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諾獎之星”周德敏:想像力是科學成為智慧的催化劑

版權聲明: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繫 “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組委會”未獲授權禁止轉載

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理查·羅伯茨為2017年“諾獎之星”周德敏教授頒獎

2017年9月14日-16日, 2017第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在貴陽盛大召開, 2017年“諾獎之星”頒獎盛典同步舉行。 北大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榮獲2017年“諾獎之星”稱號。 隨後, 周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國際生物醫藥產業論壇”, 並接受了國內外記者採訪。

周德敏, 2017年“諾獎之星”獲獎者, 北大藥學院院長, 化學生物學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全國生物侯選藥物牽頭科學家、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研究藥物研發過程中新技術和新方法, 包括新型抗病毒小分子、蛋白質生物大分子藥物、藥物靶點/生物標誌物發現與確證等。

主持人:您主要從事醫療研究工作, 請您簡單闡述一下您最新的醫療成果對當下疫苗的重要性。

周德敏: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 人口高度密集, 病毒傳播速度快, 比如, 2003年SARS給全球帶來了很壞的影響。 我們一直在想辦法, 做一種顛覆性、震撼性的研究, 用簡單的科學思維, 通過後期的開發, 研發出能夠真正使人類免受侵害的疫苗。 目前, 我們已經發表了文章, 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主持人:您對中國中醫藥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周德敏:我國在中醫藥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資源優勢。 一種藥的研發成功不光是屬於中國的, 更是為人類健康做貢獻。 傳統中醫藥得到國際認可, 任重道遠。 屠呦呦先生獲得諾貝爾獎, 對於將中醫藥推向世界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當然, 把中醫藥推向世界, 也需要政府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主持人:提出一個好問題是成功的一半。 很多醫生臨床做得好, 但是對科學創想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 請您分享一下, 您的靈感是怎麼產生的?

周德敏:我在做研究的過程中, 一直在做醫生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我的腦子裡沒有條條框框。 病毒感染人, 人有回饋, 就像我們會發燒一樣。 我們之所以不能成為疫苗, 是因為它就存在於我們的體內, 有複製的功能。 如果我們能讓病毒保存完整的結構, 保持生命力, 讓它無法複製, 疫苗就可以做到了。 所以如何把科學變成智慧, 需要科學家有大膽的設想和豐富的想像力。

主持人:“巔峰對話”中諾獎獲得者們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對您有什麼新的靈感和啟發?

周德敏:諾獎獲得者們的精彩對話給我很大啟發, 我經常在北大講, 做教授不在於你的貢獻, 而在於你的發現。 貢獻是系統性的, 但是核心的是發現, 是偶然的東西。 大部分大學老師都在做系統性的推進工作, 但是引領發現性的東西卻少之又少。 科學機緣存在於一次次的嘗試、失敗與發現中, 我鼓勵青年學者們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創新的頭腦和永不褪去的想像力, 因為這才是科學成為智慧的催化劑。

(摘自2017第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諾獎之星”獲得者周德敏採訪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