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豐子愷|藝術的最高點接近死亡

我以為人的生活, 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 二是精神生活, 三是靈魂生活。 物質生活就是衣食。 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 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 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 就住在第一層, 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 錦衣玉食, 尊榮富貴, 孝子慈孫, 這樣就滿足了。 這也是一種人生觀。 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 在世間占大多數。 其次, 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 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 或者久居在裡頭。 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 他們把全力貢獻於學問的研究, 把全心寄託於文藝的創作和欣賞。 這樣的人, 在世間也很多, 即所謂“知識份子”, “學者”, “藝術家”。 還有一種人, “人生欲”很強, 腳力很大, 對二層樓還不滿足, 就再走樓梯, 爬上三層樓去。 這就是宗教徒了。 他們做人很認真, 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 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 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 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
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 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 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 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 宇宙的根本, 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 這就是宗教徒。 世間就不過這三種人。

我雖用三層樓為比喻, 但並非必須從第一層到第二層, 然後得到第三層。 有很多人, 從第一層直上第三層, 並不需要在第二層勾留。 還有許多人連第一層也不住, 一口氣跑上三層樓。 不過我們的弘一法師, 是一層一層的走上去的。 弘一法師的“人生欲”非常之強!他的做人, 一定要做得徹底。 他早年對母盡孝, 對妻子盡愛, 安住在第一層樓中。 中年專心研究藝術, 發揮多方面的天才, 便是遷居在二層樓了。 強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滿足于二層樓,

於是爬上三層樓去, 做和尚, 修淨土, 研戒律, 這是當然的事, 毫不足怪的。

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 喝一杯花雕酒已經醉了, 酒量大的, 喝花雕嫌淡, 必須喝高粱酒才能過癮。 文藝好比是花雕, 宗教好比是高梁。 弘一法師酒量很大, 喝花雕不能過癮, 必須喝高粱。 我酒量很小, 只能喝花雕, 難得喝一口高梁而已。 但喝花雕的人, 頗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 故我對於弘一法師的由藝術昇華到宗教, 一向認為當然, 毫不足怪的。

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接近。 二層樓的扶梯的最後頂點就是三層樓, 所以弘一法師由藝術昇華到宗教, 是必然的事。

前天參拜南普陀寺, 承廣洽法師的指示, 瞻觀弘一法師的故居及其手種楊柳,

又看到他所創辦的佛教養正院。 廣義法師要我為養正院書聯, 我就集唐人詩句:“須知諸相皆非相, 能使無情盡有情”, 寫了一副。 這對聯掛在弘一法師所創辦的佛教養正院裡, 我覺得很適當。 因為上聯說佛經, 下聯說藝術, 很可表明弘一法師由藝術昇華到宗教的意義。 藝術家看見花笑, 聽見鳥語, 舉杯邀明月, 開門迎白雲, 能把自然當作人看, 能化無情為有情, 這便是“物我一體”的境界。 更進一步, 便是“萬法從心”、“諸相非相”的佛教真諦了。

故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通。 最高的藝術家有言:“無聲之詩無一字, 無形之畫無一筆。 ”可知吟詩描畫, 平平仄仄, 紅紅綠綠, 原不過是雕蟲小技, 藝術的皮毛而已, 藝術的精神, 正是宗教的。 古人雲:“文章一小技,

於道未為尊。 ”又曰:“太上立德, 其次立言。 ”弘一法師教人, 亦常引用儒家語:“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所謂“文章”’“言”, “文藝”, 便是藝術, 所謂“道”, “德”, “器識”, 正是宗教的修養。 宗教與藝術的高下重輕, 在此已經明示, 三層樓當然在二層樓之上的。

我腳力小, 不能追隨弘一法師上三層樓, 現在還停留在二層樓上, 斤斤於一字一筆的小技, 自己覺得很慚愧。 但亦常常勉力爬上扶梯, 向三層樓上望望。 故我希望:學宗教的人, 不須多花精神去學藝術的技巧, 因為宗教已經包括藝術了。 而學藝術的人, 必須進而體會宗教的精神, 其藝術方有進步。 久駐閩中的高僧, 我所知道的還有一位太虛法師。 他是我的小同鄉, 從小出家的。 他並沒有弄藝術, 是一口氣跑上三層樓的。 但他與弘一法師,同樣地是曠世的高僧,同樣地為世人所景仰。可知在世間,宗教高於一切。在人的修身上,器識重於一切。太虛法師與弘一法師,異途同歸,各成正果。文藝小技的能不能,在大人格上是毫不足道的。

但他與弘一法師,同樣地是曠世的高僧,同樣地為世人所景仰。可知在世間,宗教高於一切。在人的修身上,器識重於一切。太虛法師與弘一法師,異途同歸,各成正果。文藝小技的能不能,在大人格上是毫不足道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