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用“隨緣”接受自己和家人的不足,用“財富四分法”理財

一、緣起

陽光和煦, 我和同事坐在西園寺的池塘邊石凳上, 雖然鳥鳴、遊客、風卷草葉聲在耳邊此起彼伏, 我心中卻感到萬籟俱寂。

靜坐半晌, 同事開始傾瀉心裡的委屈。 她剛生了孩子, 面對疲憊的身心、沉重的房貸、難以琢磨的單位變革、鬧心的婆媳糾紛、揮之不去的喪母陰影......她真的很累, 很需要幫助。

可我能為她做點什麼呢?

進入菩提書院快半年了, 我深信不疑, 書院能夠提供解決她一切人生困惑的智慧;而我除了傾聽、建議以外, 能夠給她的最徹底的幫助, 莫過於讓她瞭解三級修學。 可是, 我拿什麼說服她呢?

二、“模模糊糊”

去年10月, 一場幻影湮滅之時, 我正巧進入了書院, 而與濟群法師的《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結緣, 則可以追溯到五年前。 五年來, 脆弱、多慮、愛哭、愚癡的我, 不斷在瞬息萬變的人生境遇中起起伏伏、四處攀援;好渴望能夠抓住一根“稻草”,

讓我脫離這些無謂的內耗!

剛進入書院的那段時間, 我不斷聽到同修班師兄、輔導員、輔助員、覺平師兄說到自己進入書院以來的改變, 每次我豎著耳朵搜尋自己需要的答案, 可似乎大家都是如魚飲水——憑感覺, 說不清。

而我自己呢, 親身經歷了半年的用功修習, 到底得到了什麼?同事問時, 似乎也一時語塞。

我說:“和爸媽爭執少了”;她笑:“這還用修?我稍稍自省就能做到”。

我說:“對金錢執著少了, 更愛惜物品”;她答“我從來都做挺好”。

我說:“感覺煩惱的持續時間短了、強度小了”;她疑惑:“是不是心理作用呢?”

我說:“不執著了, 把名、利、個人想法, 都放下很多, 也就是比較無我, 心量大了”;她沉吟半響:“恕我不敬, 這可以理解為阿Q精神。 ”

我思索了一會兒,

深覺自己的改變, 或許實在難以言名。 就像一團光霧, 一點點驅散心裡的迷惘;就像一塊枕頭, 軟綿綿地承擔了心頭的惴惴不安;就像“一鍵清理”, 清清爽爽地排除了眾多雜念。

三、“實實在在”

然而, 這些改變卻一點也不玄乎, 每一條都很平實。

以“孤獨感”的生滅為例。 有一天下班回到宿舍, 一個人, 孤獨感猝不及防地襲上心頭, 但正在這時, 正念卻不知不覺地湧了上來:孤獨是因為太在乎自己, 不懂關愛他人。 是啊!我有那麼多可愛的學生需要關心, 我有那麼多可以為別人做的, 為什麼會孤獨呢!盤點一番, 我立馬坐下來寫下了教育反思備忘, 並且把自己閒置的紀梵希唇膏義賣給了書院師兄。

還例如“嫉妒心”的生滅。 小時候在小地方養尊處優、鶴立雞群,

因此滋長了“嫉妒”, 見到親戚、朋友、同事做到我不能的、得到我沒有的, 總是會發酸。 然而有一次, 看到同事取得公益事業的成就, 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把自己的壁壘打破, 這一個辦公室的成就, 哪一個不應該引以為豪?同事做了我想做卻力量不夠的, 我有什麼理由不去隨喜?那一刻, 像是一隻蝴蝶破繭而出, 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舒暢。

還有用“隨緣”接受自己和家人的不足, 用“財富四分法”理財, 用“感恩心”淨化我慢, 用“慈悲心”擴大心胸, 用“無我”舒緩情緒, 用“愛語”和“傾聽”提升教學工作......

四、路在腳下

一件一件數過來, 我終於明白了, 三級修學帶來的改變, 絕不是神神叨叨、腦脹心熱、自我麻醉, 之所以說不清道不明,

不外乎因為它太細微了, 不過就是用一點點的正念去替換、去承擔、去歸源, 再慢慢彙集為心態、生命品質。 就像每天我們的身體都在生長出新的細胞, 我能說清哪一個細胞是新的、哪一個是舊的嗎?

但是, 是不是走在正確的路上, 是不是通向一個更光明、更達觀的未來, 我想, 走過這一條路的師兄, 都會像我一樣不容置疑地篤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