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體的十四經穴高清圖解,各穴位防病治病功能,及12經絡活躍時間

中醫學認為:頭為精明之府、諸陽之會、百脈之宗, 腦為髓之海、奇恒之府, 是十二 經絡的諸陽聚會之處, 更是一身的主宰。

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如何能聰耳明目, 緩解頭痛, 預防感冒?

如何使百脈調和, 記憶增強, 血脈疏通?

如何降低血壓, 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

如何健腦提神, 解除疲勞失眠, 防止大腦老化, 延緩腦部衰老?

如何改善頭部血液迴圈, 使頭髮得到滋養, 黑髮潤發, 防止脫髮?

……

跟隨小編學習最簡單最實用的經穴保健之法, 以妙手除頑疾!

1、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太陽膀胱經穴, 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左右各67個,

共134個:

本經共有67個穴位, 其中有49個穴位分佈在頭面部、項背部和腰背部, 18個穴位分佈在下肢後面的正中線上和足的外側部。 首穴睛明, 末穴至陰。 本經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精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的病症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症。

例如:癲癇、頭痛、目疾、鼻病、遺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後側部位的疼痛等症。

2.足厥陰肝經穴位圖

足厥陰 肝經, 簡稱肝經。 十二經脈之一。 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 該經發生病變, 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 胸脅脹滿,

少腹疼痛, 疝氣, 巔頂痛, 咽幹, 眩暈, 口苦, 情志抑鬱或易怒。

3、足少陽膽經穴位圖

足少陽膽經共四十四穴, 原穴為丘墟穴, 絡穴為足闕陰肝經之蠡溝穴, 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 所以它能治療發熱病, 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 它的性質介於陰陽明之間。

足少陽膽經的位置:足少陽膽經起於瞳子髎穴、止于足竅陰穴, 左右各44穴。

4、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手少陰心經穴, 歸屬于手少陰心經的腧穴。 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 手少陰心經所屬穴計有: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裡、陰郤、神門、少府、少沖。 共九穴。

經脈循行:

起於心中, 出屬於心系, 過橫膈, 下絡小腸。

心系向上之脈:挾咽喉上行, 系於目系。

心系直行之脈:上行於肺部, 橫出於腋窩(極泉), 沿上臂內側後緣、肱二頭肌內側溝, 至肘窩內側, 沿前臂內側後緣、尺側腕屈肌腱之側, 到掌後豌豆骨部, 入掌, 經小指橈側至末端(少沖), 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

5、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足太陰脾經,簡稱脾經,是一條經脈,人體十二經脈之一,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裡。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

6、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圖

手陽明大腸經是一條經脈,十二正經之一,與手太陰肺經相表裡。本經起于商陽,止於迎香,左右各20穴位。人體主要經脈有14條,以各種臟腑為名的有12條,再加上督脈和任脈。大腸經是其中的一條。大腸經共廿穴,原穴為合穀穴,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為陽氣盛極的經絡,主治陽症 實症,也治發熱病,與肺相表裡。

7、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本經起於手小指尺側端少澤穴,沿手背、上肢外側後緣,過肘部,到肩關節後面,繞肩胛部,左右交會並與督脈在大椎穴處相會,前行入缺盆,深入體腔,絡心,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其分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於眼下,至目內眥,經氣於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8.手太陰肺經穴

十二經脈之一,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下口幽門、上口賁門),通過膈肌;屬肺,至喉部,橫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9、足陽明胃經穴位圖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胃經。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其中15穴分佈於下肢的前外側面,30穴在腹、胸部與頭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厲兌。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某些病症和咽喉、頭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10、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手厥陰心包經穴,歸屬于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手厥陰心包經所屬穴計有:天池、天泉、曲澤、郤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共九穴。

11、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足少陰腎經,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12.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

手少陽三焦經,歸屬于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手少陽三焦經所屬穴計有: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和髎、絲竹空。共二十三穴。一側面23穴(左右兩側共46穴),其中13分佈於上肢背面的正中線上,10穴在頸、側頭部。首穴關沖,末穴絲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13.督脈穴位圖

