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相面大師:這五個北平官員都得死!朱棣大喜,起兵造反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前, 北平燕王府迎來了一對父子, 父名袁珙, 子名袁忠徹。 袁氏父子並非不速之客, 不請自到, 而是朱棣在聽了道衍和尚的建議後, 正兒八經請他們來的。 之所以請他們來, 主要目的是相面。

《明史·方伎傳》記載, 袁珙“生有異稟”, 年輕時曾得高僧傳授, 學會了相人術。 袁珙的道行很深, “其法以夜中燃兩炬視人形狀氣色, 而參以所生年月, 百無一謬”。 袁忠徹“幼傳父術”, 自幼得到父親袁珙的真傳, 觀人眉宇形體, 知人死生禍福, 其造詣不在父親之下。 父子俱有名氣。

朱棣一直為爭皇位而處心積慮。

朱元璋在世時, 朱棣還算老實;從朱元璋駕崩的那天起, 朱棣就立下雄心壯志, 伺機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其實, 不止朱棣有這種想法, 其手下的文武親信亦然。 然而, 以北平一隅, 起兵造反, 勝算不大, 故朱棣遲遲沒有行動。 道衍和尚很著急, 於是舉薦了袁氏父子。

袁珙看人很准, 初見朱棣, 就預測其“龍行虎步, 日角插天, 太平天子也”, 朱棣麾下的將士“皆許以公侯將帥”。 顯然, 袁珙認為朱棣必能達成心願做皇帝, 但是人多嘴雜, 朱棣擔心洩密, 於是假裝生氣, 把袁氏父子遣返回家。 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朱允炆已經瞄上了朱棣, 並在北平安插了不少間諜。

朱允炆即位時, 朱元璋前三個兒子皆去世, 四子朱棣成為朱元璋諸子中最年長者,

且雄才大略, 英明神武, 又多次參與軍事戰爭, 經驗老道, 威望極高, 野心最大。 朱允炆一直把朱棣看作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隨時都有可能發難。

為此, 朱允炆未雨綢繆, 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一月採取措施, 派出三名親信入駐北平, 張昺為北平布政使, 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 這些人名義上受朱棣節制, 實則監視朱棣動向。 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 朱允炆又派都督宋忠、耿瓛等人屯兵開平、山海關, 僉都禦史景清為北平參議。 一時間, 朱棣處境艱難。

不過, 朱棣還是有辦法的, 他也在南京安插了幾個間諜, 同時還把朱允炆安插在北平的張信感化到自己這邊。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袁氏父子來到北平。

袁忠徹的任務也是相人, 但他相的對象不是朱棣,

也不是朱棣親信, 而是朱允炆安插在北平的一干人。 袁忠徹相過後, 對朱棣說了一番話, “謂都督宋忠面方耳大, 身短氣浮;布政使張昺面方五小, 行步如蛇;都指揮謝貴擁腫蚤肥而氣短;都督耿瓛顴骨插鬢, 色如飛火;僉都禦史景清身短聲雄, 於法皆當刑死”。

這番話很好理解, 宋忠、張昺、謝貴、耿瓛、景清這五個人面相、身材、氣場、聲音各有缺陷, 都是短命鬼, 日後都會有血光之災。 當時, 朱棣已經從張信那裡得知, 張昺、謝貴等人已經開始部署刺殺行動, 目標就是朱棣。 袁忠徹一番話, 暗示了刺殺行動必將失敗, 朱棣平安無虞, 朱允炆的算盤將摔在地上。

朱棣早就想起兵, 但礙于幾個間諜掣肘, 遲遲難下決心, 有袁忠徹這番話,

“王大喜, 起兵意益決”, 造反念頭更加堅決。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 朱棣正式起兵, 先殺張昺、謝貴, 後殺宋忠, “靖難之役”爆發, 歷時四年最終奪了皇位。 朱棣即位後, 景清、耿瓛相繼被殺。 袁忠徹的話全部應驗。 (劉秉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