在家聆聽半導體的實況轉播。據著名科學家王選回憶,那兩天晚上的上海灘真可謂萬眾空巷。

杜月笙與孟小冬香港結婚照

她再嫁的那個男人,論名聲論地位,確實也不在梅蘭芳之下,他就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青幫頭目杜月笙。

杜月笙號稱“天下第一戲迷”,家中的四房姨太太都是唱戲出身。少年時代的孟小冬在上海大世界是紅角兒的時候,杜月笙就看上了孟小冬,只是沒有想到半路殺出個梅蘭芳來。

孟小冬和姚玉蘭

1937年,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特意請來孟小冬剪綵,醉翁之意,當然不在剪綵之上。後經小冬的師妹,也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蘭撮合,兩人走在了一起。

相傳杜月笙曾向孟小冬表白說:“自打第一次見到你以後,我一直思念你,還發過誓,這一輩子要是不把你拉進我的懷抱,我就不是人。”這話,有點像韋小寶誓取阿珂的那番說辭。

杜月笙與孟小冬

孟小冬被打動了。我想,除了感動于杜月笙的情意之外,她可能這次想找一個和梅蘭芳完全不一樣的男人,一個強大的、可以保護她的男人。當時上海灘最強大的男人,就是杜月笙了。

杜月笙對孟小冬,也稱得上有情有義。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一家遷居香港,臨走之前,淡淡地說:“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為了她這句話,赴港後杜月笙不顧家人的阻撓,堅持要與孟小冬補行一次婚禮。當時的杜月笙已經 63 歲,形銷骨立,面容枯槁,渾身是病,孟小冬也已是 42 歲。

孟小冬與張大千

杜月笙去世之前,把自己的遺產做了分配,分在孟的名下兩萬美元。她不再登臺唱戲,靠著這兩萬美元,在臺灣度過了最後的歲月。解放後,梅蘭芳曾在友人陪同下,到香港看已跟了杜月笙的孟小冬,兩人相見只不過是普通的寒暄,再沒有多餘的話。

梅蘭芳自然不知道,孟小冬的房間裡只擺著兩個人的照片,一個是恩師余叔岩,另一個則是他梅蘭芳。這場景,讓我不禁想起章子怡飾演的另一個角色宮二對葉問說過的一句話:我心裡有過你。

我心裡有過你,如此而已,僅此而已。

孟小冬與梅蘭芳

孟小冬就是抱著滿心的歡喜,和舞臺上的梅郎做了真夫妻,她不求名分,放棄了演出,只希望能夠和意中人朝夕相守。直到多年以後,她痛定思痛,才悔覺當初“年歲幼稚,世故不熟”,這八個字真是血淚之言。

他們間是有過好日子的。且不說舞臺上的儷影雙雙,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曾經如膠似漆。他們曾留下一幀照片:梅蘭芳側身擺出手勢,牆上留下投影。右上方是孟小冬的題字,“你在那裡做什麼啊?”左上方是梅蘭芳的手書,“我在這裡做鵝影呢。”新婚夫妻的親昵之狀,溢於言表。

梅蘭芳

可是好景不長,這時出現了一樁槍擊事件,迅速打斷了他們的恩愛。在電影《梅蘭芳》中,肇事者是梅蘭芳的粉絲(可能是為了凸現梅的魅力),現實中恰好相反,那個瘋狂的追星族其實是孟小冬的粉絲。

孟小冬嫁給梅蘭芳後不再登臺,急壞了一個叫李志剛的忠實粉絲。為了聽孟小冬的戲,他曾經天天曠課,得知心目中的女神居然嫁了人,他比楊麗娟還要瘋狂,拿著手槍就跑到綴玉軒要和梅蘭芳火拼。混亂之中,李志剛擊斃了調解人張漢舉,自己也被軍警亂槍擊斃,梟首示眾。

孟小冬畫像

這樁事件中幾乎囊括了人們關注的一切新聞熱點:暴力、情殺、名人、血腥,於是北平小報以此為題材,大肆報導,一時流言蜚語滿天飛。

不知道是在槍擊事件中受了驚嚇,還是因為謠言對自己的事業不利,梅蘭芳逐漸冷落了孟小冬。梅党也不喜歡孟小冬,理由是“孟小冬為人心高氣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則隨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與服侍人相比,為梅郎一生幸福計,就不妨舍孟而留福。”

孟小冬和父母

這話傳到孟小冬耳朵裡,清高的她哪受得了這個氣。但她還是沒有掉頭離去,可能是因為對梅蘭芳還存有幻想,也為挽回他們的感情做過努力。往昔的恩情還在眼前,她可能覺得,他冷落她是受了身邊人的影響,他總有一天會回心轉意的。

