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2017最後一課:東南設計的世界情與中國心

挑高的舊廠房, 黑色的鑄鐵窗戶, 濃郁的時代氣息, 斑駁的牆面與水泥地充滿年代感, 吧台更是散發著極致的工業誘惑。 一如上海的1933老場坊、成都的東郊記憶、北京的798, 從踏入廈門鍋爐咖啡館的那刻起, 不由得就會被它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富有獨特調性的設計所吸引。 這裡, 也正是今年東南汽車設計公開課最後一站的舉辦地。

作為兩屆中國好設計獎項得主, 東南汽車在今年開展的設計公開課中取得了十分不錯的反響。

類似特斯拉在電池技術上的開源分享, 今年東南在汽車設計方面, 亦使用了4場公開宣講的方式, 展示了東南汽車的原創設計精神和理念, 在強化東南原創設計標籤的同時, 也針對中國品牌的設計發展深入探討。

一直以來, 中國品牌的設計就常常成為人們吐槽的物件。 缺乏沉澱、急於求成, 讓國產車的設計總是缺乏原創的線條。 但隨著車市競爭的加劇, 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意識到一味靠著借鑒來做設計的道路無法長久維持。 東南便是較早意識到原創設計重要性的一員, 通過與國際頂尖設計團隊——賓尼法利納團隊合作, 東南逐步打造出獨有的“流動的力量”設計理念, 並將設計語言和工程語言完美融合, 通過東南汽車獨有的全流程設計管理體系, 打造出以DX7、DX3為代表的 “合資品質、自主原創”的匠心之作。

廈門設計公開課上, 德國紅點資深評委、湖南大學設計藝術院院長何人可, 東南汽車總設計師張雪龍, 和汽車屆、設計界媒體進行深入探討, 在現有成績面前, 中國消費者需要怎樣的汽車設計?中國設計又如何趕超外國品牌?東南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將如何?

儘管現場圍繞中國元素是否應該加入中國設計的激烈爭論, 最終並沒有達成一個共識。 但在之後的總結中“中國設計不等於中國元素, ‘中國的就是世界的’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何人可的看法一針見血。 “今天的中國消費者是非常國際化的, 外國人喜歡蘋果手機, 中國人也喜歡。 中國的汽車設計師沒有必要刻意將紋樣、圖案等傳統文化生硬地強加在汽車上面。 那樣反而不倫不類,中國人不喜歡,外國人更不喜歡。”作為國內唯一連續十年擔任德國紅點獎評委的權威專家,何人可對汽車的原創設計理念做出了自己的解析,並對東南設計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東南總設計師張雪龍的觀點亦是如此,他認為刻意尋找中國設計的範本並沒有意義。當中國汽車原創設計日益強大,當有朝一日能夠出現一款受到全球歡迎的中國車型,“中國設計”自然會以更鮮明的姿態呈現。在對東南原創設計理念的解讀中,張雪龍以人喻車,通過站姿、比例、線面、元素與細節和色彩與材質五個維度展開,講述了東南眼中的“好設計”:“儘管設計理念各不相同,而大眾審美確有章可循。具有設計感的車就如同時裝模特,站有站相,身材比例還要勻稱、呈現出線面一體的完美造型。”張學龍用貼近生活的比喻講訴了東南汽車如何將設計理念和工程技術完美結合,確保設計精髓不妥協,不變味。拒絕故步自封,用融合理念打造全流程設計,從而打造東南汽車的與眾不同。

通過東南開創性地舉辦設計公開課,設計師、媒體、消費者擁有了一個圍繞汽車設計零距離溝通的平臺。這不僅提升了行業及消費者對中國原創設計能力的認知,東南也借此契機更加深入、全方面地瞭解到了消費者的需求。今年4場宣講的成功,也讓東南對未來的設計之路充滿了信心,張雪龍表示在2018年,東南將繼續深化設計公開課的活動開展,用更貼地、更通俗的消費者語言,把東南汽車的原創精神和設計理念傳遞給社會大眾。同時,他也呼籲更多人關注中國汽車工業原創設計的發展,推動中國汽車品牌逐步走上國際舞臺。

對於東南而言,紅點設計獎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並不意味著這個階段僅止於此。在現有DX7和DX3的基礎上進一步精進設計語言,打造出更易於傳播的東南特色,或許將成為東南未來汽車設計和製造的重點工作。

不難發現近兩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轉向對設計的宣傳,這固然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優秀的設計不僅可以帶來品牌的提升,也能夠有力的展現自己的技術實力。無論我們今天談到的東南或是WEY、領克等等,整合全球資源的造車觀念讓它們更快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品牌標識。就算是近年火熱的加入了些許中國元素的上汽和吉利,也僅僅是希望這些元素在審美上更能引起消費者共鳴,而非一味宣傳這才是中國設計。