14、任脈穴位圖

任脈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為人體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於胞中,止於下頜,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此經主要有調節陰經氣血、調節月經的作用,主要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相關病症。

子午流注十二時辰

膽經子時(23:00-1:00)

此時膽經最旺,攝生學認為:"肝之餘氣,瀉於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決定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因而可知膽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閒切除患者的膽,是不負責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睡,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腦筋清楚,精神和麵紅潤。反之,子時前不睡者,精神和麵清白出格是膽汁缺乏新陳代謝的氣而變濃結晶,形成結石,猶如海水變濃曬成鹽此中一部門人還會是以而"膽怯"膽經這時要上床困覺,利於骨髓造血。

肝經丑時(1:00-3:00)

此時肝經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撐持,廢舊的血液裁減,新穎的血液孕育發生,這類代謝都是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攝生學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若丑時未入睡的話,肝還在輸出能量,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入睡者,臉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經最旺的丑時是肝臟修復的最佳時段。

肺經寅時(3:00-5:00)

此時肺經最旺,"肺朝百脈",肝於丑時推陳出新,將新穎血液提供給肺,經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臉色紅潤,精神抖擻。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肺經呼吸運作最佳的時候,而此時脈搏最弱。

大腸經卯時(5:00-7:00)

此時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穎血液佈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步入興奮狀況,完成對食品中水分與營養的吸收,排出渣滓。這時起床,大腸蠕動旺盛,適合排瀉。

胃經辰時(7:00-9:00)

此時胃經最旺,在7:00過後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表現為嘴唇乾,重則豁嘴或生瘡。胃經胃最活躍,此時一定吃早餐,每一天這時敲胃經最佳,開始工作人體的發電系統。

脾經巳時(9:00-11:00)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現為消化吸收好,血的品質好,嘴唇紅潤。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心經中午(11:00-13:00)

此時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表"。心氣鞭策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擻。心經此時保養表情舒服,適當休息或午睡。

小腸經未時(13:00-15:00)

此時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至脾。未時是小腸最活躍的時候,故午餐應在下午1時前吃。

膀胱經申時(15:00-17:00)

此時膀胱經最旺,膀胱儲藏水液和津液,輪回水液並將駢枝部分排出體外。津液在體內輪回,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證。膀胱經膀胱最活躍的時候,適當多喝水。

腎經酉時(17:00-19:00)

此時腎經最旺,"腎藏於生殖之精,腎為天賦和五臟六腑之精之根"。人體經過申時泄火排毒,腎在酉時步入儲藏精華的階段。腎經適合休息。

心包經戌時(19:00-21:00)

此時心包經最旺,"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是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心包經戌時行旺,可斷根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無缺狀況。心包經旺時宜隨便走走,這時心腦顱神經器官系統最活躍,心臟欠好的人最好這時候敲心包經,成效最佳。

三焦經亥時(21:00-23:00)

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備主持諸氣,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深度睡眠,百脈可休息生息,對身板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獨特之處,即亥時困覺,故此時段內睡覺最佳,易於第二日起床後精神倍好。

足太陰脾經,簡稱脾經,是一條經脈,人體十二經脈之一,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裡。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

6、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圖

手陽明大腸經是一條經脈,十二正經之一,與手太陰肺經相表裡。本經起于商陽,止於迎香,左右各20穴位。人體主要經脈有14條,以各種臟腑為名的有12條,再加上督脈和任脈。大腸經是其中的一條。大腸經共廿穴,原穴為合穀穴,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為陽氣盛極的經絡,主治陽症 實症,也治發熱病,與肺相表裡。

7、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本經起於手小指尺側端少澤穴,沿手背、上肢外側後緣,過肘部,到肩關節後面,繞肩胛部,左右交會並與督脈在大椎穴處相會,前行入缺盆,深入體腔,絡心,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其分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於眼下,至目內眥,經氣於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8.手太陰肺經穴

