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江西“上會記者講十九大”:世界在聆聽我們的聲音!

11月3日, 省委宣傳部在南昌開展“上會記者講十九大”報告交流活動, 組織我省上會採訪報導記者講述學習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參會採訪體會。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勇兵主持會議。

會上, 劉勇、曾佳、魏星、曾先林等江西日報社、江西廣播電視臺赴京參加黨的十九大報導的一線記者, 講述了自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 分享了他們在北京的十九大時光。

在現場參加黨的十九大報導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快和發佈哥一起來看看!

江西日報社記者劉勇

首先發言的是江西日報社記者劉勇, 他認為, 這次大會最大的特點就是政治性強、紀律要求高。 會議的各個階段, 江西代表團全團無一人請假, 無一人缺席, 無一人遲到, 無一人早退,

也沒有人到外面去吃飯。

“包括省領導在內, 代表們都是一人在開會, 一人在學習, 一人在思考。 像我寫10個市委書記代表的稿件就深有體會, 這些市委書記的發言稿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在筆記本上的。 為了寫稿, 我一個個拍下了他們的筆記本, 看到上面塗塗改改、加加減減, 一看就知道是不斷思考、不斷深化的過程。 這種氣氛下, 大會是一個學習的大會, 一個思考的大會。 ”他說道。

閉幕大會投票環節是不對媒體開放的, 當時, 劉勇和全世界上千名記者在大會堂外排隊, 站了兩個多小時。 “看到身邊那麼多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外國記者, 我心裡非常自豪。 只有舉世關注, 這麼外國記者才會這麼耐心地在這裡排長隊,

只有具備足夠的實力與自信, 才能讓這麼多記者在這裡排長隊。 ”劉勇的講述引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通過我們自己代表團, 也能時刻感受到這種發展中的自信。 像在那天媒體開放日上, 我們江西代表團代表往那裡一坐, 就是焦點。 路透社、彭博社的外國記者早早就等在那, 是想採訪我們江銅的龍子平, 因為江銅是全球第一大銅業公司, 江銅能夠決定全球銅價格的走勢。 ”劉勇如是說。

“我們江西代表團有兩位全國乃至全球的頂級科學家——南大的江風益和鷹潭的曹淑敏, 他們在會上的講話, 都能夠左右世界技術潮流和方向。 所以, 這個時候, 世界在靜靜地等著我們的發言, 世界在聆聽我們江西的聲音。 ”劉勇感慨不已。

江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曾佳

江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曾佳發言時說:因為我們台這次只有4張駐會記者證。 為了保障廣播、電視每天3個多小時的主要新聞欄目運轉, 以及網台每天200多條的內宣報導需要, 並且還要承擔央視、央廣兩扇“全國視窗”的外宣任務, 各環節承受的壓力都是巨大的。 但“硬著頭皮(往前闖)、想痛腦皮(找選題)、餓著肚皮(跑會場)、踏碎腳皮(追新聞)”,我們找到了動力,增強了活力,抵住了壓力,產生了效力。這些天,我們不但讓代表們在江西台的傳播矩陣上“天天見”,而且在央視、央廣上也是頻頻發聲,讓同行“羡慕嫉妒恨”。

說兩個有畫面感的現場:一個是會中有一天,我和同事加了一個通宵班趕制了一條《代表心聲》的稿件。但是當天因為程式性報導較多,已經沒有發稿空間。台領導當即決定延時也要把我的這期節目播出去,因為代表的聲音就是大會的聲音,大會的聲音就是我們最關注的聲音。很多代表知道台裡這樣做格外激動。

另一個現場是江西團開放日的當天,因為會場內能夠採訪的人手有限,我們的團內記者張小輝、劉國華每人要承擔幾個機位的拍攝任務,還要錄現場同期聲,並且要隨時抽空和我搭檔採訪來聽會的記者們,忙得團團轉。會議一結束,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演播室製作新聞。記同期聲、寫稿配音、剪輯畫面、包裝上字幕等等,每一個工種來配合的同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地忙碌著,最後在當天下午6點半及時播發出了近13分鐘的長消息《江西代表團討論黨的十九大報告並向媒體開放》。節目播出的時候,因為剛剛製作新聞時的緊張,我的手一直抖個不停,但心裡很踏實。因為有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有台領導的全力支持,有這樣一只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團隊。

