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一句承諾而信守終身的特崗教師——李丕昆

在廣西玉林北流市距離市區60多公里的大山深處, 坐落著一所山村小學——北流市六麻鎮南山小學長田分校(以下簡稱長田分校), 這所學校裡有一位80後特崗教師李丕昆。 李丕昆主動請纓來到這個偏遠的教學點任教, 這裡沒有網路, 80後的他基本不用QQ、不上微信。 他的生活看似簡單, 然而他卻過得快樂而充實;他決心紮根在這裡, “一直幹到老”。 ——摘自人民網

圖為:李丕昆正在給學生上課

2015年, 多家媒體採訪報導了這位元特崗教師, 讓我對他多年來一直默默紮根在偏遠鄉村的原因產生了好奇, 一次偶然的機會, 記者來到了李丕昆所在的長田分校。

記者從北流車站出發, 去長田分校的路途十分遙遠, 車輛的趟次也十分稀少, 經過漫長的等待, 終於坐上了10:00開往六麻鎮的客車。 客車一出城區, 路況就變得惡劣起來, 一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 坐在飛速行駛的客車上,

有種坐過山車的刺激感和做遊艇的跌宕感。 一路上塵土飛揚, 有的路段更是漫天飛沙, 空氣能見度低得可憐。 道路剛開始還是雙車道, 後面只剩下了單車道, 司機們只能把單車道硬生生地開成雙車道, 遇到對向來車時, 為了保證安全, 不得不減速會車甚至停車讓行。 路上恰逢一些學校中午放學, 透過車窗可以看見成群結隊的學生走在回家的路上, 原本狹窄的車道變得更加擁擠難開, 需要司機更加精細的操控, 才能順利地在這樣的路段上行駛。

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著實讓人有些疲倦和不適, 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響起的李丕昆老師的電話, 他不時地詢問我們的位置, 指引我們如何坐車、轉車, 這些關切的小細節讓我對這位還未見其人,

卻先聞其聲的鄉村教師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中午12:30, 經過了兩個半小時的長途跋涉, 車子終於到達了長田小學的網站, 車子還未停下, 就遠遠地看到李老師在路口等待著我們。 第一次見到李老師, 他一副面帶微笑, 和藹可親的樣子, 交流也十分幽默有趣, 給人一種自然的親近感。

圖為:長田分校全貌

跟著李老師走了一小段農村土路後, 站在一座貌似普通民宅的建築物前, 當李老師告訴我們這裡就是長田分校的時候, 我還有些疑惑。 在校門口並沒有發現醒目的學校名稱, 門內是一棟兩層樓高的樓房, 樓房前有一塊水泥地作為操場, 操場上立著兩個不高的籃球架。 繼續往裡走, 會發現每層樓都有兩個面積較大的上課教室和兩個面積較小的房間, 用來辦公和住宿。 走進教室, 課桌陳舊但排列得井然有序, 桌面上也十分整潔。 教室前面貼著“立鴻鵠志, 成棟樑材”幾個大字, 教室後面貼著一些學生的書法繪畫作品, 作品富有童真且充滿想像力。

圖為:同學們正在認真聽講

考慮到我們一路奔波, 還沒有吃午餐, 李丕昆的妻子宋英蘭就特意為我們兩人一人煮了一碗麵條, 麵條可口, 顯眼的是每碗麵條裡都放置了三個雞蛋, 說實話, 從小到大, 我從未享受過一碗麵條配三個雞蛋的豪華待遇, 而且還是三個土雞蛋。吃飯時李丕昆夫婦還不忘叮囑我們慢慢吃,並告訴我們開水和紙巾的位置,十分的熱情、細心。

吃完飯後,利用中午休息的這一段時間,我們對李丕昆老師進行了採訪,採訪地點安排在他的辦公室,辦公室簡單而且整潔,擺放著幾張桌子和電腦。“這幾年來學校最大的改變就是裝上了寬頻,並配備了幾台電腦,教學資源設備相比兩年前有了一些改善。”李老師對我們說道。

