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公孫瓚當初正經很牛啊!後來咋就突然不行了呢?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是劉備早期事業起步的恩人和上級, 但這個人似乎虎頭蛇尾, 前期厲害, 後期窩囊。 他就是東漢末年盤踞北方的軍閥公孫瓚。

公孫瓚是和劉備同時代的人物, 但其成事比劉備早很多。 公孫瓚是貴族子弟, 但因其母親出身低微, 稍長大後家族只能安排其在郡中當個小吏。 不久因儀錶非凡, 才智卓越而受到太守劉君賞識, 並成為其女婿。 為培養公孫瓚其岳父還幫助他拜前太守盧植為師,

在此期間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從于盧植門下。 出師後, 公孫瓚回到劉君處任禦車。 可惜不久劉太守因犯罪被發配到交州日南, 公孫瓚冒著違法的危險喬裝成士兵沿途護送劉太守, 途中劉太守被赦免。 公孫瓚歸來後因此德行被舉孝廉, 任為遼東屬國長史。

事業起步之後, 有一次公孫瓚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 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 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 ”於是 手執長矛策馬帶隊沖入鮮卑隊伍, 殺傷數十人, 雖幸於死, 自己也損失過半。 鮮卑人以此為戒, 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 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西元178年—西元184年(光和年間), 邊章、韓遂叛亂, 朝廷從幽州徵發三千精銳騎兵, 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 統帥此三千騎兵。 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 碰上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叛亂, 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 立下戰功, 升為騎督尉。 此時, 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
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 封為都亭侯, 進駐屬國, 此後的五六年間, 公孫瓚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不爭戰不斷。

西元188年(漢靈帝中平五年), 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于蜀國石門, 張純等大敗, 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 封都亭侯, 又兼領屬國長史。 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

守護邊境。 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 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 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 甚至一直打倒夜深。 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 不敢再來進犯。 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 相互間為左右翼, 自號“白馬義從”。

後來, 朝廷派劉虞為幽州牧, 劉虞到任後, 派遣使臣到遊牧民族中曉以利害, 責令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 丘力居等聽說劉虞到了, 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 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 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 二人自此開始結怨。 西元189年(漢靈帝中平六年)三月, 張純被其門客王政殺掉並把首級送給劉虞。 劉虞因安撫遊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職, 封為襄賁侯。 不久,又遷劉虞為大司馬,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西元191年(漢獻帝初平二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東北),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餘。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余人,車甲財物無數,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後來,公孫瓚佔領了 冀州、青州、兗州等地,並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其中就包括劉備。

西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孫瓚與在界橋南二十裡處展開大戰,結果不敵袁紹,但公孫瓚也沒有完全失敗,雙方戰成均勢,後來罷戰。西元193年(漢獻帝初平四年),劉虞率兵攻打公孫瓚,公孫瓚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被活捉。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于薊市。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取得一定戰果的公孫瓚此後變得越來越消沉,西元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孫瓚與劉虞殘部鮮卑、烏丸等胡兵數萬人交戰,結果公孫瓚大敗,後來又屢敗屢戰,只好逃回易京堅守,並命令士兵在易河邊挖十餘道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余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

西元198年(漢獻帝建安三年),袁紹傳書給公孫瓚,想跟他釋和,公孫瓚沒有答覆,反而增強守備。於是,袁紹興兵討伐公孫瓚,袁紹部隊攻打到公孫瓚部將的時候, 公孫瓚不肯相救,竟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結果,公孫瓚的部將一個接一個失敗,他卻只是堅守不出,後來袁紹誘騙公孫瓚出戰,結果敗回老巢。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先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女,然後引火自焚。

公孫瓚作為亂世豪強,曾經控制了中國東部地區的絕大部分,包括今天的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與呂布等名將相比,他更多的是堅毅和勇敢,但是常年的廝殺使他後來變得性格殘忍, 又沒有政治信念,在戰爭劫掠中日益貪婪,殘害百姓。在害死劉虞後,公孫瓚集團喪失人心土崩瓦解,晚年更是貪圖享樂,喪失鬥志,最終難免不走向失敗。

不久,又遷劉虞為大司馬,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西元191年(漢獻帝初平二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東北),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餘。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余人,車甲財物無數,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後來,公孫瓚佔領了 冀州、青州、兗州等地,並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其中就包括劉備。

西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孫瓚與在界橋南二十裡處展開大戰,結果不敵袁紹,但公孫瓚也沒有完全失敗,雙方戰成均勢,後來罷戰。西元193年(漢獻帝初平四年),劉虞率兵攻打公孫瓚,公孫瓚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被活捉。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于薊市。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取得一定戰果的公孫瓚此後變得越來越消沉,西元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孫瓚與劉虞殘部鮮卑、烏丸等胡兵數萬人交戰,結果公孫瓚大敗,後來又屢敗屢戰,只好逃回易京堅守,並命令士兵在易河邊挖十餘道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余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

西元198年(漢獻帝建安三年),袁紹傳書給公孫瓚,想跟他釋和,公孫瓚沒有答覆,反而增強守備。於是,袁紹興兵討伐公孫瓚,袁紹部隊攻打到公孫瓚部將的時候, 公孫瓚不肯相救,竟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結果,公孫瓚的部將一個接一個失敗,他卻只是堅守不出,後來袁紹誘騙公孫瓚出戰,結果敗回老巢。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先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女,然後引火自焚。

公孫瓚作為亂世豪強,曾經控制了中國東部地區的絕大部分,包括今天的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與呂布等名將相比,他更多的是堅毅和勇敢,但是常年的廝殺使他後來變得性格殘忍, 又沒有政治信念,在戰爭劫掠中日益貪婪,殘害百姓。在害死劉虞後,公孫瓚集團喪失人心土崩瓦解,晚年更是貪圖享樂,喪失鬥志,最終難免不走向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