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其實,你可以換一種歸因方式

圖片來自網路

01

看到一篇文章, 標題就很抓人眼球, 《我是雙211女碩士, 可我找不到工作》。

文章中說自己碩士念的農田灌溉專業, 而這個專業根本不適合找工作,

只適合讀博。

簡歷投了不下百份, 面試在幾個城市輾轉, 仍舊得不到一份工作。

有一個工作, 人家想要她了, 一看學歷是碩士, 就說:我們這裡留不了你這樣的人, 需要的是能幹活的。

她就這樣又一次被拒之門外。

其實, 人家能這樣說, 只要她說一句:我不怕吃苦, 我什麼都可以幹。 不怕人家不留下她試試的。

可是她沒有, 也許是剛從學校出來, 也許是沒有求職經驗, 她就這樣錯失了一個機會。

然後繼續奔赴在招聘會, 網上海投簡歷的路上。

下面有人留言, 建議她看看身邊有沒有什麼資源, 人脈是個很好的平臺。

她回復說自己農村來的, 沒有人脈。

其實別人說的是, 也許自己身邊的同學, 尤其是本地的同學,

或許可以幫點忙的。

而她第一時間可能想到了名流和達官貴人之類的人脈。 這樣的人脈, 多數人都沒有。

而找不到工作, 絕對是自己的問題。

用我是某某某開頭, 可是某某某的句式講話, 總有點懷才不遇的感覺。 潛意識就是在暗示自己, 我起點比別人高, 工作就該比別人好。

用這樣的心態去找工作, 時間越長只會越焦慮。

圖片來自網路

02

公司有個同事, 去年剛大專畢業。

之前在老家省會念書, 畢業後聽說深圳很好, 正好有個高中同學在深圳, 她馬上收拾了兩件衣服就跑來深圳了。

她唯一認識的那個高中同學, 在一家工廠打工, 在外面租了一間很小的房子, 偶爾休息就出來自己做個飯。

她借宿在同學家裡, 才過了三天, 同學的表弟說馬上也要過來。

也就是說, 她必須馬上找到工作, 不然表弟來了, 住在哪裡?

她也開始海投簡歷, 每天從南跑到北, 到處面試。

面試了十幾家後, 有一兩家給她打來了電話, 但是考慮到路途遙遠, 最後她沒去。

直到第七天, 她聽說表弟明天就要來了,

她才徹底慌了, 她需要一份工作, 好讓自己可以穩定的搬出去。

好在, 最後一天她接到了一家公司的入職通知, 得到了工作。

第二天, 她就沿著地鐵線去打聽周邊的房價, 最後很順利的找到了房子。

當她連夜搬出來, 收拾好自己的窩, 躺在床上的時候, 才意識到自己真正的獨立生活開始了。

表弟沒來之前, 她以為自己會一直找不到工作, 最後盤纏花完, 灰溜溜的滾回老家去。

結果沒想到, 自己竟然在一周之內就找到了工作還租到了房子。

圖片來自網路

03

一個男同學, 大學畢業後在外面三四年, 工作一直不穩定, 父母就勸說他回家來。 托了關係, 安排他在市里做交警。

每天穿著交警的工服, 看起來很光鮮, 而且多數時候都在吹牛扯淡。 所謂的工作就是晚上出去查查酒駕, 醉駕。

因為這套服裝, 上門給他介紹物件的人也多了起來。

後來有個女孩, 接觸起來他也非常喜歡, 但是女孩對他安於現狀頗有微詞, 希望他空餘時間再學點其他東西。

他認為女孩喜歡指手畫腳, 自己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好嗎?除了工資收入, 還經常有人暗著送錢送禮。

這才是別人羡慕的生活啊!所謂的灰色收入比工資還高。

女孩看到他這樣,本來對他的好感也漸漸消失,不再搭理他。

後來別人又給他介紹了幾個女孩,有的要他買房,有的要他開店,他總覺得別人為難自己。

一到逢年過節,總有人問到他的感情狀況,這更讓他煩不勝煩。

他覺得女孩都太現實,七大姑八大姨又太八卦,為什麼自己運氣總不好?

04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每天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但是歸因方式不同,事情的結果也不同。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歸因時,並不總是即合情理又合邏輯的,因此會出現歸因偏差。

人們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等。

但對失敗等則更多地歸因於外部因素,如考試沒考好,常見的歸因是題目太難,時間太緊,或打分太嚴。

但觀察者卻往往從行為者自身去尋找行為的原因,進行內歸因。

歸因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們可以儘量去減少它的影響。

不能正確將事情歸因,也就無法客觀認識自己。如果你自己覺得自己能打90分,但是別人只能給你打70分,這個時候給你一個70分的工作,物件,你願意試試嗎?

如果能夠意識到,任何人和事,都只是在當下某個瞬間是這樣,而自己努力去做了之後,可能改變結果,你還會覺得煩惱嗎?

困擾你的,只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而歸因偏差又讓你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

如果能把每次失敗都看作一個個獨立事件,而不是串聯起來否定自己,把每一次嘗試都當做第一次,不害怕,不憤怒,還有什麼能困擾你呢?

還經常有人暗著送錢送禮。

這才是別人羡慕的生活啊!所謂的灰色收入比工資還高。

女孩看到他這樣,本來對他的好感也漸漸消失,不再搭理他。

後來別人又給他介紹了幾個女孩,有的要他買房,有的要他開店,他總覺得別人為難自己。

一到逢年過節,總有人問到他的感情狀況,這更讓他煩不勝煩。

他覺得女孩都太現實,七大姑八大姨又太八卦,為什麼自己運氣總不好?

04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每天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但是歸因方式不同,事情的結果也不同。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歸因時,並不總是即合情理又合邏輯的,因此會出現歸因偏差。

人們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等。

但對失敗等則更多地歸因於外部因素,如考試沒考好,常見的歸因是題目太難,時間太緊,或打分太嚴。

但觀察者卻往往從行為者自身去尋找行為的原因,進行內歸因。

歸因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們可以儘量去減少它的影響。

不能正確將事情歸因,也就無法客觀認識自己。如果你自己覺得自己能打90分,但是別人只能給你打70分,這個時候給你一個70分的工作,物件,你願意試試嗎?

如果能夠意識到,任何人和事,都只是在當下某個瞬間是這樣,而自己努力去做了之後,可能改變結果,你還會覺得煩惱嗎?

困擾你的,只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而歸因偏差又讓你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

如果能把每次失敗都看作一個個獨立事件,而不是串聯起來否定自己,把每一次嘗試都當做第一次,不害怕,不憤怒,還有什麼能困擾你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