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最幸運的三位狀元,為何說他們幸運呢?

自從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開始實施之後, 逐步發展成為封建王朝取才選官最重要的途徑。 在科舉考試中, 考試第一名被稱為“元”, 鄉試第一為“解元”, 會試第一為“會元”, 殿試第一則為“狀元”。

自唐高祖武德元年第一位狀元開始, 一直到清結束, 一共出了592名狀元。 文狀元和武狀元加在一起, 一共777人。

在天下那麼多讀書人中, 能成為狀元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寒窗十年, 得是有多優秀的才華才能脫穎而出, 成為狀元啊?

當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這幾百名狀元之中, 也有那麼幾位不是因為才幹而被選為狀元的。

清朝就有三位考生, 完全是因為足夠幸運, 才得了狀元魁首。

第一位lucky狀元, 是乾隆五十四年狀元胡長齡。

乾隆是清朝最出色的君主之一, 與自己的祖父共同創建了康乾盛世。 而相比于祖父的兢兢業業, 揮鞭子打江山, 乾隆的生活就安逸的多了。

他本人會享受, 會養生, 所以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自信驕傲, 總喜歡來個十全十美。 雖然他在位之時的政績, 沒有那麼多標誌性功勳, 但是在他認為自己活的長就是最大的功績了。 畢竟明君活的越長, 就能多施仁政。 所以一直以來, 長壽是乾隆帝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胡長齡參加殿試的時候, 乾隆帝正好79歲。 殿試之後, 胡長齡名次排在第十位, 絕不是最出色的那個。 但是當主考官將批好的卷子上呈乾隆帝的時候, 乾隆帝卻越過第一二三名, 直接欽點胡長齡為狀元。

原因很簡單, 胡長齡名字取的好, 意含長壽之意。 乾隆帝見了很高興, 也算是博個好彩頭, 希望自己能活的更長久, 於是就點了胡長齡為狀元。 胡長齡後來官居一品,

做到禮部尚書。

劉春霖

另一個因為名字取得好, 而被點為狀元的就是清光緒三十年的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不僅是幸運狀元之一, 而且還是中國最後一位狀元, 由慈禧太后欽點。 在劉春霖考中狀元的第二年, 科舉制度就被廢除。

劉春霖為考試第二名,

第一名是朱汝珍。 朱汝珍是廣東人, 當時廣東鬧革命鬧的凶, 慈禧本就不喜。 加之他還姓“朱”, 慈禧太后就想到了前朝, 就將朱汝珍棄置一邊。

等翻到下一張試卷, 慈禧太后一看這人名就覺得吉利。 當時遇上大旱, 急需一場春雨解急。 “春霖”二字, 可不就是春風化雨, 普降甘霖嗎!加之他是肅寧人, 天下動亂只地名也吉利, 於是慈禧就點了他為狀元。

張謇

第三位成為狀元, 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張謇”。 他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 也是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他被點為狀元除了半身有才, 名次考的好也很重要。

光緒二十年,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辰設恩科會試, 張謇奉父命參加。 此次考試, 張謇考中第六十名貢士。 慈禧見了他的名次, 與自己壽辰相合十分吉利, 便有了點他為狀元的想法。 而張謇本身才華很高, 後來又在殿試中被翁同龢看中, 被翁同龢一力送入殿試第一名。 慈禧太后沒有意見, 主考官也喜歡, 張謇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狀元。

科舉考試在古代是最重要的考試, 形同今日高考。雖然這三位狀元來得巧,但也並不是說他們是無才之人。相反能通過層層選拔,最終進入殿試考進前十名,他們都不簡單。

形同今日高考。雖然這三位狀元來得巧,但也並不是說他們是無才之人。相反能通過層層選拔,最終進入殿試考進前十名,他們都不簡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