一句承諾,信守終身

三國時期,諸葛亮答應周瑜三日之內得到十萬支箭,即便諸葛亮心中很清楚三日之內單憑人力是無法造出十萬支箭的現實,但是君子一諾值千金,為了兌現承諾,諸葛亮心生一計,於是就演繹了歷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

當初在長田分校任教的兩名代課教師,通過公招考試調去了其他地方工作,加上長田分校距離南山小學本部還有兩三公里,而且這裡只有學前班和低年級學生,大多數老師都對此“敬而遠之”,長田分校因此面臨沒有老師,無法開展教學工作的境況。

圖為:李老師正在為拔河的同學加油

正當校長林飛為此事發愁時,李丕昆找到了他,主動請纓去長田分校支教。林校長看著眼前這位主動請纓的年輕老師,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十分支持的態度,而是抱有質疑的語氣問道:“你去長田分校任教,不會工作兩年就離開吧?如果這樣的話還是難以解決目前的學校的困難。”聽到林校長對自己還是有所顧慮和擔心,李丕昆當即向林校長表達了自己的決心“我想給那裡的孩子帶去不一樣的事物,我去那裡任教不僅不會教兩年就走,而且還會一直教下去。”就因為這樣一句承諾,6年來,李丕昆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當初的承諾。

媒體報導,學習模範

在踐行承諾的過程中,李丕昆作為一名80後年輕教師,主動請纓到偏遠鄉村去支教且堅持多年的事情就被媒體發現並報導了他的感人事蹟,《中國教師報》、《廣西教育報》、《廣西日報》、《玉林日報》等多家報社都採訪過他。報導發出後,在北流市內及廣西區內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廣大的社會群眾都積極學習李丕昆的先進事蹟。

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能在短時間內引起社會群體對榜樣人物的關注和學習,但無論熱度有多高的新聞事件,都會被時間沖淡,會慢慢地被人們遺忘。從李丕昆的妻子宋英蘭那裡瞭解到“這幾年來並沒有新的教師到這裡來任教,在寒暑假的時候也沒有大學生來這裡支教。”聽到宋老師這樣的話,我內心有種淡淡的憂傷。一個社會在瞭解到感動人物的事蹟、接受過榜樣人物洗禮之後,最正確的反應是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提供切實的幫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時間會沖淡新聞事件的熱度,但人們應該把所報導的新聞人物身上的品質和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圖為:妻子宋英蘭正在上美術課

一個人,為了一個承諾付出了多年的青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被社會授予了模範人物的頭銜,但我們要明白的是,這個頭銜是先前的堅持和付出才換來的,這只是對先前一段工作的認可和讚揚。但一個人的人生其實十分短暫,先前所得的頭銜不應成為限制未來發展的阻礙,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一份事業堅守終身固然是極其可貴的品質,但如果有新的想法,想要去探尋不一樣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任何社會輿論能夠對此造成影響。

下午1:30,同學們開始上課,李老師所教的班級是二年級,整個班的所有課程都由李老師一人完成。課上,李老師講解了上午所做的數學試卷,為了課堂效率,李老師在閒置時間已經把試卷上的題目都手抄到黑板上。李老師以充滿童真的語氣講解試卷,試卷上的題目主要涵蓋長度單位等知識點。

圖為:學生們準備上課

教室外,走廊裡,課堂內的一問一答顯得十分清脆響亮……

——“一米有多長?有誰知道嗎?”

——“不知道。”

——“那你們見過桌子嗎?”

——“見過。”

——“桌子的長度大概就是一米,你們懂了嗎?”

