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陽光城:總裁的“走馬燈”?

“合夥目的?以什麼合夥?合夥後權力分配?退出機制?”11月8日下午, 張海民分享了一篇中歐課堂筆記。

這份在中歐商學院充電的“閒心”,

或許與他離職傳聞有關。

11月初, 陽光城內部發佈通知宣佈總裁張海民辭職, 但公告至今尚未正式發佈。 他最近在朋友圈分享的內容, 也大多是關於友情與家庭生活。

隨著張海民的離開, 標誌著陽光城在3年內換了兩任總裁。 2015年1月, 他接替陳凱。 陳凱目前任中南置地董事長。

他們曾為陽光城快速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2012年2月, 陽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騰蛟挖來陳凱, 並把陽光城總部搬到了上海。 在陳凱治理下, 陽光城規模迅速擴大, 銷售額從2011年的23億到2014年的230.7億, 年均增幅遠超50%, 三年時間完成十倍業績的增長, 成功躋身並領跑房企第二梯隊。

但這似乎並沒有滿足林騰蛟的“胃口”。 在2015年2月, 他讓給陽光城副總裁兼福州公司總經理張海民接替任期滿3年的陳凱擔任總裁,

全面負責陽光城公司業務。

在接任之前, 張海民擁有出色的房地產從業履歷。 在陽光城任職期間, 福州公司連續三年蟬聯福州樓市冠軍, 市場佔有率超10%, 穩居2012-2014年度福州區域年度銷售金額及銷售面積“雙冠王”寶座。

林騰蛟希望張海民可以抓住股權交易和資產交易的市場機會,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不確定因素陡增的背景下, 為陽光城探索全新的發展路徑和經營模式。

張海民不負所托, 以“現在的土儲排名就是未來的房地產行業公司排名”為座右銘, 上任之後, 根據“3+1+X”戰略佈局, 即“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大福建+戰略城市點”, 開始瘋狂並購, 為陽光城獲得大量低價貨值。 2016年陽光城耗資205億並購,

並購土儲面積達到835.9萬平方米, 在新增土儲中的占比超過85%, 並購規模在業內排名前三。

陽光城博得“並購之王”美譽, 是林騰蛟的驕傲。 陽光城地產的貨值儲備是5000多億, 貨值儲備進入全國排名前十位, 把貨值變為產值排名也將是全國前十。

如何把貨值儲備變成真金白銀?陽光城2016年銷售額為487.2億元。 而排在克而瑞2016年房企銷售榜單第12位的金地集團, 其銷售額已達1006.3億元。 2016年萬科、恒大和碧桂園的銷售額都超過3000億元, 2017年紛紛衝擊5000億元。

這顯然不符合林騰蛟“激進”的個性。 林騰蛟將目標瞄向了碧桂園, 他想複製碧桂園的擴張模式。

2017年6月, 原碧桂園聯席總裁朱榮斌加盟陽光城出任新任執行董事長, 全面接手陽光城管理事宜。 原碧桂園CFO吳建斌也在5月入職陽光城,

任職執行副總裁, 分管財務和證券方面的工作。

朱榮斌入職後, 張海民便不在公開場合露面, 據說權力被架空和邊緣化, 離職只是時間問題。 這恰好印證了那句老話:“只見新人笑, 哪聞舊人哭”。

出生于華僑家庭的林騰蛟, 堅持結果導向。 他1995年從新加坡留學歸來, 投資創辦了福建陽光集團。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 陽光控股旗下已經有三個上市公司——陽光城位列其中, 五個產業集團, 產值達1600億, 其中就包括專注房地產板塊的陽光城集團。 15歲那年, 他就勵志要做像“陳嘉庚一樣成功的中國人”。

當陳凱、張海民等被“榨幹”之後, 林騰蛟需要新人來衝擊更高等目標。 朱榮斌滿足了他這一點, 在履新陽光城不到3個月,

朱榮斌便為陽光城制定3500億規模的發展規劃, 分別是2018年1500億、2019年2500億、2020年3500億。 2017年前9月, 陽光城的銷售業績為596.9億元, 排在第21位元, 全年目標衝擊800億元是大概率事件, 但到達千億元有難度。

在形形色色的商海故事裡, 快速發展是一把雙刃劍。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 企業發展與公司文化不能有效融合, 除了總裁, 陽光城的高管也變動頻繁, 近幾年內包括副總裁王鋒在內的二十余名高管離職。

業內人士分析, 一方面是陽光城的投資計畫比較積極, 很大程度上部分管理者可能不適應此類投資節奏。 另一方面是外部部分競爭類企業比較看重陽光城的成長模式, 部分高管也流向了其他中型房企中。 “最主要的原因, 還是林騰蛟太過於追求業績導向。 ”

林騰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作為企業家,一定要學會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要抓住大趨勢,做好戰略定位,然後就大踏步向前沖。

陽光城想要繼續在中國房企銷售榜更進一階,林騰蛟只能不斷獵尋新人,來實現他的擴張夢。

林騰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作為企業家,一定要學會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要抓住大趨勢,做好戰略定位,然後就大踏步向前沖。

陽光城想要繼續在中國房企銷售榜更進一階,林騰蛟只能不斷獵尋新人,來實現他的擴張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