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月薪5000和乾隆爺比,那個生活品質更高?

混跡於車水馬龍的城市, 每天早上朦朦朧朧, 對付幾口早點, 然後匯入川流不息的人群, 中午點份外賣。 庸庸碌碌的上班下班吃飯睡覺, 日復一日, 這生活慘澹無光, 生活品質每況愈下。 看著電視劇裡古代的才子佳人, 平日吟詩作對, 外出遊玩, 順帶解決一個歷史事件, 真是快活的不行。

於是就有好多人想去穿越過去, 過一回前呼後擁, 錦衣玉食的皇帝/皇后癮。

可事實真有那麼好麼?

皇帝的生活, 可能出身背景和時代會限制小編的一部分想像力, 貧窮又會限制小編的另一部分想像力, 兩個想像力都被限制了, 我們就找找乾隆爺生活的蛛絲馬跡, 來和乾隆爺比拼一下我們現如今的生活品質。

作為清朝最愛吃愛玩愛旅遊的皇帝, 看看乾隆爺是怎麼生活的。

那個穿起來更舒適便捷, 一目了然

首先在舒適性上面, 現代服裝都要領先的多, 現代工藝的進步, 人類在20世紀上發明了大量新型面料, 比如著名的萊卡, 莫代爾, 就都是輕便, 親膚, 高彈性, 透氣的面料, 用於貼身衣物非常舒適, 比古代的絲綢、棉麻都要好一些, 防風防水還透氣的大衣, 還有現代的羽絨服是保暖神器, 乾隆可享受不到了, 原因說到底還是技術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 衣著除了保暖以外, 諸如設計審美之類, 因時代不同, 不好比較, 不過在工藝方面, 貴為一朝天子, 可以不計成本的去做好一件服裝。 所以在這方面, 我們暫且可以說打平。

皇上坐著你站著, 皇上吃著你看著。

有人可能說,

皇帝一頓飯吃兩百多道菜, 吃不了多少, 講究個排場。 在吃這方面, 現代人完全碾壓乾隆沒問題。 首先就食材來說, 古代交通不方便, 有些東西再好吃, 可是距離遠, 沒有冷藏設備, 不方便保存, 再美味也吃不到。 有檔案記載, 康熙東巡到松江的時候, 吃到鮮魚, 感覺味美無比, 特地派六百里加急送一份給自己的奶奶孝莊皇太后。 可見對於皇帝來說, 吃個海鮮太難了, 碰到一個好吃的太難了, 而且古代出海捕撈技術不夠發達, 還有海禁。 能入口鮮美的魚, 大多數都是生在近海洄游到江上的魚類, 捕撈地點就限定在江河的入海口及下游, 送往京師, 千里之遙, 這個在當時就是皇帝也解決不了。

一盤簡單的炸帶魚

而我們如今下頓館子, 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到, 而當時的乾隆, 連最簡單的炸帶魚也不是經常能吃到的, 所以我們在吃上完勝太歲爺。

面積大約有72萬平方米的紫禁城

再說住,乾隆爺身居紫禁城,面積大,綠化好,成熟社區,物業有保障(閒雜人等貿然闖入是要殺頭的!)

可是大歸大,睡覺的地方也不過十平米。而且最大的問題就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熱”

取暖方式比較簡單,一個是火道,一個是火盆。

火道即室內地面下砌築有火道,在室外地炕口內燒火,通過火道將熱力傳到室內地面,散熱面積大,熱量均勻,沒有煙灰污染,多用於生活起居的宮殿。不過頂多也是僅僅維持“不冷”的情況。

冬天的紫禁城,就是萬歲爺也得穿上厚厚的棉衣

另外火盆也會對人造成安全隱患,如溥儀日記“宣統十二年十一月”就記載了一次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餘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愈。而在余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八時,仍舊上課讀書,並讀英文。三時下學,餐畢,至六時餘寢。 (《我的前半生》“毓慶宮讀書”)