——“懂了。”

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能讓懵懂的二年級學生能在課堂上齊聲地地回答問題,學生們兩手疊放在課桌上,坐得筆直,聽著李老師的解答。李老師利用大三角板在黑板上演示如何區分銳角、直角和鈍角。學生們則在下面拿出自己的小三角板確定題目中角的類別。

圖為:小女孩正在學習繪畫

教學之餘,處處精彩

一堂課上完後,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們都興致匆匆地從教室中跑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能從每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到對未來的希望。李老師也來到操場,組織同學們玩起了拔河的遊戲,雙方隊伍都拼盡全力地拉扯,李老師站在中間指揮加油。融入到學生中去的李老師還是那麼的年輕和無憂無慮。“相較于教高年級學生,我更喜歡教這一些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可塑性更強,給他們上課會更加有趣。”李老師講到。

圖為:李老師正在操場上和同學們做遊戲

在妻子宋英蘭的眼裡,“我的丈夫李丕昆是一個關愛學生,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對學生充滿愛心的同時在課堂上又嚴格地要求他們。”妻子宋英蘭和丈夫李丕昆原先是分在兩地工作的,後來丈夫說服妻子一起到這裡來支教。“因為當時我們夫妻二人分在兩地工作,妻子有的時候身體不舒服,需要拜託他人來照顧,長此以往會麻煩到他人,內心也會有些過意不去。後來有了孩子,分在兩地工作的話照顧會更加不方便,而且兩人分開工作會不可避免地多出一些經濟開銷,我們一起工作的話我們也能在一起生活。”在李丕昆將這些因素綜合考量並告知妻子宋英蘭後,妻子便答應他一起過來支教。

圖為:宋英蘭老師正在黑板上教畫畫

如今的李丕昆夫婦以校為家,把學校旁邊的一塊小荒地開闢出來,自己動手種一些蔬菜,課餘時間,他們經常在菜園裡勞作,挑水澆菜,拔草除蟲。從事著自己喜歡的教書育人事業,享受著自己的鄉村生活。時光流逝,歲月荏苒,但這位在長田分校任教的特崗教師,這對在長田分校生活的特崗夫婦,將會在每個人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而且還是三個土雞蛋。吃飯時李丕昆夫婦還不忘叮囑我們慢慢吃,並告訴我們開水和紙巾的位置,十分的熱情、細心。

吃完飯後,利用中午休息的這一段時間,我們對李丕昆老師進行了採訪,採訪地點安排在他的辦公室,辦公室簡單而且整潔,擺放著幾張桌子和電腦。“這幾年來學校最大的改變就是裝上了寬頻,並配備了幾台電腦,教學資源設備相比兩年前有了一些改善。”李老師對我們說道。

一句承諾,信守終身

三國時期,諸葛亮答應周瑜三日之內得到十萬支箭,即便諸葛亮心中很清楚三日之內單憑人力是無法造出十萬支箭的現實,但是君子一諾值千金,為了兌現承諾,諸葛亮心生一計,於是就演繹了歷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

當初在長田分校任教的兩名代課教師,通過公招考試調去了其他地方工作,加上長田分校距離南山小學本部還有兩三公里,而且這裡只有學前班和低年級學生,大多數老師都對此“敬而遠之”,長田分校因此面臨沒有老師,無法開展教學工作的境況。

圖為:李老師正在為拔河的同學加油

正當校長林飛為此事發愁時,李丕昆找到了他,主動請纓去長田分校支教。林校長看著眼前這位主動請纓的年輕老師,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十分支持的態度,而是抱有質疑的語氣問道:“你去長田分校任教,不會工作兩年就離開吧?如果這樣的話還是難以解決目前的學校的困難。”聽到林校長對自己還是有所顧慮和擔心,李丕昆當即向林校長表達了自己的決心“我想給那裡的孩子帶去不一樣的事物,我去那裡任教不僅不會教兩年就走,而且還會一直教下去。”就因為這樣一句承諾,6年來,李丕昆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當初的承諾。

媒體報導,學習模範

在踐行承諾的過程中,李丕昆作為一名80後年輕教師,主動請纓到偏遠鄉村去支教且堅持多年的事情就被媒體發現並報導了他的感人事蹟,《中國教師報》、《廣西教育報》、《廣西日報》、《玉林日報》等多家報社都採訪過他。報導發出後,在北流市內及廣西區內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廣大的社會群眾都積極學習李丕昆的先進事蹟。

