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美食與營養分享之一:立冬,您知道如何進補嗎?


正文立冬如何進補


立冬節氣陰盛陽衰, 慣吃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藥膳“補冬”。 民間常說立冬期間的三九天補一補, 來年春季無病疼。 更有《內經》的“秋冬養陰”之說, 立冬進補應以溫潤食物為主。 溫補的同時要多食用蔬果以解滋膩涼燥。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 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 也就是說, 少食生冷, 但也不宜燥熱, 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 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

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如牛羊肉、烏雞、鯽魚, 可多飲豆漿、牛奶, 多吃蘿蔔、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需要注意的是, 我國幅員遼闊, 地理環境各異, 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 同屬冬令, 西北地方于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方天氣寒冷, 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 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 但氣溫較西北地方要溫和得多, 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 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 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 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 還要因人而異, 因為食有穀肉果菜之分, 人有男女老幼之別, 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 本著人體生長規律, 中醫養生原則,

少年重養, 中年重調, 老年重保, 耋耄重延。 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 不可盲目“進補”。

要提醒大家的是, 進補時, 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 最好先做引補, 一般來說, 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 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 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 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 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01立冬養生進補原則

膳食營養平衡是基礎。 營養的最高境界是均衡, 可以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平衡膳食寶塔來按比例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

穀薯類為主, 適當搭配粗糧。 穀薯類食物為主, 注意粗細糧搭配能獲得更全面的營養。 可以多吃山藥、紅薯、芋頭等, 中醫認為, 山藥, 味甘性平, 歸脾、肺、腎經, 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 適合在冬季食用。

多吃新鮮果蔬。 水果中可以選葡萄。 因為葡萄益氣生精, 能夠補益肝腎。 從營養學的角度, 果蔬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 這些營養成分有益於延緩衰老, 預防癌症, 維護身體健康。

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 很多人在秋季講究進補, 但是吃太多的肉會給消化和代謝器官增加負擔。 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 少吃肥肉, 選擇一些易於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較少的禽肉是明智的選擇。

牛羊肉可以多選擇。

進補適度, 控制體重。 很多人因為“苦夏”, 於是到了秋天就拼命的補, “貼秋膘”結果讓自己在冬天變得很胖。 導致體重超標。 現在肥胖的危害已經不亞於一些疾病, 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溫床, 因此, 雖然立冬可以進補, 但是, 前提是不能肥胖, 合適的體重對於保持身體健康來說意義重大, 因此進補要適度。

及時補充水分。 人的身體中最多的就是水。 立冬以後天氣更加乾燥, 因此要注意及時給身體補水。 口渴是個滯後的缺水信號, 不要等感覺到口渴了才喝水。

食宜溫, 少寒涼。 立冬以後不宜吃過涼的食物, 尤其是儘量不吃直接食用從冰箱取出的食物, 如果, 從冰箱裡取出的食物, 一定要進行加熱後再進食, 平時的飲食以溫熱為宜,避免胃腸道不適。

02立冬進補吃什麼好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故有“暑天宜食生藕、秋涼宜食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秋冬食鱔對血糖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鱔魚、炒鱔絲、黃鱔粥均可。

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並且對肺虛咳嗽、脾虛泄瀉、腎虛遺精、帶下及小便頻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療補作用。

板栗:有健胃養脾、補腎強骨的作用,板栗還有“補胃之王”的美譽。

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花生:用鮮花生仁研末沖湯喝,或水煮食用。花生不宜炒吃,因消化吸收不好。

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

紅棗:秋冬食紅棗是滋陽潤燥、宜肺補氣的清補食品,若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療效更好。

03立冬進補的六大禁忌

一戒虛虛實實

首先,應該瞭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屬於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

二戒唯補藥而補

對於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煉、飲食調整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避邪就靜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

三戒過於滋膩

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無用。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四戒一味偏補

中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是又互為生長。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它疾。

五戒以貴賤論英雄

對於如何進補,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於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

六戒外感進補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後患無窮。

04立冬各地習俗有何不同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來臨氣溫驟降,步入深秋初冬之際寒意漸涼。立冬的進補風俗各地均不同。今天小編在此為您講述各地關於立冬進補的習俗活動吧!

