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淩晨母親教做“番茄炒蛋”令人感動!但我們卻不能忽略這些問題

昨天, 朋友圈都在刷同一個視頻:《世界再大, 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很多人看完眼淚直流, 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

視頻內容是這樣的:

在美國留學的伊恩, 準備參加朋友的party, 而參加聚會的人都要做一份自己的拿手美食。

伊恩決定做一份番茄炒蛋, 但沒有烹飪知識的他於是求救遠在大洋彼岸的媽媽。 他給媽媽發微信語音問:“媽, 番茄炒蛋是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 ”

但媽媽語音遠端教程並不順利, 爸爸還總在旁邊插嘴, 男孩焦急又很生氣地回復:

“媽, 你這是說的什麼?你這不行啊!“

眼看著聚會的時間馬上就到了, 男孩突然收到了媽媽做番茄炒蛋的小視頻, 手把手教他。

男孩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跟著媽媽一步步做起來。

經過媽媽的視頻教學, 他很快就做好了這道美味, 朋友都誇讚非常好吃。

在聊天中朋友問到他來自哪裡, 時差相差多少。 這時候他才意識到中國和美國時差相差12小時。

媽媽給他發視頻的時候, 正是中國時間半夜4點多。 伊恩這才意識到父母是徹夜不眠, 教他遠程烹製了這道番茄炒雞蛋。

不僅如此, 爸爸媽媽還一直守在手機旁邊, 詢問他煮的成不成功。

在收到他的回復後, 秒回。

在視頻的最後, 用“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的結尾,讓很多人都熱淚盈眶,感慨萬分。

視頻一出,很多自媒體和網友開始紛紛站隊了。

激進型

疑惑型

感同身受型

其實無論站那一隊,無論其他自媒體再怎麼貶低,也無法否認一個事實。

這個廣告成功了,至少在傳播熱度方面很成功。

作為一個育兒號,我實在不想把很負面的觀點帶到文章來,因為我與文章中感同身受型的網友一樣,真的不值得也不願意透支親情去吐槽...(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其實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你兒子火急火燎的在國外發微信問你番茄炒蛋怎麼做,你會選擇生氣的罵他一句:“神經病,自己去百度” 然後憤怒的掛上電話,還是和視頻裡的父母一樣,選擇不顧疲憊告訴兒子具體的做法?

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就像我們曾經學習過朱自清的 “背影”,父親明知道自己的腳不好使,可還是堅持爬上那邊月臺為兒子買來橘子,無他,和當代中國大部分父母一樣:“兒行千里母擔憂。”

龍應台的書裡有一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終須要長大,也許會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身邊。但如果孩子沒有任何自理能力就這樣出門,確實也是令人擔憂的一件事。

在視頻裡我們也能看出一個問題:教育的失敗!或許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也花了很大的心血讓孩子“成才”,卻因為在該撤退的時候沒有退,在該放手的地方沒有放,最後養出了一大批不能獨立自主、不敢嘗試就先選擇放棄的孩子。

下面有這幾類現象的父母要注意了,說不定你在一步步的“毀” 掉自己的孩子。

一、過度保護-包辦型的父母

包辦型的父母,他們害怕孩子犯錯、受苦,所以他們寧願一手包辦,也不敢放手給孩子自己去嘗試。在他們眼中,孩子並不是獨立的,孩子的生活就是他們的生活,孩子的成功代表了他們的成功,所以他們要幫孩子打理好一切。因此會盡其所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對孩子而言,由於從小身旁的父母對自己百依百順,並老是幫自己做好許多事,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甚少考慮到他人的立場,還可能有「本來就應該要幫我」的態度,在時常沒有能力完成或決定一件事的情況下,孩子也會隨著年歲增長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二、強勢威權-專制型的父母

專制型的父母習慣以權力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是權威,什麼都得聽令于父母,他們用嚴厲來讓孩子乖乖聽話,做他們要求的事。專制型的父母對子女有很多規範,鮮少有孩子發表意見的空間,也很少有情感上的支持。在父母眼中孩子不允許犯錯,犯錯了就是因為沒聽我的。

對於子女而言,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扮演命令者的角色,這種強勢的語言、威權的態度使孩子生活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性格上較為被動,態度也偏向消極退縮,因為他認為有人會命令他,也唯有照著這個命令做事,才會被肯定,更因為如此,孩子較不動腦、選擇,長大後,也較缺乏思考、批判的能力。

三、過度要求-完美主義型父母

完美主義型父母對要求太高,凡事要求最好,而且有:「社會競爭激烈,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為了跟上主流社會的脈動,或為了實現父母未完成的夢想,孩子從小穿梭于各種 英文、算數、鋼琴、畫畫、圍棋等補習中,孩子從小就被各種「計畫」包圍,小小年紀就開始加入檢定和考證的大軍,成了學習機器。