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能在短時間內引起社會群體對榜樣人物的關注和學習,但無論熱度有多高的新聞事件,都會被時間沖淡,會慢慢地被人們遺忘。從李丕昆的妻子宋英蘭那裡瞭解到“這幾年來並沒有新的教師到這裡來任教,在寒暑假的時候也沒有大學生來這裡支教。”聽到宋老師這樣的話,我內心有種淡淡的憂傷。一個社會在瞭解到感動人物的事蹟、接受過榜樣人物洗禮之後,最正確的反應是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提供切實的幫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時間會沖淡新聞事件的熱度,但人們應該把所報導的新聞人物身上的品質和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圖為:妻子宋英蘭正在上美術課

一個人,為了一個承諾付出了多年的青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被社會授予了模範人物的頭銜,但我們要明白的是,這個頭銜是先前的堅持和付出才換來的,這只是對先前一段工作的認可和讚揚。但一個人的人生其實十分短暫,先前所得的頭銜不應成為限制未來發展的阻礙,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一份事業堅守終身固然是極其可貴的品質,但如果有新的想法,想要去探尋不一樣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任何社會輿論能夠對此造成影響。

下午1:30,同學們開始上課,李老師所教的班級是二年級,整個班的所有課程都由李老師一人完成。課上,李老師講解了上午所做的數學試卷,為了課堂效率,李老師在閒置時間已經把試卷上的題目都手抄到黑板上。李老師以充滿童真的語氣講解試卷,試卷上的題目主要涵蓋長度單位等知識點。

圖為:學生們準備上課

教室外,走廊裡,課堂內的一問一答顯得十分清脆響亮……

——“一米有多長?有誰知道嗎?”

——“不知道。”

——“那你們見過桌子嗎?”

——“見過。”

——“桌子的長度大概就是一米,你們懂了嗎?”

——“懂了。”

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能讓懵懂的二年級學生能在課堂上齊聲地地回答問題,學生們兩手疊放在課桌上,坐得筆直,聽著李老師的解答。李老師利用大三角板在黑板上演示如何區分銳角、直角和鈍角。學生們則在下面拿出自己的小三角板確定題目中角的類別。

圖為:小女孩正在學習繪畫

教學之餘,處處精彩

一堂課上完後,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們都興致匆匆地從教室中跑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能從每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到對未來的希望。李老師也來到操場,組織同學們玩起了拔河的遊戲,雙方隊伍都拼盡全力地拉扯,李老師站在中間指揮加油。融入到學生中去的李老師還是那麼的年輕和無憂無慮。“相較于教高年級學生,我更喜歡教這一些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可塑性更強,給他們上課會更加有趣。”李老師講到。

圖為:李老師正在操場上和同學們做遊戲

在妻子宋英蘭的眼裡,“我的丈夫李丕昆是一個關愛學生,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對學生充滿愛心的同時在課堂上又嚴格地要求他們。”妻子宋英蘭和丈夫李丕昆原先是分在兩地工作的,後來丈夫說服妻子一起到這裡來支教。“因為當時我們夫妻二人分在兩地工作,妻子有的時候身體不舒服,需要拜託他人來照顧,長此以往會麻煩到他人,內心也會有些過意不去。後來有了孩子,分在兩地工作的話照顧會更加不方便,而且兩人分開工作會不可避免地多出一些經濟開銷,我們一起工作的話我們也能在一起生活。”在李丕昆將這些因素綜合考量並告知妻子宋英蘭後,妻子便答應他一起過來支教。

圖為:宋英蘭老師正在黑板上教畫畫

如今的李丕昆夫婦以校為家,把學校旁邊的一塊小荒地開闢出來,自己動手種一些蔬菜,課餘時間,他們經常在菜園裡勞作,挑水澆菜,拔草除蟲。從事著自己喜歡的教書育人事業,享受著自己的鄉村生活。時光流逝,歲月荏苒,但這位在長田分校任教的特崗教師,這對在長田分校生活的特崗夫婦,將會在每個人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