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余華先生是當代文學家中的翹楚,他的一個小短篇是這樣的

余華先生是漢字寫作的天才作家。 余華因漢字令人敬畏, 漢字因余華蓬蓽生輝。 他或許不是唯一的天才, 但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作家。 拋掉他那些逼迫靈魂的長篇小說, 從這篇不足2500字的小小說《兩個人的歷史》來觀察一下他的寫作大才, 是一件非常令人心悅的事情。

看過這個小小說, 第一個念頭想起了哈代的小說《苔絲》, 少爺和女僕的情感糾葛彌散在莊園的角角落落。 但這個小說, 少爺和女僕幾乎沒有身體接觸, 沒有像苔絲那樣傾情一得, 有的只是夢的講述和交流。 夢在歷史中, 歷史在夢中。

從童趣上說,

沒有比尿床更糗的事情了, 夢裡尋找馬桶不得而尿床的夢境是太多兒童的窘迫回憶。 這大概就是共性之中找回個性的寫作視角, 也就有了小說普適性基礎。 在尿床的夢境裡, 男主和女主都那麼無所忌諱, 超越身份差異時常坐在一起, 那大概是人一生最美好的眷戀了。 然後是情竇初開的年齡, 男主夢去延安, 而女主夢見花轎。 這在抽象意義上就是理想的不同了, 有關聯的是女主想嫁給少爺, 而少爺無心女主只想心懷天下, 想去做一個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夢, 這大概就是漂泊人生和平靜人生的岔路口。 接下來, 男主以解放者姿態回到家裡, 知道女主已經結婚。 女主告訴他夢見他回來了, 而男主也夢到了她, 只不過是少女蘭花。

想來, 女主想念的大概也是少年譚博。 只不過物是人非了, 夢顯得那麼勉強。 最美好的夢無可挽回地逝去了。 女主已無花轎夢, 男主也無少女蘭花夢。 然後男主落魄, 和女主見面竟然無夢可談, 或許是噩夢不能說出來。 再到男主離休回家曬太陽, 時常夢到的卻是房倒橋塌, 兒孫滿堂的女主則是無夢, 或是有夢卻無法說什麼了。

如此冷靜, 如此簡潔, 用夢串聯了兩個人的一生, 理想和情懷就這麼被時間折磨了。 都是失意人, 說夢尷尬時, 就像薩岡在《孤獨的池塘》裡說的:所有漂泊的人生都夢想著平靜、童年、杜鵑花, 正如所有平靜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 兩個夢或許只在童年找馬桶撒尿是美好的,

然後就有了夢千變萬化的形態, 然後夢碎, 越是認真、執著和迷戀的夢碎得更快更徹底。

向余華先生致敬。

兩個人的歷史

余華

一九三○年八月, 一個名叫譚博的男孩和一個名叫蘭花的女孩, 共同坐在陽光無法照耀的臺階上。 他們的身後是一扇朱紅的大門, 門上的銅鎖模擬了獅子的形狀。 作為少爺的譚博和作為女傭女兒的蘭花, 時常這樣坐在一起。 他們的身後總是飄揚著太太的嘟噥聲, 女傭在這重複的聲響裡來回走動。

兩個孩子坐在一起悄悄談論著他們的夢。

譚博時常在夢中為尿所折磨。 他在夢為他佈置的場景裡四處尋找便桶。 他在自己朝南的廂房裡焦急不安。 現實裡安放在床前的便桶在夢裡不翼而飛。

無休止的尋找使夢中的譚博痛若不堪。 然後他來到了大街上, 在人力車來回跑動的大街上, 乞丐們在他身旁走過。 終於無法忍受的譚博, 將尿撒向了大街。

此後的情景是夢的消失。 即將進入黎明的天空在窗戶上一片灰暗。 夢中的大街事實上由木床扮演。 譚博醒來時感受到了身下的被褥有一片散發著熱氣的潮濕。 這一切終結之後, 場景迅速地完成了一次更換。 那時候男孩睜著迷茫的雙眼, 十分艱難地重溫了一次剛才夢中的情景, 最後他的意識進入了清晰。 於是尿床的事實使他羞愧不已。 在窗戶的白色開始明顯起來時, 他重又閉上了雙眼, 隨即沉沉睡去。

