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黑蒜,比白蒜更好

黑蒜日益流行

幾年前我第一次接觸黑蒜的時候, 非常好奇本來通體白色的生蒜, 如何就變成皮白肉黑的黑蒜, 而且幾乎沒有生蒜原有的刺激性氣味和味道。 如果不是帶有完整的大蒜外皮, 我會懷疑它是不是另外的東西。 最近幾年, 黑蒜多起來, 不但有日本進口的, 還有純國內生產的;不但作為保健品售賣, 還引入一些餐廳。

黑蒜並不是一個新的大蒜品種, 而是用普通大蒜(生蒜)加工而成的熟蒜,

蒜肉黝黑。 據介紹, 黑蒜的加工方法極為特殊, 大蒜帶皮放在高溫高濕的發酵箱裡發酵2、3個月。 在高溫發酵的過程中, 大蒜內部發生了複雜的反應, 雖然其外形還在, 但其成分已經與生蒜有很大不同。

黑蒜比白蒜更好

首先, 大蒜特有的刺激性氣味和辛辣味道不復存在。 黑蒜口感平淡, 略甜, 沒有任何特殊氣味。 我猜測這很可能是研究開發黑蒜的最初目的——讓大蒜變得好吃不留氣味。 大蒜的健康效益是眾所周知的, 但大蒜特有的刺激性氣味和辛辣味道卻往往讓人望而卻步。 如何保留大蒜的有益成分, 並消除其不受歡迎的氣味, 這讓研究人員沒少費心思, 黑蒜可能是唯一的成功者。 在大蒜成為黑蒜的過程中,

具有特殊刺激性氣味和味道的物質消失了, 轉化為其他不具有刺激性的成分。

從普通大蒜到黑蒜, 白變黑, 生變熟, 有味變無味, 健康效益又如何呢?大蒜中主要的功效成分是蒜氨酸(alliin)。 這是一種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 分解後形成大蒜特有的氣味。 已經發現, 該物質具有降低膽固醇、提高免疫力、殺菌、抗感冒、抗衰老等諸多作用。 經過高溫發酵的黑蒜, 蒜氨酸進一步轉化為一些結構更為複雜的氨基酸, 如S-烯丙基半胱氨酸、S-烯丙基巰基半胱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S-乙基半胱氨酸等。 這一方面消除了生蒜的不良氣味, 同時也提升健康效益。 研究表明, 這些結構更為複雜的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 尤其是“S-烯丙基半胱氨酸”活性最強,

降低膽固醇、提高免疫力、殺菌、抗感冒、抗衰老、抗癌的作用比蒜氨酸更勝一籌。 總而言之, 黑蒜的健康效益不但沒有打折, 反而有所提升。

除生成上述各種含硫氨基酸外, 黑蒜中“多酚”含量也明顯增加。 多酚是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茶、中藥等天然植物中的一種抗氧化成分。 亦具有降低膽固醇、抗癌、提高免疫力等重要作用。 有檢測表明, 生蒜中多酚含量較少, 為0.12毫克/100g, 而黑蒜中多酚含量較多, 為2.68毫克/100g。 兩者相差22倍之多。 黑蒜之所以黑, 估計與多酚有關。

有一些動物實驗研究表明, 攝入一定量的黑蒜可以抗癌、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抗炎、殺菌、抗疲勞、調節胃腸功能等。 人體試食實驗也發現類似的結果。 據信每天只需食用三四瓣黑蒜,

每月十幾頭黑蒜, 就能收到抗感冒、抗衰老、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抗癌的效果。

同時, 與生蒜相比, 黑蒜中基本營養素含量亦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吃1斤(500克)黑蒜和生蒜相比, 前者可以獲得37克蛋白質和130克果糖, 而後者僅能獲得24克蛋白質和7克果糖, 相差甚多。 儘管這種差別與黑蒜含水量較低有關, 但仍然可以說明, 生蒜變黑蒜, 基本營養成分得以保留。

紅蒜與白蒜相仿

與黑蒜相比, 紅蒜有點名不副實。 因為紅蒜其實只是“紅皮蒜”, 蒜肉仍是白色的。 脫掉外皮, 紅蒜與白蒜的外觀就很接近了。 只是紅蒜個頭比白蒜略小, 味道更濃烈一些, 更適合烹製突出蒜味的菜肴。 雖說紅蒜的皮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成分, 但畢竟極少會有人吃蒜皮。而就蒜肉的主要成分而言,紅蒜與白蒜並沒有什麼不同,其主打功效成分相同,都是蒜氨酸(alliin),故紅蒜和白蒜的健康效益相仿。

但畢竟極少會有人吃蒜皮。而就蒜肉的主要成分而言,紅蒜與白蒜並沒有什麼不同,其主打功效成分相同,都是蒜氨酸(alliin),故紅蒜和白蒜的健康效益相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