北京、天津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蘇州

蘇州立冬吃螃蟹:立冬以後螃蟹就越來越少,而這時候的螃蟹真正長足了,不論是雄蟹或雌蟹,蟹膏或蟹油都豐滿醇厚,咬一口滿口留香。當然,螃蟹不可以和柿子等涼性水果同吃,食用後可泡杯薑茶,養身又暖胃。

蘇州立冬吃霜打青菜:立冬到來,霜打過的青菜也格外清鮮,因此菜飯也是食補佳品之一。放上些鹹肉,倒入些素油,色澤鮮豔,口味濃郁。嘴饞的朋友若想來些堅果,可以吃些花生、栗子、或者熬些紅棗赤豆等,可以強身健體,補血健脾。

潮汕

潮汕人講究立冬進補,認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進補藥膳用的中藥材有人參、當歸、枸杞、西洋參、魚膠、鹿茸、冬蟲夏草、茯苓、黃芪等等,藥膳常用的食品有烏雞、鷓鴣、鴿子、鵪鶉、水鴨等。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深受潮汕民眾喜愛。營養價值豐富,口感濃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飯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福建

農曆立冬,福建人俗稱“補冬”。在這一天,每一個家庭都要增加營養補品。福建俗語有講,一年補趟趟,不值補立冬。意思就是,這一年無論你吃了多少有營養的補品,也不如這一天吃的來得補。

根據福建人傳統,“補冬”是僅次於春節、元宵節的又一重大節日。認為在立冬時刻進補效果最佳,有“即使喝水也補”的說法。“補冬”的食物從豬、牛、羊、狗、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肉類,到鷓鴣、紅膏蟳、鱉、鰻以及水鴨等山珍海味,採用煎、熬、煮、燉等烹飪方式補身子。

南京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南京人就愛在這一天吃肚包雞。說起來,這種用豬肚子包住整只雞烹飪的菜肴,最早興於廣東且有悠久的傳統,但因為對身體有滋補作用,為女人坐月子必須吃的一種菜。

過去,南京人做肚包雞,採用的輔料多為:味精、白胡椒粒、黨參、薑、玉竹、五味子、熟地。而浙江嘉興一帶,則喜歡用水發黃豆、八角、小茴香、紹酒、蔥等之類,因此各地所謂的肚包雞,其做法與味道肯定是有差異的。

05立冬進補7大食材

栗子:健脾補腎

立冬後,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栗子進補尤為適宜。板栗不僅味美,還是冬季養生的佳品。板栗味甘性溫,無毒,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板栗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元素對防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都有益處。因此,老年人吃板栗可益氣血,男性吃板栗則可補腎、治療腎虛。

將剝好的栗子用清水泡2—3小時候去皮,與大米一起放入鍋中煮沸,在粥到八分熟的時候放入桂圓,煮熟即可。這道粥具有補心安神、益脾開胃、潤膚美容的功效。烏雞洗淨焯水,清水加入姜蒜和烏雞一起燉至烏雞9分熟的時候加入栗子,燉熟即可。適合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

羊肉:補腎禦寒

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羊肉中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成分,有著補腎護肝、禦寒祛濕的功效。閩南地區,立冬要吃羊肉補冬,據說一冬都不會冷。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白蘿蔔:止咳潤肺

立冬時節天氣變冷,此時人的手腳易涼,後背易冷,這是氣血遇寒迴圈不暢所致。這段時間應儘量吃些生的白蘿蔔。民諺有“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這句話,除了說明白蘿蔔是冬天的應季蔬菜外,還道出了它的食療功效。

白蘿蔔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生吃時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還有消炎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白蘿蔔屬於寒涼性蔬菜,體質偏寒的,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對於輕度的肺熱咳嗽患者不妨吃一些“冰糖蘿蔔飲”。

鴨肉:滋陰補虛

鴨子不僅享有“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無鴨不成席”之美譽,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療首選鴨。鴨屬於水禽,元朝的御醫忽思慧在《飲善正要》裡說,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于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

鴨肉的吃法推薦薑母鴨。姜母鴨發源于福建泉州,而後傳至閩南地區乃至臺灣地區。據載,姜母鴨原系一道宮廷禦膳,後來流傳至民間。這道菜的妙處在於使用很多中藥材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此道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秋冬季食用。

花生:養胃潤肺

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以上。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養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冬季養生吃一些花生眉豆煲豬腳,因為花生和眉豆在一起煲豬腳,氣味不僅是十分的香濃滋潤,並且對於人們在冬季的時候功能具有了益氣、養血、或者是潤滑皮膚的效果,對於產婦來說,還有通乳的作用,亦可以輔助治療腳氣病。