“你呢?”男孩的詢間充滿熱情, 顯然他希望女孩也擁有同樣的夢中經歷。

然而女孩面對這樣的詢問卻表現了極大的害臊, 雙手捂住眼睛是一般女孩慣用的技法。

“你是不是也這樣?”男孩繼續問。

他們的眼前是一條幽深的胡同, 兩旁的高牆由青磚砌成。 並不久遠的歲月已使磚縫裡生長出羞羞答答的青草, 風使它們悄然擺動。

“你說。 ”男孩開始咄咄逼人。

女孩滿臉羞紅, 她垂頭敘述了與他近似的夢中情景。 她在夢中同樣為尿所折磨, 同樣四處尋找便桶。

“你也將尿撒在街上?”男孩十分興奮。

然而女孩搖搖頭, 她告訴他她最後總會找到便桶。 這個不同之處使男孩羞愧不已。 他抬起頭望著高牆上的天空, 他看到了飄浮的雲彩, 陽光在牆的最上方顯得一片燦爛。 他想:她為什麼總能找到便桶, 而他卻永遠也無法找到。 這個想法使他內心燃起了嫉妒之火。

後來他又問:“醒來時是不是被褥濕了?”

女孩點點頭。

結局還是一樣。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七歲的譚博已經不再和十六歲的蘭花坐在門前的石階上。那時候譚博穿著黑色的學生裝,手裡拿著魯迅的小說和胡適的詩。他在院裡進出時,總是精神抖擻。而蘭花則繼承了母業,她穿著碎花褂子在太太的嘮叨聲裡來回走動。

偶爾的交談還是應該有的。譚博十七歲的身軀裡青春激蕩,他有時會突然攔住蘭花,眉飛色舞地向她宣講一些進步的道理。那時候蘭花總是低頭不語,畢竟已不是兩小無猜的時候。或者蘭花開始重視起譚博的少爺地位。然而沉浸在平等互愛精神裡的譚博,很難意識到這種距離正在悄悄成立。

在這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天裡,蘭花與往常一樣用抹布擦洗著那些朱紅色的傢俱。譚博坐在窗前閱讀泰戈爾有關飛鳥的詩句。蘭花擦著傢俱時盡力消滅聲響,她偶爾朝譚博望去的眼神有些抖動。她希望現存的寧靜不會遭受破壞。然而閱讀總會帶來疲倦。當譚博合上書,他必然要說話了。

在他十七歲的日子裡,他幾乎常常夢見自己坐上了一艘海輪,在浪濤裡顛簸不止。一種渴望出門的欲望在他清醒的時候也異常強烈。現在他開始向她敘述自己近來時常在夢中出現的躁動不安。

“我想去延安。”他告訴她。

她迷茫地望著他,顯而易見,延安二字帶給她的只能是一片空白。他並不打算讓她更多地明白一些什麼,他現在需要知道的是她近來夢中的情景。這個習慣是從一九三○年八月延伸過來的。

她重現了一九三○年的害臊。然後她告訴他近來她也有類似的夢。不同的是她沒有置身海輪中,而是坐在了由四人抬起的轎子裡,她腳上穿著顏色漂亮的布鞋。轎子在城內各條街道上走過。

他聽完微微一笑,說:“你的夢和我的夢不一樣。”

他繼續說:“你是想著要出嫁。”

那時候日本人已經佔領了他們居住的城市。

一九五○年四月,作為解放 軍 某文工團團長的譚博,腰間系著皮帶,腿上打著綁腿,回到了他的一別就是十年的家中。此刻全國已經解放,譚博在轉業之前回家探視。

那時候蘭花依然居住在他的家中,只是不再是他母親的女傭,開始獨立地享受起自己的生活。譚博家中的兩間房屋已劃給蘭花所擁有。

譚博英姿勃發走入家中的情景,給蘭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蘭花已經兒女成堆,她已經喪失了昔日的苗條,粗壯的腰扭動時抹殺了她曾經有過的美麗。在此之前,蘭花曾夢見譚博回家的情景,居然和現實中的譚博回來一模一樣。因此在某一日中午,當蘭花的丈夫出門之後,蘭花告訴了譚博她夢中的情景。