在完美主義型父母的愛中,孩子變成了─ 成績單,對孩子而言學習只是為了分數,是為了表現給父母看。這些完美的父母通常會為了孩子的學業或成就而犧牲孩子的快樂,讓孩子生活充滿壓力,到了可以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孩子就會反抗,或許會放棄從前的所學,選擇一條從未被允許的路。

教育是場修行。撒手不管的散養肯定不負責任。但是管得太多同樣會有問題,因為過猶不及。在管和不管自己,把握好平衡,正是為人父母需要懂得拿捏的分寸。

所以,一盤番茄炒蛋雖然做法簡單,但是背後卻隱藏著父母的愛和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但願,每隊父母都能不被淩晨求助的電話吵醒,因為他們教給孩子的本領,已經足夠。

用“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的結尾,讓很多人都熱淚盈眶,感慨萬分。

視頻一出,很多自媒體和網友開始紛紛站隊了。

激進型

疑惑型

感同身受型

其實無論站那一隊,無論其他自媒體再怎麼貶低,也無法否認一個事實。

這個廣告成功了,至少在傳播熱度方面很成功。

作為一個育兒號,我實在不想把很負面的觀點帶到文章來,因為我與文章中感同身受型的網友一樣,真的不值得也不願意透支親情去吐槽...(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其實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你兒子火急火燎的在國外發微信問你番茄炒蛋怎麼做,你會選擇生氣的罵他一句:“神經病,自己去百度” 然後憤怒的掛上電話,還是和視頻裡的父母一樣,選擇不顧疲憊告訴兒子具體的做法?

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就像我們曾經學習過朱自清的 “背影”,父親明知道自己的腳不好使,可還是堅持爬上那邊月臺為兒子買來橘子,無他,和當代中國大部分父母一樣:“兒行千里母擔憂。”

龍應台的書裡有一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終須要長大,也許會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身邊。但如果孩子沒有任何自理能力就這樣出門,確實也是令人擔憂的一件事。

在視頻裡我們也能看出一個問題:教育的失敗!或許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也花了很大的心血讓孩子“成才”,卻因為在該撤退的時候沒有退,在該放手的地方沒有放,最後養出了一大批不能獨立自主、不敢嘗試就先選擇放棄的孩子。

下面有這幾類現象的父母要注意了,說不定你在一步步的“毀” 掉自己的孩子。

一、過度保護-包辦型的父母

包辦型的父母,他們害怕孩子犯錯、受苦,所以他們寧願一手包辦,也不敢放手給孩子自己去嘗試。在他們眼中,孩子並不是獨立的,孩子的生活就是他們的生活,孩子的成功代表了他們的成功,所以他們要幫孩子打理好一切。因此會盡其所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對孩子而言,由於從小身旁的父母對自己百依百順,並老是幫自己做好許多事,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甚少考慮到他人的立場,還可能有「本來就應該要幫我」的態度,在時常沒有能力完成或決定一件事的情況下,孩子也會隨著年歲增長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二、強勢威權-專制型的父母

專制型的父母習慣以權力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是權威,什麼都得聽令于父母,他們用嚴厲來讓孩子乖乖聽話,做他們要求的事。專制型的父母對子女有很多規範,鮮少有孩子發表意見的空間,也很少有情感上的支持。在父母眼中孩子不允許犯錯,犯錯了就是因為沒聽我的。

對於子女而言,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扮演命令者的角色,這種強勢的語言、威權的態度使孩子生活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性格上較為被動,態度也偏向消極退縮,因為他認為有人會命令他,也唯有照著這個命令做事,才會被肯定,更因為如此,孩子較不動腦、選擇,長大後,也較缺乏思考、批判的能力。

三、過度要求-完美主義型父母

完美主義型父母對要求太高,凡事要求最好,而且有:「社會競爭激烈,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為了跟上主流社會的脈動,或為了實現父母未完成的夢想,孩子從小穿梭于各種 英文、算數、鋼琴、畫畫、圍棋等補習中,孩子從小就被各種「計畫」包圍,小小年紀就開始加入檢定和考證的大軍,成了學習機器。

在完美主義型父母的愛中,孩子變成了─ 成績單,對孩子而言學習只是為了分數,是為了表現給父母看。這些完美的父母通常會為了孩子的學業或成就而犧牲孩子的快樂,讓孩子生活充滿壓力,到了可以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孩子就會反抗,或許會放棄從前的所學,選擇一條從未被允許的路。

教育是場修行。撒手不管的散養肯定不負責任。但是管得太多同樣會有問題,因為過猶不及。在管和不管自己,把握好平衡,正是為人父母需要懂得拿捏的分寸。

所以,一盤番茄炒蛋雖然做法簡單,但是背後卻隱藏著父母的愛和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但願,每隊父母都能不被淩晨求助的電話吵醒,因為他們教給孩子的本領,已經足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