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靜觀]“家長群”的江湖

“家長群”的江湖, 驚濤拍浪。

這個社交技能大舞臺上, “眾星拱月”和“水泊梁山”連軸上演。

家長的本能是“不找事”, 一般的小矛盾, 能忍的都忍了;老師下了班也是洗衣做飯的普通人, 將心比心, 誰也不想惹“為難學生”、“與人不睦”的嫌疑。 枝節越少, 社交成本越低, 這個道理, 家長懂, 老師也懂。 家長和老師“杠上”的情況, 大概率是, 老師的權威, 壓迫了家長的某根神經。

傳道授業解惑, 矗立講臺、自高向低輸出——老師這個職業, 最特殊之處在於, 在師生的小環境中, 她們是心理上和事實上的權威。 這種權威不僅限於裁定試題答案的正誤,

更擴展至是非判斷和班級人際生態的形成, 對於孩子, 這權不小。 老師與老師間的差別在於, 有人能意識到, 自己在教室裡的權威是因師生雙方年齡、學識和社會經驗的懸殊而來;而有的老師, 不幸混淆了小環境和大環境。 課堂裡的“權威”或是班級管理的必須, 但如果把這種權威感帶出課堂, 帶至成年人面前, 遇到抵抗則在意料之內。 輸出價值觀, 得有受眾意識。

家長群裡的衝突, 從家長這一邊, 要一事一論。

控訴孩子座位安排不公的家長, 顯然積怨已久, 選擇以自認為高明的“轉發不點名文章”的方式, 公開與老師的衝突, 其深處的邏輯無非是希望以反復推敲的雄辯一招制勝。 但家校關係歸根結底也只是人際關係,

一個人對同事有意見, 會寫一篇罵他的文章列印好了貼到辦公室牆上嗎?求勝的欲望沖淡了對人際交往最基礎原則的認知。

與老師爭論孩子能否帶手機、是否該寫作業的家長, 則是另一種單挑既有規定的姿態。 選擇在群裡扔出炸彈, 第一, 可能是因為其成本、效率最優, 第二, 也許還寄望引發他人共鳴。 換做職場, 明知老闆不願加薪, 理智者會在員工大會上慷慨陳詞加薪之必要嗎?這不是厚黑學, 是最基本的推理。 為人父母, 明明為深情驅動, 最終做的事, 卻是打一開始就能看到糟糕結局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