大棗:補血降壓

立冬以後,人們免疫力下降。此時,不妨吃點應季的冬棗,能夠為機體補充提高免疫力的維生素C。因為冬棗的維生素C含量尤其豐富,達352毫克/100克,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此外,冬棗有保持毛細血管暢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功能,對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病症有療效,有防癌之功效。

冬棗鮮吃即可。但鮮棗在常溫下幾天就會失去鮮脆的口感,為了方便保存,可以將鮮棗曬乾製成幹棗。幹棗中的鈣含量比鮮棗要高。幹棗比較適合煮粥或煲湯,能將營養成分很好地釋放出來。取紅棗、豬排骨、糯米、鹽等調味料,常法煮粥,溫食。常食對有血液病的老年體弱者效果特好,可滋養精血。

黑芝麻:潤膚潤腸

立冬後,人體皮膚易乾燥,而芝麻有滋潤皮膚的特點。黑芝麻含油量高達50%以上,尤其是維生素E的含量為植物食品之冠,不僅能防止過氧化脂質對人體的危害,有延緩衰老、延年益壽之功效。中醫對芝麻的藥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發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髮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狀。

黑芝麻連皮一起吃不容易消化,碾碎後不僅有股迷人的香氣,更有助於人體吸收。最簡便有效的吃法就是文火慢炒,炒幹後碾成細末,混入少量的低鈉食鹽,做成芝麻鹽,每次吃飯時撒到饅頭上或放到粥裡面一起吃,好吃又補腎。老人養生更是要適量吃些黑芝麻粥。

06 平時的飲食以溫熱為宜,避免胃腸道不適。

02立冬進補吃什麼好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故有“暑天宜食生藕、秋涼宜食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秋冬食鱔對血糖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鱔魚、炒鱔絲、黃鱔粥均可。

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並且對肺虛咳嗽、脾虛泄瀉、腎虛遺精、帶下及小便頻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療補作用。

板栗:有健胃養脾、補腎強骨的作用,板栗還有“補胃之王”的美譽。

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花生:用鮮花生仁研末沖湯喝,或水煮食用。花生不宜炒吃,因消化吸收不好。

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

紅棗:秋冬食紅棗是滋陽潤燥、宜肺補氣的清補食品,若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療效更好。

03立冬進補的六大禁忌

一戒虛虛實實

首先,應該瞭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屬於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

二戒唯補藥而補

對於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煉、飲食調整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避邪就靜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

三戒過於滋膩

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無用。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四戒一味偏補

中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是又互為生長。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它疾。

五戒以貴賤論英雄

對於如何進補,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於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

六戒外感進補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後患無窮。

04立冬各地習俗有何不同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來臨氣溫驟降,步入深秋初冬之際寒意漸涼。立冬的進補風俗各地均不同。今天小編在此為您講述各地關於立冬進補的習俗活動吧!

北京、天津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蘇州

蘇州立冬吃螃蟹:立冬以後螃蟹就越來越少,而這時候的螃蟹真正長足了,不論是雄蟹或雌蟹,蟹膏或蟹油都豐滿醇厚,咬一口滿口留香。當然,螃蟹不可以和柿子等涼性水果同吃,食用後可泡杯薑茶,養身又暖胃。

蘇州立冬吃霜打青菜:立冬到來,霜打過的青菜也格外清鮮,因此菜飯也是食補佳品之一。放上些鹹肉,倒入些素油,色澤鮮豔,口味濃郁。嘴饞的朋友若想來些堅果,可以吃些花生、栗子、或者熬些紅棗赤豆等,可以強身健體,補血健脾。

潮汕

潮汕人講究立冬進補,認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進補藥膳用的中藥材有人參、當歸、枸杞、西洋參、魚膠、鹿茸、冬蟲夏草、茯苓、黃芪等等,藥膳常用的食品有烏雞、鷓鴣、鴿子、鵪鶉、水鴨等。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深受潮汕民眾喜愛。營養價值豐富,口感濃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飯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福建

農曆立冬,福建人俗稱“補冬”。在這一天,每一個家庭都要增加營養補品。福建俗語有講,一年補趟趟,不值補立冬。意思就是,這一年無論你吃了多少有營養的補品,也不如這一天吃的來得補。

根據福建人傳統,“補冬”是僅次於春節、元宵節的又一重大節日。認為在立冬時刻進補效果最佳,有“即使喝水也補”的說法。“補冬”的食物從豬、牛、羊、狗、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肉類,到鷓鴣、紅膏蟳、鱉、鰻以及水鴨等山珍海味,採用煎、熬、煮、燉等烹飪方式補身子。

