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牢記:阿司匹林與這六種藥物的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 在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經皮冠脈介入(PCI)的一、二級預防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數億人在服用阿司匹林, 合併用藥極為常見。 因此, 掌握阿司匹林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及臨床意義尤為重要。

阿司匹林+布洛芬致命相互作用

國外研究證明, 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等非甾體抗炎藥, 與阿司匹林競爭性的佔據血小板的環氧酶乙醯化位點, 減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增加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溫馨提示:當感冒時, 正在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

建議首選對乙醯氨基酚:對乙醯氨基酚不影響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如果必須服用布洛芬時, 通過調整服藥間隔時間, 以減少阿司匹林與布洛芬的相互作用。

1.阿司匹林普通片:服用阿司匹林前8小時或者30分鐘後, 再服用布洛芬;

2.阿司匹林腸溶片:阿司匹林腸溶片吸收慢, 應在服用腸溶阿司匹林前5小時或服藥後5小時, 再服用布洛芬。

阿司匹林+抗凝藥物增加出血風險

阿司匹林顯著增強雙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藥(華法林、雙香豆素)的作用, 主要機理包括:

1. 阿司匹林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2.阿司匹林可阻止肝臟利用維生素K, 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

3.阿司匹林從血漿蛋白結合部位置換出抗凝藥, 從而增加抗凝藥的游離藥物濃度。

阿司匹林+磺醯脲類降糖藥可引起嚴重低血糖

阿司匹林可增強磺醯脲類口服降糖藥(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等)的降血糖作用, 主要機理包括:

1.小劑量和中等劑量的阿司匹林本身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

2.阿司匹林能從血漿蛋白結合部位將磺醯脲類降糖藥置換出來, 增加其游離藥物濃度, 從而增強其降血糖作用。

因此, 阿司匹林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合用時要謹慎, 防止出現低血糖。

阿司匹林+維生素C可減輕胃腸道損傷

口服維生素C的酸性環境, 可減少阿司匹林水解, 有利於阿司匹林以原形的形式吸收, 增加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 從而提高療效。

另外,

實驗和臨床已證實, 與阿司匹林單用相比, 聯用維生素C能顯著降低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損傷。

臨床可以根據需要, 合用維生素C或者選擇複方製劑(阿司匹林維C腸溶片、阿司匹林維C泡騰片、阿司匹林維C咀嚼片等)。

阿司匹林+銀杏提取物出血風險不增加

銀杏提取物, 可競爭性地與血小板活化因數(PAF)的膜受體結合而拮抗PAF的作用, 從而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內皮細胞滲透性、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和炎症反應。

因此, 曾有個別報導認為, 銀杏提取物與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出血風險。

但是, 後來的實驗室研究、健康男性受試者參與的隨機雙盲二交叉對照試驗、隨機對照試驗薈萃分析結果提示:銀杏提取物與阿司匹林合用, 不會增加出血風險。

阿司匹林+ACEI相互作用無臨床意義

理論上, 阿司匹林抑制具有擴血管活性的某些前列腺素(PG)的合成, 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促進前列腺素(PG)的釋放, 從而會減弱ACEI對冠心病的保護作用。

但是, 多個大型的對照研究證實, 以主要臨床終點事件(死亡、中風、心肌梗死和因充血性心衰而入院)為標準, 阿司匹林的使用沒有影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療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