“你就是這樣回來的。”

蘭花說。蘭花不再如過去那樣羞羞答答,畢竟已是兒女成堆的母親了。她在敘說夢中的情景時,絲毫沒有含情脈脈的意思,仿佛在敘說一隻碗放在廚房的地上。語氣十分平常。譚博聽後也回想起了他在回家路上的某個夢。夢中有蘭花出現。但蘭華依然是少女時期的形象。

“我也夢見過你。”譚博說。他看到此刻變得十分粗壯的蘭花,不願費舌去敘說她昔日的美麗。有關蘭花的夢,在譚博那裡將永遠地銷聲匿跡。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垂頭喪氣的譚博以反革命分子的身份回到家中。母親已經去世,他是來料理後事。

此刻蘭花的兒女基本上已經長大成人。蘭花依然如過去那樣沒有職業。當譚博走入家中時,蘭花正在洗塑膠布,以此掙錢糊口。譚博身穿破爛的黑棉襖在蘭花身旁經過時,略略站住了一會兒,向蘭花膽戰心驚地笑了笑。蘭花看到他後輕輕“哦”了一聲。

於是他才放心地朝自己屋內走去。過了一會兒,蘭花敲響了他的屋門,然後問他:“有什麼事需要我?”

譚博看著屋內還算整齊的擺設,不知該說些什麼。母親去世的消息是蘭花設法通知他的。

這一次,兩人無夢可談。

一九八五年十月。已經離休回家的譚博,終日坐在院內曬著太陽。還是秋天的時候,他就怕冷了。

蘭花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可她依然十分健壯。現在是一堆孫兒孫女圍困她了。她在他們之間長久周旋,絲毫不覺疲倦。同時在屋裡進進出出,幹著家務活。後來她將一盆衣服搬到水泥板上,開始洗刷衣服。

譚博眯縫著眼睛,看著她的手臂如何有力地擺動。在一片“唰唰”聲裡,他憂心忡忡地告訴蘭花:他近來時常夢見自己走在橋上時,橋突然塌了。走在房屋旁時,上面的瓦片奔他腦袋飛來。

蘭花聽了沒有作聲,依然洗著衣服。

譚博問:“你有這樣的夢嗎?”

“我沒有。”蘭花搖搖頭。

這個想法使他內心燃起了嫉妒之火。

後來他又問:“醒來時是不是被褥濕了?”

女孩點點頭。

結局還是一樣。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七歲的譚博已經不再和十六歲的蘭花坐在門前的石階上。那時候譚博穿著黑色的學生裝,手裡拿著魯迅的小說和胡適的詩。他在院裡進出時,總是精神抖擻。而蘭花則繼承了母業,她穿著碎花褂子在太太的嘮叨聲裡來回走動。

偶爾的交談還是應該有的。譚博十七歲的身軀裡青春激蕩,他有時會突然攔住蘭花,眉飛色舞地向她宣講一些進步的道理。那時候蘭花總是低頭不語,畢竟已不是兩小無猜的時候。或者蘭花開始重視起譚博的少爺地位。然而沉浸在平等互愛精神裡的譚博,很難意識到這種距離正在悄悄成立。

在這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天裡,蘭花與往常一樣用抹布擦洗著那些朱紅色的傢俱。譚博坐在窗前閱讀泰戈爾有關飛鳥的詩句。蘭花擦著傢俱時盡力消滅聲響,她偶爾朝譚博望去的眼神有些抖動。她希望現存的寧靜不會遭受破壞。然而閱讀總會帶來疲倦。當譚博合上書,他必然要說話了。

