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朋友脾氣暴躁,肝火極其旺盛,老中醫只按這幾個穴位,全都排出來

肝火, 指肝經火勝, 內擾於肝的一種病理現象。 多由於情志不遂、鬱而化火、嗜食肥甘油膩而化火或其他髒火累及肝臟所致。 臨床表現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症。

臨床表現

面紅目赤、急躁易怒、頭暈頭痛、脅痛、口幹口苦、吐血、咯血、不寐、大便秘結, 舌紅苔黃, 脈弦數等。

從舌頭上看你是否有肝火?(看你正常嗎)

舌兩側紅, 肝火旺

如果不僅口幹, 口還發苦, 眼睛發紅等, 則都屬於肝火旺的表現。 有肝火時, 舌質會發紅, 但兩側紅更明顯。 臨床上, 吃龍膽瀉肝丸就可以清肝火。 此外也可以喝藥茶, 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荊子沏水。 如果伴隨臉發紅, 血壓升高, 可以用夏枯草、鉤藤來泡水, 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降火穴

1.內庭穴

取穴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 蹺足的姿勢, 此穴位於腳底部, 在第二趾根部, 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 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釐米處。

日常保健

按壓時, 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 稍用力按壓, 以酸脹感為宜, 每側1分鐘, 共2分鐘, 每天堅持按摩。

此外, 若能同勞宮穴一起按摩, 效果則更佳。 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上的要穴, 它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間, 握拳屈指時中指尖指向的地方即是。

之所以它能去熱除口臭, 是因為它是心包經上的滎穴, 所以清熱瀉火也是它的一大功能。 臨床上也常用它來治療由於身熱或者內熱引起的口瘡、口臭, 效果突出。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齒齦炎、扁桃體炎、趾蹠關節痛等。 配合穀主治牙齦腫痛; 配太沖、曲池、大椎等主治熱病。

2.太沖穴

取穴方法

在足背側, 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腦血管病、高血壓、青光眼、面神經麻痹、癲癇、肋間神經痛、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

日常保健

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 對情緒壓抑, 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太沖穴, 每天按揉3次, 每次100下。

怎麼按摩太沖穴?

睡前刺激太沖穴十幾分鐘, 如懂經絡再點揉其它肝經的穴位, 哪裡痛、酸、麻, 幾分鐘就可心蘋氣合, 自然安睡。

好多人不會揉太沖穴。 有的人皮都掐破了, 一掐破氣更大, 把氣都撒在自己身上了, 這就是房法不對, 你拿指甲掐、搓, 肯定會弄破皮。 正確的房法是把指甲剪蘋,

然而掐進去, 仔細找一找最痛的點, 把它轉移行間上去, 因為行間是散心火的, 一旦火散到行間就基本上發出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 揉的時候要從太沖穴揉到行間, 可千萬別揉反了。

3.合穀穴

取穴方法

確定此穴時應讓患者側腕對掌, 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再介紹一種簡易找法: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

簡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或拇指、食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壓處取穴

功能主治

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閉經、滯產;癮疹、皮膚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

孕婦慎用(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

臨床運用

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穀總治頭、面各症。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1、針尖向上斜刺,強撚轉使針感到頭部,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復3次,留針30分鐘,痊癒。

4.齒痛:合穀兩穴並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穀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1合谷2頰車3中脘4足三裡5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1合穀2地倉3頰車。拔牙麻醉穴:1合穀2足三裡。

8.合穀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後吸時針之。瀉法、先吸後呼時針之。

9.頭痛:1合谷2風池。

10.癲癇及安神、鎮驚:1合穀;2百會;3神門。

11、目赤:1合穀;2絲竹空;3精明。

12.鼻竇炎:1合穀;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痙攣:用點刺法,快針前淺刺,或強刺法。

14.哮喘劇烈時:1先針合穀,2使患者平臥,用五柱灸法。膻中為中心,左、右為神封,上為玉堂,下為中庭。

15.針四關穴:1左、右(合穀);2左、右(太沖)。a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通經絡,清滯瘀。

16.止汗:a補合穀,瀉腹溜(補合穀可使汗腺收縮)。發汗:a瀉合穀,補腹溜(重瀉合穀,使汗腺鬆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體機能(清理肚臍以上部位):a合谷 b曲池。合穀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調理腸胃,寬中理氣:a合穀b足三裡。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氣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裡為土中之土(胃經為戊土,三裡為胃經之合穴亦為戊土)。補之益氣理中,瀉之升陽降濁。如有濕熱壅遏,濁滯中宮,蓄食停飲,腹脹噯氣,引濕濁下行,導濁降逆而安中宮。

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再介紹一種簡易找法: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

簡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或拇指、食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壓處取穴

功能主治

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閉經、滯產;癮疹、皮膚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

孕婦慎用(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

臨床運用

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穀總治頭、面各症。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1、針尖向上斜刺,強撚轉使針感到頭部,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復3次,留針30分鐘,痊癒。

4.齒痛:合穀兩穴並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穀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1合谷2頰車3中脘4足三裡5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1合穀2地倉3頰車。拔牙麻醉穴:1合穀2足三裡。

8.合穀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後吸時針之。瀉法、先吸後呼時針之。

9.頭痛:1合谷2風池。

10.癲癇及安神、鎮驚:1合穀;2百會;3神門。

11、目赤:1合穀;2絲竹空;3精明。

12.鼻竇炎:1合穀;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痙攣:用點刺法,快針前淺刺,或強刺法。

14.哮喘劇烈時:1先針合穀,2使患者平臥,用五柱灸法。膻中為中心,左、右為神封,上為玉堂,下為中庭。

15.針四關穴:1左、右(合穀);2左、右(太沖)。a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通經絡,清滯瘀。

16.止汗:a補合穀,瀉腹溜(補合穀可使汗腺收縮)。發汗:a瀉合穀,補腹溜(重瀉合穀,使汗腺鬆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體機能(清理肚臍以上部位):a合谷 b曲池。合穀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調理腸胃,寬中理氣:a合穀b足三裡。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氣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裡為土中之土(胃經為戊土,三裡為胃經之合穴亦為戊土)。補之益氣理中,瀉之升陽降濁。如有濕熱壅遏,濁滯中宮,蓄食停飲,腹脹噯氣,引濕濁下行,導濁降逆而安中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