在追尋積極改變的同時,不能忽略的是還有非常眾多的新興或是老牌中國車企,他們在整車的設計製造環節過分依賴外國品牌,甚至不惜借鑒抄襲來增添車輛“美感”,不過從他們日益低下的銷量來看,消費者似乎也不再願意為單純的“面子”而買單。無法否認每一個後來者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個抄襲的年代,如同曾經的豐田、比亞迪,只不過它們並沒有因為曾經靠抄襲取得的成績而沾沾自喜,在隨後的發展道路中,逐漸通過對模仿品牌設計規律的探索,找到屬於自己或是引領時代的設計風格,才是這些車企的成功之道。

從完全的抄襲延伸到探索仿生設計和外資品牌設計融入,是當下品牌向上的中國車企正在努力的方向,雖說有些設計項目還略顯生硬,但經過時間和技術的沉澱,相信擁有自強之心的他們終有一日能夠打造出屬於自身的中國設計。而對於那些鍾愛抄襲,用接近的設計風格來混淆消費者視聽的車企而言,若不能在汽車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思索進步,最終則必將被市場所淘汰。

那樣反而不倫不類,中國人不喜歡,外國人更不喜歡。”作為國內唯一連續十年擔任德國紅點獎評委的權威專家,何人可對汽車的原創設計理念做出了自己的解析,並對東南設計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東南總設計師張雪龍的觀點亦是如此,他認為刻意尋找中國設計的範本並沒有意義。當中國汽車原創設計日益強大,當有朝一日能夠出現一款受到全球歡迎的中國車型,“中國設計”自然會以更鮮明的姿態呈現。在對東南原創設計理念的解讀中,張雪龍以人喻車,通過站姿、比例、線面、元素與細節和色彩與材質五個維度展開,講述了東南眼中的“好設計”:“儘管設計理念各不相同,而大眾審美確有章可循。具有設計感的車就如同時裝模特,站有站相,身材比例還要勻稱、呈現出線面一體的完美造型。”張學龍用貼近生活的比喻講訴了東南汽車如何將設計理念和工程技術完美結合,確保設計精髓不妥協,不變味。拒絕故步自封,用融合理念打造全流程設計,從而打造東南汽車的與眾不同。

通過東南開創性地舉辦設計公開課,設計師、媒體、消費者擁有了一個圍繞汽車設計零距離溝通的平臺。這不僅提升了行業及消費者對中國原創設計能力的認知,東南也借此契機更加深入、全方面地瞭解到了消費者的需求。今年4場宣講的成功,也讓東南對未來的設計之路充滿了信心,張雪龍表示在2018年,東南將繼續深化設計公開課的活動開展,用更貼地、更通俗的消費者語言,把東南汽車的原創精神和設計理念傳遞給社會大眾。同時,他也呼籲更多人關注中國汽車工業原創設計的發展,推動中國汽車品牌逐步走上國際舞臺。

對於東南而言,紅點設計獎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並不意味著這個階段僅止於此。在現有DX7和DX3的基礎上進一步精進設計語言,打造出更易於傳播的東南特色,或許將成為東南未來汽車設計和製造的重點工作。

不難發現近兩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轉向對設計的宣傳,這固然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優秀的設計不僅可以帶來品牌的提升,也能夠有力的展現自己的技術實力。無論我們今天談到的東南或是WEY、領克等等,整合全球資源的造車觀念讓它們更快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品牌標識。就算是近年火熱的加入了些許中國元素的上汽和吉利,也僅僅是希望這些元素在審美上更能引起消費者共鳴,而非一味宣傳這才是中國設計。

在追尋積極改變的同時,不能忽略的是還有非常眾多的新興或是老牌中國車企,他們在整車的設計製造環節過分依賴外國品牌,甚至不惜借鑒抄襲來增添車輛“美感”,不過從他們日益低下的銷量來看,消費者似乎也不再願意為單純的“面子”而買單。無法否認每一個後來者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個抄襲的年代,如同曾經的豐田、比亞迪,只不過它們並沒有因為曾經靠抄襲取得的成績而沾沾自喜,在隨後的發展道路中,逐漸通過對模仿品牌設計規律的探索,找到屬於自己或是引領時代的設計風格,才是這些車企的成功之道。

從完全的抄襲延伸到探索仿生設計和外資品牌設計融入,是當下品牌向上的中國車企正在努力的方向,雖說有些設計項目還略顯生硬,但經過時間和技術的沉澱,相信擁有自強之心的他們終有一日能夠打造出屬於自身的中國設計。而對於那些鍾愛抄襲,用接近的設計風格來混淆消費者視聽的車企而言,若不能在汽車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思索進步,最終則必將被市場所淘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