在他十七歲的日子裡,他幾乎常常夢見自己坐上了一艘海輪,在浪濤裡顛簸不止。一種渴望出門的欲望在他清醒的時候也異常強烈。現在他開始向她敘述自己近來時常在夢中出現的躁動不安。

“我想去延安。”他告訴她。

她迷茫地望著他,顯而易見,延安二字帶給她的只能是一片空白。他並不打算讓她更多地明白一些什麼,他現在需要知道的是她近來夢中的情景。這個習慣是從一九三○年八月延伸過來的。

她重現了一九三○年的害臊。然後她告訴他近來她也有類似的夢。不同的是她沒有置身海輪中,而是坐在了由四人抬起的轎子裡,她腳上穿著顏色漂亮的布鞋。轎子在城內各條街道上走過。

他聽完微微一笑,說:“你的夢和我的夢不一樣。”

他繼續說:“你是想著要出嫁。”

那時候日本人已經佔領了他們居住的城市。

一九五○年四月,作為解放 軍 某文工團團長的譚博,腰間系著皮帶,腿上打著綁腿,回到了他的一別就是十年的家中。此刻全國已經解放,譚博在轉業之前回家探視。

那時候蘭花依然居住在他的家中,只是不再是他母親的女傭,開始獨立地享受起自己的生活。譚博家中的兩間房屋已劃給蘭花所擁有。

譚博英姿勃發走入家中的情景,給蘭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蘭花已經兒女成堆,她已經喪失了昔日的苗條,粗壯的腰扭動時抹殺了她曾經有過的美麗。在此之前,蘭花曾夢見譚博回家的情景,居然和現實中的譚博回來一模一樣。因此在某一日中午,當蘭花的丈夫出門之後,蘭花告訴了譚博她夢中的情景。

“你就是這樣回來的。”

蘭花說。蘭花不再如過去那樣羞羞答答,畢竟已是兒女成堆的母親了。她在敘說夢中的情景時,絲毫沒有含情脈脈的意思,仿佛在敘說一隻碗放在廚房的地上。語氣十分平常。譚博聽後也回想起了他在回家路上的某個夢。夢中有蘭花出現。但蘭華依然是少女時期的形象。

“我也夢見過你。”譚博說。他看到此刻變得十分粗壯的蘭花,不願費舌去敘說她昔日的美麗。有關蘭花的夢,在譚博那裡將永遠地銷聲匿跡。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垂頭喪氣的譚博以反革命分子的身份回到家中。母親已經去世,他是來料理後事。

此刻蘭花的兒女基本上已經長大成人。蘭花依然如過去那樣沒有職業。當譚博走入家中時,蘭花正在洗塑膠布,以此掙錢糊口。譚博身穿破爛的黑棉襖在蘭花身旁經過時,略略站住了一會兒,向蘭花膽戰心驚地笑了笑。蘭花看到他後輕輕“哦”了一聲。

於是他才放心地朝自己屋內走去。過了一會兒,蘭花敲響了他的屋門,然後問他:“有什麼事需要我?”

譚博看著屋內還算整齊的擺設,不知該說些什麼。母親去世的消息是蘭花設法通知他的。

這一次,兩人無夢可談。

一九八五年十月。已經離休回家的譚博,終日坐在院內曬著太陽。還是秋天的時候,他就怕冷了。

蘭花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可她依然十分健壯。現在是一堆孫兒孫女圍困她了。她在他們之間長久周旋,絲毫不覺疲倦。同時在屋裡進進出出,幹著家務活。後來她將一盆衣服搬到水泥板上,開始洗刷衣服。

譚博眯縫著眼睛,看著她的手臂如何有力地擺動。在一片“唰唰”聲裡,他憂心忡忡地告訴蘭花:他近來時常夢見自己走在橋上時,橋突然塌了。走在房屋旁時,上面的瓦片奔他腦袋飛來。

蘭花聽了沒有作聲,依然洗著衣服。

譚博問:“你有這樣的夢嗎?”

“我沒有。”蘭花搖搖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