十二經脈之一,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下口幽門、上口賁門),通過膈肌;屬肺,至喉部,橫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9、足陽明胃經穴位圖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胃經。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其中15穴分佈於下肢的前外側面,30穴在腹、胸部與頭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厲兌。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某些病症和咽喉、頭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10、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手厥陰心包經穴,歸屬于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手厥陰心包經所屬穴計有:天池、天泉、曲澤、郤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共九穴。

11、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足少陰腎經,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12.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

手少陽三焦經,歸屬于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手少陽三焦經所屬穴計有: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和髎、絲竹空。共二十三穴。一側面23穴(左右兩側共46穴),其中13分佈於上肢背面的正中線上,10穴在頸、側頭部。首穴關沖,末穴絲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13.督脈穴位圖

14、任脈穴位圖

任脈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為人體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於胞中,止於下頜,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此經主要有調節陰經氣血、調節月經的作用,主要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相關病症。

子午流注十二時辰

膽經子時(23:00-1:00)

此時膽經最旺,攝生學認為:"肝之餘氣,瀉於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決定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因而可知膽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閒切除患者的膽,是不負責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睡,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腦筋清楚,精神和麵紅潤。反之,子時前不睡者,精神和麵清白出格是膽汁缺乏新陳代謝的氣而變濃結晶,形成結石,猶如海水變濃曬成鹽此中一部門人還會是以而"膽怯"膽經這時要上床困覺,利於骨髓造血。

肝經丑時(1:00-3:00)

此時肝經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撐持,廢舊的血液裁減,新穎的血液孕育發生,這類代謝都是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攝生學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若丑時未入睡的話,肝還在輸出能量,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入睡者,臉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經最旺的丑時是肝臟修復的最佳時段。

肺經寅時(3:00-5:00)

此時肺經最旺,"肺朝百脈",肝於丑時推陳出新,將新穎血液提供給肺,經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臉色紅潤,精神抖擻。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肺經呼吸運作最佳的時候,而此時脈搏最弱。

大腸經卯時(5:00-7:00)

此時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穎血液佈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步入興奮狀況,完成對食品中水分與營養的吸收,排出渣滓。這時起床,大腸蠕動旺盛,適合排瀉。

胃經辰時(7:00-9:00)

此時胃經最旺,在7:00過後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表現為嘴唇乾,重則豁嘴或生瘡。胃經胃最活躍,此時一定吃早餐,每一天這時敲胃經最佳,開始工作人體的發電系統。

脾經巳時(9:00-11:00)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現為消化吸收好,血的品質好,嘴唇紅潤。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心經中午(11:00-13:00)

此時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表"。心氣鞭策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擻。心經此時保養表情舒服,適當休息或午睡。

小腸經未時(13:00-15:00)

此時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至脾。未時是小腸最活躍的時候,故午餐應在下午1時前吃。

膀胱經申時(15:00-17:00)

此時膀胱經最旺,膀胱儲藏水液和津液,輪回水液並將駢枝部分排出體外。津液在體內輪回,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證。膀胱經膀胱最活躍的時候,適當多喝水。

腎經酉時(17:00-19:00)

此時腎經最旺,"腎藏於生殖之精,腎為天賦和五臟六腑之精之根"。人體經過申時泄火排毒,腎在酉時步入儲藏精華的階段。腎經適合休息。

心包經戌時(19:00-21:00)

此時心包經最旺,"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是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心包經戌時行旺,可斷根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無缺狀況。心包經旺時宜隨便走走,這時心腦顱神經器官系統最活躍,心臟欠好的人最好這時候敲心包經,成效最佳。

三焦經亥時(21:00-23:00)

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備主持諸氣,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深度睡眠,百脈可休息生息,對身板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獨特之處,即亥時困覺,故此時段內睡覺最佳,易於第二日起床後精神倍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