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彰顯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青海新聞網訊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這是黨的十九大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的要求。

為辦好特殊教育, 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 積極探索特殊教育規律, 更新教育理念, 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以“送教上門”的方式, 把特殊教育送到農村殘疾孩子身邊, 解決特殊家庭的教育困難, 努力保障每一個殘疾孩子接受教育的權利, 切實提高他們享受生活和融入社會的能力。

學習十九大精神培養殘而有為的勞動者

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 是全省唯一一所集視障、聽障、智障青少年基礎教育及職業教育、特教師資培訓于一體的全日制、寄宿制綜合性殘疾人教育學校, 於1990年建成並首批招生。 學校占地面積31550.4平方米, 建築面積35000.96平方米。

自建校以來, 在省教育廳的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 學校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 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 堅持走“以生為本, 育殘成才”的辦學宗旨, 堅持走“文化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職業教育與社會就業相結合”的辦學路子, 以“新課標”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辦學水準逐步提高,

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學校現有教職工57名, 其中專任教師45名, 另外臨聘專任教師15名。 在校學生有345名(住校學生234名), 其中聽障生143名、視障生58名、智障生144名, “送教上門”學生15名。 學校除開設文化課外, 還開展盆花栽培、微機、編織、手工串珠等勞動技術教育, 以及按摩、實用美術、電腦應用、中式烹飪等職業技術教育, 用心培養殘而有為的勞動者。 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先進集體、全國特奧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體育先進單位、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 學校黨支部書記楊岩松要求全體教職工加強學習, 重點領會十九大對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和任務,

扎實推進十九大精神進校園, 將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與當前的“兩學一做”相結合, 與落實學校規劃相結合, 與特教提升計畫的落實相結合, 與實施新課標相結合, 與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相結合, 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凝心聚力, 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

貫徹十九大精神“送教上門”:一人一案因人施教

“一人一案因人施教”是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按照《青海省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實施方案(2014-2016)》“省特殊教育學校和西寧市聾啞學校要率先到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家中, 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端教育等服務, 使重度殘疾少年兒童‘足不出戶’接受義務教育”的要求,

學校成立了一支17人的“送教上門”隊伍, 由楊岩松帶隊, 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5個鄉鎮的15名智力殘疾孩子授課, 每月兩次, 每次3課時。 這些孩子大多父母離異, 跟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活。

十九大召開後, 學校更加重視這項工作, 楊岩松琢磨著要結合殘疾孩子的自身情況, 制定和安排更適合其發展的教學方法。

11月4日早上8時, 這支“送教上門”隊伍又出發了。 汽車行駛在鄉村公路上, 學校智障部副部長張萍忍不住感慨:“每一次送教路上的風景都不同, 上一次四周是綠的, 現在樹葉都黃了。 ”

10歲的小軍躺在一張單人床上。 前不久他不慎摔倒, 一條腿骨折, 打上了石膏, 只得臥床休息。 由於負責送教的老師星學梅和馮梅上周與小軍一家“失聯”,

未提前考慮到他的狀況, 但是給他帶去了一套校服, 為他穿上。 “今天就不上課了, 我們下次再來看你, 等你的腿康復了我們再上課。 ”馮梅對小軍說。

隨後, 王禎蓉和賀曉靜兩位老師走進了小鵬的家。 這是15名孩子中家境最貧困的一個。 8歲的小鵬很瘦, 一聽說老師們來了, 他可高興了, 他特別喜歡25歲的王禎蓉。 他的姥爺說:“以前從來沒有年輕的老師踏進過我們家, 每次王老師來, 小鵬就會在門口等著, 過去他不願意穿鞋, 現在渾身穿得整整齊齊的。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讓他也能接受教育。 ”

兩位老師與小鵬一起做遊戲, 教他認識形狀、顏色和數數, 鍛煉他的手部力量。 小鵬說什麼, 其他人聽不太懂, 但兩位老師明白。 小鵬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非常短暫,一會兒就著急了,很不耐煩,兩位老師很耐心地陪伴他。每當王禎蓉誇獎他,他就高興地親親她的手,然後拿起教具放在眼前,透過上面的小孔望向姥爺,朝他笑。

授課結束時,小鵬站起來發表了一段很不清晰的“演講”。他問:“叔叔阿姨們,大家好,我今天的表現好不好?”並幫老師們一起收拾教具,王禎蓉獎勵了他兩個棒棒糖。

上課的時間到了,小花的奶奶在門口相迎。一進家門,星學梅先給小花按摩起胳膊來,不停地讓她放鬆。小花的臉上帶著笑容,然而人一多,她還是緊張。她跟著星學梅念之前學過的漢字,從未上過學的她已經能認識50個漢字了。馮梅教她數學,她已學會了10以內的加減法。星學梅說,最初小花一見生人就會緊張得暈倒,現在好多了,也會跟人交流了,“如果她八九歲就開始接受教育,學會的東西會更多。”

跟其他殘疾孩子相比,15歲的小磊說話清楚、行動方便,卻患有嚴重的癲癇病。一看見趙紅軍和陳忠國兩位老師,他主動介紹起家裡的情況——他家正在裝修房子。然後立即找出自己的書包,擦乾淨桌子,等待上課。趙紅軍拿出準備好的漢字圖片,一筆一畫地教他,他的字寫得相當工整;陳忠國教他20以內的加減法,檢查他的數學作業時不停地誇獎他。臨走時,小磊一臉驕傲地說:“我今天學會了‘南’‘北’兩個漢字,還學會了從1數到100!”

