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唐後主李煜是怎麼死的?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可謂響譽古今文壇的大人物, 在我國傳統的宋詞的創作及成就方面, 一般而言要首推“二李”, 其中一“李”乃宋代詞宗李清照, 另一“李”就是李煜。 然而, 李煜的命運又是悲劇性的, 這一方面奠定了其文學表達的深刻意蘊, 另一方面又給他個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悔恨。 千百年來, 人們在品賞李煜的絕妙好詞之際, 難免就會在頭腦中生髮出這樣的疑問:李煜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李煜(937-978), 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 亦為五代時出色的詞人。 字重光, 初名從嘉, 號鐘隱, 又號蓮峰居士。 徐州(今屬江蘇)人, 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 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年)因其兄長皆亡故得以繼大位, 史稱李後主。 史書上說他:“為人仁孝, 善屬文, 工書畫, 而豐額駢齒, 一目重瞳子”, 又批評他“性驕侈, 好聲色, 又喜浮圖, 為高談, 不恤政事”, 他在位十五年, 可謂無所建樹。

他嗣位的時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向宋稱臣, 苟安於江南一隅。 開寶七年(974)其國破, 被俘虜至汴京, 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李煜在政治上雖平庸無能, 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代表作品一般皆為亡國後所作, 表達了其深刻且強烈的思想感情。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對後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長於抒情狀物、富豔精工的傳統, 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 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 由此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亦開一代詞家之新風。 關於李煜的死, 《宋史·南唐世家·李煜傳》說得很簡單:“三年七月, 卒, 年四十二。 廢朝三日, 贈太師, 追封吳王”。 具體死因並沒有予以指明, 然而後世紛紛傳聞他是被宋太宗趙光義給毒殺的, 而且幾近成為公論。

但是關於為何被趙光義毒殺, 卻又有不同的解釋, 首先, 據宋代王銍的《默記》記載, 李煜因其《虞美人》中“故國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辭勾起了趙光義嚴重的猜忌之心,

而被他於978年命人在宴會上用牽機藥毒殺(牽機藥有人說是中藥馬錢子, 服後破壞中樞神經系統, 全身抽搐, 頭腳縮在一起, 狀極痛苦)。

具體細節是這樣的:據說, 李煜寫好《虞美人》後, 在他生日的七月七日晚上, 於其所在的寓所裡宴飲奏樂, 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 聲傳於外。 後來宋太宗知道了此事, 認為他懷有故國之思。 於是, 就命秦王趙廷美賜他“牽機藥”, 將他毒死(這就是傳聞中關於趙匡贏的兒子殺了李煜一說的由來)。 但是《默記》中又說:“李國主小周後, 隨後主歸朝, 封鄭國夫人, 例隨命婦入宮, 每一入輒數日, 而出必大泣, 罵後主, 聲聞於外, 後主多婉轉避之”。 為此事, 古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後圖》,

“熙陵”也就是指趙光義;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載:“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 太宗(趙光義)戴襆頭, 面黔色而體肥, 周後肢體纖弱, 數宮人抱持之, 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

元人馮海粟就在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 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 禦園紅紫滿龍堆”。也就是傳聞說李煜的皇后小周後因為與李煜情意深厚,而非常不情願受到垂涎她的趙光義的淩辱,因此迫于趙光義的淫威而不得不就範的小周後就將怨氣撒向了李煜,李煜無奈、憤慨之下,只能將此不滿抒發到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又引發了趙光義的反感和憎惡。又記載道,李煜死後,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後因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

不過還有補充的說法是,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原來,在宋日益強大、大有吞併南唐之意時,李煜在奸臣徐鉉之流的蒙蔽下,終日享樂、玩物喪志,不思救國之道。而忠貞的中書舍人潘佑見國勢日衰,七次上疏,極論時政,指責大臣將相失職應殺、李煜庇護奸臣是亡國之君。李煜聽了自然很生氣,後在徐鉉之流慫恿下於是竟殺害了潘佑和另一個好提意見的李平。後來,李煜亡國辱身,方毀前事。

《默記》中又記載說,有一天,宋太宗派早以降宋的徐鉉去看望李煜,目的是想借徐李之間的特殊關係探聽李煜到開封後的真實想法。當兩人見面之時,李煜大哭不已,而且還對徐鉉說:“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李煜雖悔之已晚,但也表現出了他對南唐國事的深思和反省;徐鉉回朝後即把他與李煜會面的情形向宋太宗作了如實稟報,宋太宗由此便加深了對李煜的猜忌。

總之,似乎也與《虞美人》有關聯,它應該確實觸動了心胸狹隘的宋太宗的敏感處。後世人們在替李煜極盡惋惜之情時,自然少不了在內心裡向宋太宗趙光義撻伐一番,反正趙光義是絕脫不了干係的。尤其汙人妻女,這絕非君子所為。

禦園紅紫滿龍堆”。也就是傳聞說李煜的皇后小周後因為與李煜情意深厚,而非常不情願受到垂涎她的趙光義的淩辱,因此迫于趙光義的淫威而不得不就範的小周後就將怨氣撒向了李煜,李煜無奈、憤慨之下,只能將此不滿抒發到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又引發了趙光義的反感和憎惡。又記載道,李煜死後,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後因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

不過還有補充的說法是,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原來,在宋日益強大、大有吞併南唐之意時,李煜在奸臣徐鉉之流的蒙蔽下,終日享樂、玩物喪志,不思救國之道。而忠貞的中書舍人潘佑見國勢日衰,七次上疏,極論時政,指責大臣將相失職應殺、李煜庇護奸臣是亡國之君。李煜聽了自然很生氣,後在徐鉉之流慫恿下於是竟殺害了潘佑和另一個好提意見的李平。後來,李煜亡國辱身,方毀前事。

《默記》中又記載說,有一天,宋太宗派早以降宋的徐鉉去看望李煜,目的是想借徐李之間的特殊關係探聽李煜到開封後的真實想法。當兩人見面之時,李煜大哭不已,而且還對徐鉉說:“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李煜雖悔之已晚,但也表現出了他對南唐國事的深思和反省;徐鉉回朝後即把他與李煜會面的情形向宋太宗作了如實稟報,宋太宗由此便加深了對李煜的猜忌。

總之,似乎也與《虞美人》有關聯,它應該確實觸動了心胸狹隘的宋太宗的敏感處。後世人們在替李煜極盡惋惜之情時,自然少不了在內心裡向宋太宗趙光義撻伐一番,反正趙光義是絕脫不了干係的。尤其汙人妻女,這絕非君子所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