雖然難,但在北京的每一天,對我來說又是時刻在學習,時刻在收穫,時刻在感動,時刻在仰望的日子。

江西日報社記者魏星

此次參加黨的十九大採訪,最讓江西日報社記者魏星感動的是“報社同仁的忠誠奉獻”。他說,到北京參加報導的編輯記者幾乎每天都處在白天上會、會後採訪、晚上寫稿的狀態,平均每日都工作16個小時以上,有的記者更是忙到淩晨3點多鐘。

“每天我們副社長分管領導都是前方報導組最晚一個休息,窩在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的房間,每天要審校幾十篇5、6萬字的稿件。有時為了趕稿子,就帶著大家在路邊小店喝碗粥,吃塊餅。後方夜班領導則全員上崗、值守一線,全角度覆蓋,精心編排,仔細打磨,嚴格把關,每天工作到淩晨四點多。”他介紹說。

江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曾先林

吃不下的飯,睡不著的覺,燒不完的腦……應該說,高強度的工作、沒規律的飲食、繃緊的神經、不充分的睡眠,是參與“十九大”報導媒體人的共同寫照。但當一篇篇報導拉近了廣大受眾與大會的距離時,當大會聲音、江西代表團的聲音江西廣播傳播時,當中央媒體發出江西聲音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深深地為自己的這份付出而欣慰甚至自豪,為以記錄者、觀察者的身份參與見證偉大歷史的進程而驕傲。

十九大是見證偉大歷史的現場,是蘊藏新聞的富礦,是學習成長的課堂。十九大時光是我們個人的寶貴經歷和難忘記憶,是一生的榮光。

江西日報社記者張武明

江西日報社記者張武明的孩子出生才6天,家裡又沒有老人幫著帶,他就“拋妻別女”到了北京,承擔了編校任務,每天忙完自己的采寫,還要額外地做校對,同時兼顧後勤,一人幹了三人的活。

記者張玉珍

記者張玉珍腰一直不好,但這次讓她承擔編校重任,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累得直不起腰也毫無怨言。

記者鄭穎

記者鄭穎已是兩個孩子的媽,但她扛住了巨大壓力,拿下了第一篇主打稿。

記者宋茜

記者宋茜寫的江風益、淩繼河等專訪的稿子,成了各新聞單位的通稿。

記者李冬明

記者李冬明忙完了省長的隨團報導,還要忙會議報導。

記者邱輝強、卞曄、倪曉峰

記者邱輝強、卞曄、倪曉峰等三位小夥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盛會,吃苦在前、戰鬥在前,體現了報社生力軍作用。

“雖然談起來大家都覺得有付出,有辛苦,但回過頭來看,大家更感到的是榮光,是驕傲……”約三個小時的報告交流活動即將結束時,這幾名參加了黨的十九大採訪報導的記者道出了共同的心聲。

聽完上會記者們的體會,發佈哥在羡慕的同時更深感欽佩,羡慕的是能夠現場參加黨的十九大報導,傳遞江西好聲音,欽佩的是他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在省委的高度重視下,發佈哥和省直新聞單位的小夥伴們圓滿完成了黨的十九大新聞報導任務。大會召開期間,我省新聞宣傳工作多次得到中宣部、廣電總局肯定表揚,在中央媒體上稿位居全國前列,唱響了江西好聲音。

新時代,新征程!發佈哥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將繼續用好我們手中的筆和鏡頭,熱情謳歌群眾創造,展現新時代新風貌,回應新時代新要求,呈現更多“見人見物見思想,有聲有色有故事”的新聞作品,用清新樸實的文風和打動人心的力量,描繪一幅最真最美、豪情激蕩的江西發展畫卷!

但“硬著頭皮(往前闖)、想痛腦皮(找選題)、餓著肚皮(跑會場)、踏碎腳皮(追新聞)”,我們找到了動力,增強了活力,抵住了壓力,產生了效力。這些天,我們不但讓代表們在江西台的傳播矩陣上“天天見”,而且在央視、央廣上也是頻頻發聲,讓同行“羡慕嫉妒恨”。

說兩個有畫面感的現場:一個是會中有一天,我和同事加了一個通宵班趕制了一條《代表心聲》的稿件。但是當天因為程式性報導較多,已經沒有發稿空間。台領導當即決定延時也要把我的這期節目播出去,因為代表的聲音就是大會的聲音,大會的聲音就是我們最關注的聲音。很多代表知道台裡這樣做格外激動。