當所有孩子的課都上完,已是下午了,“送教上門”隊伍裡的每個人仍空著肚子。“回到西寧,我們還要馬不停蹄地去接孩子回家。”張萍和丈夫是學校的雙職工,每次“送教上門”,他們一路同行,只得提前一天晚上就把6歲的雙胞胎送到爺爺奶奶家,孩子不願意,就以玩具和零食引誘。在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像張萍這樣的雙職工家庭有3組,為了殘疾孩子,他們無怨無悔。

說起自己的送教成果,張萍說,有一個孩子光學“1”就學了大半年,這樣的孩子需要重複訓練,不僅鍛煉他的注意力,還要照顧他的情緒,“有個孩子的注意力從2分鐘提升至10分鐘了。”這在平常人看來太不可思議的事,張萍覺得特別欣慰。

落實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奮鬥目標。

談到“教育公平”,楊岩松認為,特殊教育最能體現這一原則。十九大報告中的“每一個孩子”,也包括這些殘疾孩子,他們一樣應該受到同等的教育。他說:“能到學校就讀的孩子,他們殘疾程度相對輕一些,而殘疾程度相對重一些的孩子到不了學校學習,並且他們大多居住在偏遠的農牧區,我省今年年初起開展的‘送教上門’工作,就是讓這些孩子足不出戶就能接受義務教育。作為一名特教工作者,就是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一次次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和家長,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在楊岩松看來,僅僅依靠特殊教育學校的力量實現“教育公平”難度很大,應當發動更多的學校參與進來,就近提供“送教上門”服務。他們正在考慮由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為普通學校的老師們提供培訓,讓更多老師掌握特殊教育的規律和方式方法,服務更多的殘疾孩子。

展望未來,楊岩松堅信,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將扎扎實實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扎扎實實落實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扎扎實實推進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計畫,擼起袖子加油幹,找准發展定位,重點開辦初、高中階段及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辦學品質,提升辦學水準,提高辦學層次,重塑校園文化,努力引領全省特殊教育的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努力將學校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特殊教育的品牌學校。

文中學生名均為化名

小鵬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非常短暫,一會兒就著急了,很不耐煩,兩位老師很耐心地陪伴他。每當王禎蓉誇獎他,他就高興地親親她的手,然後拿起教具放在眼前,透過上面的小孔望向姥爺,朝他笑。

授課結束時,小鵬站起來發表了一段很不清晰的“演講”。他問:“叔叔阿姨們,大家好,我今天的表現好不好?”並幫老師們一起收拾教具,王禎蓉獎勵了他兩個棒棒糖。

上課的時間到了,小花的奶奶在門口相迎。一進家門,星學梅先給小花按摩起胳膊來,不停地讓她放鬆。小花的臉上帶著笑容,然而人一多,她還是緊張。她跟著星學梅念之前學過的漢字,從未上過學的她已經能認識50個漢字了。馮梅教她數學,她已學會了10以內的加減法。星學梅說,最初小花一見生人就會緊張得暈倒,現在好多了,也會跟人交流了,“如果她八九歲就開始接受教育,學會的東西會更多。”

跟其他殘疾孩子相比,15歲的小磊說話清楚、行動方便,卻患有嚴重的癲癇病。一看見趙紅軍和陳忠國兩位老師,他主動介紹起家裡的情況——他家正在裝修房子。然後立即找出自己的書包,擦乾淨桌子,等待上課。趙紅軍拿出準備好的漢字圖片,一筆一畫地教他,他的字寫得相當工整;陳忠國教他20以內的加減法,檢查他的數學作業時不停地誇獎他。臨走時,小磊一臉驕傲地說:“我今天學會了‘南’‘北’兩個漢字,還學會了從1數到100!”

當所有孩子的課都上完,已是下午了,“送教上門”隊伍裡的每個人仍空著肚子。“回到西寧,我們還要馬不停蹄地去接孩子回家。”張萍和丈夫是學校的雙職工,每次“送教上門”,他們一路同行,只得提前一天晚上就把6歲的雙胞胎送到爺爺奶奶家,孩子不願意,就以玩具和零食引誘。在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像張萍這樣的雙職工家庭有3組,為了殘疾孩子,他們無怨無悔。

說起自己的送教成果,張萍說,有一個孩子光學“1”就學了大半年,這樣的孩子需要重複訓練,不僅鍛煉他的注意力,還要照顧他的情緒,“有個孩子的注意力從2分鐘提升至10分鐘了。”這在平常人看來太不可思議的事,張萍覺得特別欣慰。

落實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奮鬥目標。

談到“教育公平”,楊岩松認為,特殊教育最能體現這一原則。十九大報告中的“每一個孩子”,也包括這些殘疾孩子,他們一樣應該受到同等的教育。他說:“能到學校就讀的孩子,他們殘疾程度相對輕一些,而殘疾程度相對重一些的孩子到不了學校學習,並且他們大多居住在偏遠的農牧區,我省今年年初起開展的‘送教上門’工作,就是讓這些孩子足不出戶就能接受義務教育。作為一名特教工作者,就是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一次次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和家長,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在楊岩松看來,僅僅依靠特殊教育學校的力量實現“教育公平”難度很大,應當發動更多的學校參與進來,就近提供“送教上門”服務。他們正在考慮由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為普通學校的老師們提供培訓,讓更多老師掌握特殊教育的規律和方式方法,服務更多的殘疾孩子。

展望未來,楊岩松堅信,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將扎扎實實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扎扎實實落實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扎扎實實推進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計畫,擼起袖子加油幹,找准發展定位,重點開辦初、高中階段及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辦學品質,提升辦學水準,提高辦學層次,重塑校園文化,努力引領全省特殊教育的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努力將學校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特殊教育的品牌學校。

文中學生名均為化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