梅蘭芳的母親去世,孟小冬披麻戴孝,來到梅府弔孝。福芝芳叫人攔在門口,聲稱:“這個門兒,她就是不能進,我有兩個孩子,肚子裡還有一個,我拿這三個孩子跟她拼了!”孟小冬站在門口,孤立無援,所有人都等著看她笑話呢。

孟小冬老生扮相

這時她唯一能指望上的就是梅蘭芳。而她的梅郎呢?走了出來柔聲勸她先回去。他還是那樣溫柔,可她總算看出來了,他和那些所謂梅黨一樣,心裡早已做出棄孟留福的決定,他根本保護不了她,或者不想保護她。

你既無心我便休。

孟小冬

受此大辱之後,驕傲如孟小冬,痛定思痛,毅然決定和梅蘭芳分手。我想,和梅黨的閒言閒語以及福芝芳的侮辱相比,她最不能忍的,還是梅蘭芳那種退縮冷淡的態度吧。

都說戲如人生,其實人生何嘗不如戲。在舞臺上掛髯口、演慣了鬚生的女子,身上也沾染了男兒的殺伐決斷之氣。而常年的女扮男裝,也會讓錚錚漢子變得陰柔。孟小冬和梅蘭芳最後走向決裂,外因固然重要,內因卻是因為性別倒置帶來的角色錯位。

男裝的孟小冬

孟小冬在報紙上連發了三天啟事,單方面宣佈決裂。

“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孟小冬

這樣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臺上爽朗豪邁的扮相太相襯了。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廖廖八字,沉鬱頓挫,是那種縱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

之後,據說梅蘭芳雨夜登門,曾來要求複合,孟小冬始終沒有開門。她就是這樣的,愛一個人時,能夠放低身段去做他的妾,但如果她發現對方給不了她想要的愛時,也能決然抽身而退。

愛情不在了,至少還有尊嚴。

孟小冬

孟小冬傲然離開梅蘭芳後,曾經大病一場,甚至一度皈依佛門。可想而知當時她有多心痛,如此心痛,還是決意放手,這樣的女子,把自己的尊嚴看得比性命還要重要啊。

分手時她曾對梅蘭芳放過狠話:“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她的確都做到了。和梅蘭芳分開五年之後,孟小冬拜余叔岩為師,從頭開始學習譚、余派老生藝術真髓,重出江湖後即博得滿堂彩,“冬皇”之名由此更盛。她雖然演出不多,五年間只有 30 餘場,但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被同業尊為鬚生楷模。

1947年,她在上海出演《搜孤救孤》時,全國的京劇名老生前往觀摩,著名鬚生馬連良和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竟然擠在一個凳子上看了一齣戲。沒有買到戲票的戲迷,都在家聆聽半導體的實況轉播。據著名科學家王選回憶,那兩天晚上的上海灘真可謂萬眾空巷。

杜月笙與孟小冬香港結婚照

她再嫁的那個男人,論名聲論地位,確實也不在梅蘭芳之下,他就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青幫頭目杜月笙。

杜月笙號稱“天下第一戲迷”,家中的四房姨太太都是唱戲出身。少年時代的孟小冬在上海大世界是紅角兒的時候,杜月笙就看上了孟小冬,只是沒有想到半路殺出個梅蘭芳來。

孟小冬和姚玉蘭

1937年,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特意請來孟小冬剪綵,醉翁之意,當然不在剪綵之上。後經小冬的師妹,也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蘭撮合,兩人走在了一起。

相傳杜月笙曾向孟小冬表白說:“自打第一次見到你以後,我一直思念你,還發過誓,這一輩子要是不把你拉進我的懷抱,我就不是人。”這話,有點像韋小寶誓取阿珂的那番說辭。

杜月笙與孟小冬

孟小冬被打動了。我想,除了感動于杜月笙的情意之外,她可能這次想找一個和梅蘭芳完全不一樣的男人,一個強大的、可以保護她的男人。當時上海灘最強大的男人,就是杜月笙了。

杜月笙對孟小冬,也稱得上有情有義。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一家遷居香港,臨走之前,淡淡地說:“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為了她這句話,赴港後杜月笙不顧家人的阻撓,堅持要與孟小冬補行一次婚禮。當時的杜月笙已經 63 歲,形銷骨立,面容枯槁,渾身是病,孟小冬也已是 42 歲。

孟小冬與張大千

杜月笙去世之前,把自己的遺產做了分配,分在孟的名下兩萬美元。她不再登臺唱戲,靠著這兩萬美元,在臺灣度過了最後的歲月。解放後,梅蘭芳曾在友人陪同下,到香港看已跟了杜月笙的孟小冬,兩人相見只不過是普通的寒暄,再沒有多餘的話。

梅蘭芳自然不知道,孟小冬的房間裡只擺著兩個人的照片,一個是恩師余叔岩,另一個則是他梅蘭芳。這場景,讓我不禁想起章子怡飾演的另一個角色宮二對葉問說過的一句話:我心裡有過你。

我心裡有過你,如此而已,僅此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