烤炭火的皇上

夏天呢,皇帝就要搬到“承德避暑山莊”了。沒辦法,萬歲爺也得看老天爺。

再者紫禁城的照明情況也不是很理想,當時照明只有蠟燭。亮度有限,連現在的一個手電筒都不如,我們的生活品質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作為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馬車為當時人們的出行做出巨大貢獻。

現代交通工具不但高速、舒適、而且便捷,除了汽車、飛機、高鐵的高速和分佈廣泛外,遍佈全球的酒店,餐廳也為外出的人提供了舒適的居住環境。中國古人出行則是一個極大的苦差事,首先是舟車勞頓,古代馬車沒有減震,一路上噪音和顛簸足可以把人折騰半死,能坐船絕不坐車。路上趕路辛苦不說,很多時候還得風餐露宿。客棧酒肆是大城才有的,稍微偏僻一點的地方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出行者就得上頓不接下頓,風吹日曬雨淋,又趕路又受罪。歷史上很多官員被貶或被流放,年齡稍大一點的就很容易死在路途當中,就是這個道理。

好了,羅列這麼多,其實小編就是想說明下,即使在過去貴為天子的皇上,日常飲食起居在現代人眼裡看來也不怎麼樣,生活品質一部分是由物質條件決定,另一方面在精神文化方面也需要得到足夠提升。除去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要以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挫折,壓力;

做好自己,腳踏實地,積極向上才是提高生活品質的正確途徑。

面積大約有72萬平方米的紫禁城

再說住,乾隆爺身居紫禁城,面積大,綠化好,成熟社區,物業有保障(閒雜人等貿然闖入是要殺頭的!)

可是大歸大,睡覺的地方也不過十平米。而且最大的問題就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熱”

取暖方式比較簡單,一個是火道,一個是火盆。

火道即室內地面下砌築有火道,在室外地炕口內燒火,通過火道將熱力傳到室內地面,散熱面積大,熱量均勻,沒有煙灰污染,多用於生活起居的宮殿。不過頂多也是僅僅維持“不冷”的情況。

冬天的紫禁城,就是萬歲爺也得穿上厚厚的棉衣

另外火盆也會對人造成安全隱患,如溥儀日記“宣統十二年十一月”就記載了一次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餘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愈。而在余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八時,仍舊上課讀書,並讀英文。三時下學,餐畢,至六時餘寢。 (《我的前半生》“毓慶宮讀書”)

烤炭火的皇上

夏天呢,皇帝就要搬到“承德避暑山莊”了。沒辦法,萬歲爺也得看老天爺。

再者紫禁城的照明情況也不是很理想,當時照明只有蠟燭。亮度有限,連現在的一個手電筒都不如,我們的生活品質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作為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馬車為當時人們的出行做出巨大貢獻。

現代交通工具不但高速、舒適、而且便捷,除了汽車、飛機、高鐵的高速和分佈廣泛外,遍佈全球的酒店,餐廳也為外出的人提供了舒適的居住環境。中國古人出行則是一個極大的苦差事,首先是舟車勞頓,古代馬車沒有減震,一路上噪音和顛簸足可以把人折騰半死,能坐船絕不坐車。路上趕路辛苦不說,很多時候還得風餐露宿。客棧酒肆是大城才有的,稍微偏僻一點的地方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出行者就得上頓不接下頓,風吹日曬雨淋,又趕路又受罪。歷史上很多官員被貶或被流放,年齡稍大一點的就很容易死在路途當中,就是這個道理。

好了,羅列這麼多,其實小編就是想說明下,即使在過去貴為天子的皇上,日常飲食起居在現代人眼裡看來也不怎麼樣,生活品質一部分是由物質條件決定,另一方面在精神文化方面也需要得到足夠提升。除去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要以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挫折,壓力;

做好自己,腳踏實地,積極向上才是提高生活品質的正確途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