南京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南京人就愛在這一天吃肚包雞。說起來,這種用豬肚子包住整只雞烹飪的菜肴,最早興於廣東且有悠久的傳統,但因為對身體有滋補作用,為女人坐月子必須吃的一種菜。

過去,南京人做肚包雞,採用的輔料多為:味精、白胡椒粒、黨參、薑、玉竹、五味子、熟地。而浙江嘉興一帶,則喜歡用水發黃豆、八角、小茴香、紹酒、蔥等之類,因此各地所謂的肚包雞,其做法與味道肯定是有差異的。

05立冬進補7大食材

栗子:健脾補腎

立冬後,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栗子進補尤為適宜。板栗不僅味美,還是冬季養生的佳品。板栗味甘性溫,無毒,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板栗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元素對防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都有益處。因此,老年人吃板栗可益氣血,男性吃板栗則可補腎、治療腎虛。

將剝好的栗子用清水泡2—3小時候去皮,與大米一起放入鍋中煮沸,在粥到八分熟的時候放入桂圓,煮熟即可。這道粥具有補心安神、益脾開胃、潤膚美容的功效。烏雞洗淨焯水,清水加入姜蒜和烏雞一起燉至烏雞9分熟的時候加入栗子,燉熟即可。適合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

羊肉:補腎禦寒

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羊肉中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成分,有著補腎護肝、禦寒祛濕的功效。閩南地區,立冬要吃羊肉補冬,據說一冬都不會冷。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白蘿蔔:止咳潤肺

立冬時節天氣變冷,此時人的手腳易涼,後背易冷,這是氣血遇寒迴圈不暢所致。這段時間應儘量吃些生的白蘿蔔。民諺有“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這句話,除了說明白蘿蔔是冬天的應季蔬菜外,還道出了它的食療功效。

白蘿蔔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生吃時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還有消炎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白蘿蔔屬於寒涼性蔬菜,體質偏寒的,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對於輕度的肺熱咳嗽患者不妨吃一些“冰糖蘿蔔飲”。

鴨肉:滋陰補虛

鴨子不僅享有“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無鴨不成席”之美譽,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療首選鴨。鴨屬於水禽,元朝的御醫忽思慧在《飲善正要》裡說,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于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

鴨肉的吃法推薦薑母鴨。姜母鴨發源于福建泉州,而後傳至閩南地區乃至臺灣地區。據載,姜母鴨原系一道宮廷禦膳,後來流傳至民間。這道菜的妙處在於使用很多中藥材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此道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秋冬季食用。

花生:養胃潤肺

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以上。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養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冬季養生吃一些花生眉豆煲豬腳,因為花生和眉豆在一起煲豬腳,氣味不僅是十分的香濃滋潤,並且對於人們在冬季的時候功能具有了益氣、養血、或者是潤滑皮膚的效果,對於產婦來說,還有通乳的作用,亦可以輔助治療腳氣病。

大棗:補血降壓

立冬以後,人們免疫力下降。此時,不妨吃點應季的冬棗,能夠為機體補充提高免疫力的維生素C。因為冬棗的維生素C含量尤其豐富,達352毫克/100克,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此外,冬棗有保持毛細血管暢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功能,對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病症有療效,有防癌之功效。

冬棗鮮吃即可。但鮮棗在常溫下幾天就會失去鮮脆的口感,為了方便保存,可以將鮮棗曬乾製成幹棗。幹棗中的鈣含量比鮮棗要高。幹棗比較適合煮粥或煲湯,能將營養成分很好地釋放出來。取紅棗、豬排骨、糯米、鹽等調味料,常法煮粥,溫食。常食對有血液病的老年體弱者效果特好,可滋養精血。

黑芝麻:潤膚潤腸

立冬後,人體皮膚易乾燥,而芝麻有滋潤皮膚的特點。黑芝麻含油量高達50%以上,尤其是維生素E的含量為植物食品之冠,不僅能防止過氧化脂質對人體的危害,有延緩衰老、延年益壽之功效。中醫對芝麻的藥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發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髮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狀。

黑芝麻連皮一起吃不容易消化,碾碎後不僅有股迷人的香氣,更有助於人體吸收。最簡便有效的吃法就是文火慢炒,炒幹後碾成細末,混入少量的低鈉食鹽,做成芝麻鹽,每次吃飯時撒到饅頭上或放到粥裡面一起吃,好吃又補腎。老人養生更是要適量吃些黑芝麻粥。

0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