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曾國藩:事事須有度,事事留餘地

俗話說, 做人做事必有度, 失度必失誤。

在官場打滾摸爬多年的曾國藩, 可以說深諳此道。 他說:“有求於上, 委婉而言, 頗得實惠, 步步高升。 ”

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你有求于你的上司時, 說話要講得委婉, 不要咄咄逼人, 這樣你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 從而能被上司欣賞, 得到重用, 步步高升。 這裡就說了一個度字, 給自己留餘地, 給他人留面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 子張和子夏哪個更符合禮的標準呢?

孔子說, 子張的行為總超過周禮的要求, 而子夏做事卻達不到周禮的要求。

子貢又問, 那是不是說明子張更賢明?

孔子回答了四個字:過猶不及。

也就是說, 超過和達不到, 結果是一樣的。 這裡講的就是一個適度的道理。

縱觀歷史, 很多人都懂得給凡事適可而止, 自己留餘地的道理。 例如, 范蠡、張良他們兩人都是在自己事業的巔峰時期選擇退隱。 政治原因只是其一, 比如說還有:

個人因素

這些選擇適度做事的人, 都具有理想主義色彩。 例如張良, 早年曾經雇傭大力士投石刺殺秦始皇。 這樣的人, 恐怕在心裡很早便立下志向要推翻暴秦。 所以, 對他們來說, 推翻秦朝就是行走世間的人生意義所在,

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恐怕都是其次。 所以, 當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後, 已經無所求了, 至於入朝為官、封侯拜相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多少吸引力。

歷史教訓

古往今來, 歷史總是充滿了殘忍和血腥。 大功之臣不得善終, 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史書。 商鞅、張儀、袁崇煥, 哪一個拿出來不是一部血淋淋的例子。 正所謂物極必反, 所以, 有人會在事業巔峰期, 做出功成身退的抉擇。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人到金山寺去敲鐘祈福,寺中的老和尚說, 這鐘只能敲三下:第一響是祈求五福臨門, 第二響是祈求飛黃騰達;第三響是祈求延年益壽。

那個人敲完第三下後, 心想我多敲一下,是不是就有飛來之福了呢?

於是他趁老和尚不注意, 又敲了一下。

老和尚聽見後談了一口氣, 對那個人說:你前面的鐘都白敲了。 ”

那人問老和尚為什麼, 老和尚說, 鐘不能敲第四下,第四下在佛家是有講究的, 叫“四大皆空”, 你敲了四下, 就等於你是看破了紅塵, 還求什麼福呢?

曾國藩經常和他的後輩們講起這個故事,

他認為, 做事要把握“度”, 給自己留有餘地, 不把事情做絕。 正如他所說:“留一分餘地, 可回轉自如。 不留餘地, 則易失之於剛, 錯而無救。 ”就是說:做事都要給自己留有一份餘地, 才能進退自如。 凡事不留有一分餘地, 則容易失之於剛硬, 一旦錯了則無可改正。

人生在世,要面對很多複雜關係,比如朋友、鄉鄰、同事等各種關係。這些關係處理得好就會讓你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處理不好就可能遭人忌恨,處處受人排擠。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就成為了一門很大的學問。這個“度”字,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一門為人處世的學問。

牢記這個“度”字,在人際交往中,你往往能夠做到遊刃有餘。

微信號:品讀曾國藩(pinduzgf),修身、修心、治學、齊家……

人生在世,要面對很多複雜關係,比如朋友、鄉鄰、同事等各種關係。這些關係處理得好就會讓你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處理不好就可能遭人忌恨,處處受人排擠。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就成為了一門很大的學問。這個“度”字,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一門為人處世的學問。

牢記這個“度”字,在人際交往中,你往往能夠做到遊刃有餘。

微信號:品讀曾國藩(pinduzgf),修身、修心、治學、齊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