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蘇武牧羊的北海即現在貝加爾湖,大清時期如何將其割讓出去的?

包括貝加爾湖一帶在內的蒙古地區, 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貝加爾湖是亞歐大陸上最大的淡水湖, 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 長636公里, 平均寬48公里, 最寬處79.4公里, 面積達3.15萬平方公里。

貝加爾湖一詞來源於古肅慎語(滿語)“貝海兒湖”。

在西漢時期, “貝加爾湖”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 名曰“北海”, 蘇武被匈奴王單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 蘇武在北海邊艱難熬過19年, 最後回到漢都長安。

在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 “貝加爾湖”是在鮮卑的控制範圍之內;

在東晉十六國時期, “貝加爾湖”改稱為“于巳尼大水”;

南北朝時期, “貝加爾湖”先被柔然控制, 後又被突厥控制, 名仍稱為“于巳尼大水”;

隋朝時期, “貝加爾湖”被東突厥控制, 複改稱“北海”;

到了唐朝前期, “貝加爾湖”成為大唐帝國版圖的一部分, 歸關內道骨利幹屬, “貝加爾湖”也改稱為“小海”;後東突厥(史稱後突厥)複國, “貝加爾湖”複歸突厥, 後又歸回鶻所轄, 仍稱“小海”;

宋朝, “貝加爾湖”被蒙古八剌忽部控制;

13世紀, 蒙古後裔布裡亞特人也來到貝加爾湖地區。 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布裡亞特人都沒能改變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

蒙元時期, “貝加爾湖”又劃入蒙古帝國版圖, 屬“嶺北行省”;

明時歸蒙古的瓦剌部和韃靼部, 明末又成喀爾喀蒙古的轄境。 喀爾喀蒙古分為土謝圖汗、車臣汗、劄薩克圖汗三部, 和清朝早就建立起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喀爾喀三汗正式臣服于清, 向清政府獻九白之貢。

沙俄在侵略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的同時, 也向蒙古地區侵略, 沙俄在烏丁斯克、色楞格斯克(楚庫柏興)、尼布楚建立城堡, 奴役和鎮壓當地的布利亞特人、喀爾喀人。 蒙古領袖土謝圖汗等曾派使者至莫斯科, 向沙皇要求停止入侵, 但俄國置之不理, 蒙古軍民忍無可忍, 進行反抗。 沙俄勾結並支持準噶爾部的噶爾丹, 夾擊並打敗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遭到巨大的損失, 紛紛南遷。 俄軍趁火打劫, 大批出動, 向南進攻, 蠶食我國的北部疆土。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 中俄雙方在涅爾琴斯克簽署《尼布楚條約》, 規定中俄在外貝加爾以東地區自額爾古納河一線向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大海為中俄邊界, 黑龍江流域盡屬中國。

1727年(雍正五年), 中俄在恰克圖簽訂《恰克圖條約》, 規定以恰克圖和鄂爾懷圖山之間的鄂博作為兩國邊界起點, 東至額爾古納河, 西至沙畢納伊嶺(即沙賓達巴哈), 以南歸中國, 以北歸俄國;重申“烏第河及該處其他河流既不能議, 仍保留原狀”, 雙方均不得佔據這一地區。

隨著《恰克圖條約》的簽訂, 標誌著中原王朝最終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

標誌著中原王朝最終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