另一個現場是江西團開放日的當天,因為會場內能夠採訪的人手有限,我們的團內記者張小輝、劉國華每人要承擔幾個機位的拍攝任務,還要錄現場同期聲,並且要隨時抽空和我搭檔採訪來聽會的記者們,忙得團團轉。會議一結束,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演播室製作新聞。記同期聲、寫稿配音、剪輯畫面、包裝上字幕等等,每一個工種來配合的同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地忙碌著,最後在當天下午6點半及時播發出了近13分鐘的長消息《江西代表團討論黨的十九大報告並向媒體開放》。節目播出的時候,因為剛剛製作新聞時的緊張,我的手一直抖個不停,但心裡很踏實。因為有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有台領導的全力支持,有這樣一只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團隊。

雖然難,但在北京的每一天,對我來說又是時刻在學習,時刻在收穫,時刻在感動,時刻在仰望的日子。

江西日報社記者魏星

此次參加黨的十九大採訪,最讓江西日報社記者魏星感動的是“報社同仁的忠誠奉獻”。他說,到北京參加報導的編輯記者幾乎每天都處在白天上會、會後採訪、晚上寫稿的狀態,平均每日都工作16個小時以上,有的記者更是忙到淩晨3點多鐘。

“每天我們副社長分管領導都是前方報導組最晚一個休息,窩在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的房間,每天要審校幾十篇5、6萬字的稿件。有時為了趕稿子,就帶著大家在路邊小店喝碗粥,吃塊餅。後方夜班領導則全員上崗、值守一線,全角度覆蓋,精心編排,仔細打磨,嚴格把關,每天工作到淩晨四點多。”他介紹說。

江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曾先林

吃不下的飯,睡不著的覺,燒不完的腦……應該說,高強度的工作、沒規律的飲食、繃緊的神經、不充分的睡眠,是參與“十九大”報導媒體人的共同寫照。但當一篇篇報導拉近了廣大受眾與大會的距離時,當大會聲音、江西代表團的聲音江西廣播傳播時,當中央媒體發出江西聲音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深深地為自己的這份付出而欣慰甚至自豪,為以記錄者、觀察者的身份參與見證偉大歷史的進程而驕傲。

十九大是見證偉大歷史的現場,是蘊藏新聞的富礦,是學習成長的課堂。十九大時光是我們個人的寶貴經歷和難忘記憶,是一生的榮光。

江西日報社記者張武明

江西日報社記者張武明的孩子出生才6天,家裡又沒有老人幫著帶,他就“拋妻別女”到了北京,承擔了編校任務,每天忙完自己的采寫,還要額外地做校對,同時兼顧後勤,一人幹了三人的活。

記者張玉珍

記者張玉珍腰一直不好,但這次讓她承擔編校重任,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累得直不起腰也毫無怨言。

記者鄭穎

記者鄭穎已是兩個孩子的媽,但她扛住了巨大壓力,拿下了第一篇主打稿。

記者宋茜

記者宋茜寫的江風益、淩繼河等專訪的稿子,成了各新聞單位的通稿。

記者李冬明

記者李冬明忙完了省長的隨團報導,還要忙會議報導。

記者邱輝強、卞曄、倪曉峰

記者邱輝強、卞曄、倪曉峰等三位小夥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盛會,吃苦在前、戰鬥在前,體現了報社生力軍作用。

“雖然談起來大家都覺得有付出,有辛苦,但回過頭來看,大家更感到的是榮光,是驕傲……”約三個小時的報告交流活動即將結束時,這幾名參加了黨的十九大採訪報導的記者道出了共同的心聲。

聽完上會記者們的體會,發佈哥在羡慕的同時更深感欽佩,羡慕的是能夠現場參加黨的十九大報導,傳遞江西好聲音,欽佩的是他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在省委的高度重視下,發佈哥和省直新聞單位的小夥伴們圓滿完成了黨的十九大新聞報導任務。大會召開期間,我省新聞宣傳工作多次得到中宣部、廣電總局肯定表揚,在中央媒體上稿位居全國前列,唱響了江西好聲音。

新時代,新征程!發佈哥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將繼續用好我們手中的筆和鏡頭,熱情謳歌群眾創造,展現新時代新風貌,回應新時代新要求,呈現更多“見人見物見思想,有聲有色有故事”的新聞作品,用清新樸實的文風和打動人心的力量,描繪一幅最真最美、豪情激蕩的江西發展畫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