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菌類和茄子不能一起吃?有人吃出”事兒“是為啥?附識破謠言秘笈

文/李園園營養師

最近又有一則關於“菌類與茄子不能一起吃, 否則會中毒, 甚至要人命”的傳言, 在朋友圈被“高速”傳播。 這種“性命攸關”的傳言總能立即吸引住大家的眼球。

不少朋友被其“情真意切”的語言打動, 信以為真, 決定以後再也不一起吃了, 還“善意”地轉發擴散;不過也有很多朋友將信將疑, 表示自己經常一起吃也沒有什麼不對勁兒。 這種傳言到底是真是假呢?如何識別傳言呢?

一、茄子與菌菇類蔬菜完全能一起吃, 好嘛

茄子和菌類蔬菜都是常見常吃的“大眾”蔬菜, 傳言中所說的茄子與菌菇類蔬菜不能一起吃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茄子味美、烹調花樣多, 雖然算不上深色蔬菜, 不過頗有人氣。 茄子含有一些碳水化合物, 膳食纖維, 維生素如VB1、 VB2,、VPP(也叫煙酸)、VE、VC等, 礦物質(尤其礦物質鈣、鉀含量比較好), 花青素, 少量的蛋白質以及脂肪之類的常見成分。

菌菇類蔬菜家族龐大,

天生味道鮮美, 深受大眾喜愛, 例如蘑菇、黑木耳、銀耳、香菇、口蘑、雞腿菇、杏鮑菇、金針菇、白玉菇、猴頭菇等等都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這類蔬菜營養“亮點”很多, 除了水分之外, 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含量在蔬菜家族屬於名列前茅類的, 還含有一般蔬菜中所缺乏的維生素D, 尤其是幹制的菌菇類含量更高。 更為其加分的是, 這類蔬菜中的功能性多糖含量較為豐富, 例如香菇多糖、木耳多糖、銀耳多糖等, 不僅可吸附腸道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加速其排出, 而且還有一定的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 增強抵抗力等保健價值。 當然, 菌菇類也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礦物質、脂肪等“常規”成分。

所以總體來看無論茄子還是菌菇, 營養成分都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都是人體經常“打交道”的常見成分而已, 只不過不同類別蔬菜中的營養素傾向與含量有所不同。 謠言中所傳的“一起吃中毒”的反應基礎根本找不到, “吃了喪命”更是無稽之談, 大家生活中的實踐也早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二、不熟的茄子最好不吃

不熟的茄子味道更鮮嫩, 很多朋友喜歡這口。 可是, 這樣的茄子中茄堿(也就是就是龍葵素, 對, 就是發芽土豆中的有毒物質)含量更高。

雖然茄子中的茄堿含量並不算高, 但是如果吃的量太大, 也可以導致不適, 甚至出現咽喉部瘙癢、腹瀉、頭暈、噁心、耳鳴、脫水、昏迷等中毒症狀。

按照最高的品種來算, 每次大概吃 450 克這種高茄堿茄子, 有可能發生噁心嘔吐等不適反應。 雖然一般人每次吃的量難以達到這個量, 不過特別喜歡吃的人要注意。

即便真的由於吃茄子太多而出現不適, 那麼也不能把原因歸結在“茄子與菌菇一起食用所致”。 無論是否與菌菇一起吃, 茄子選擇不當、再加上吃得量太大, 本來就可能招來不適

三、野外的菌菇類不要采

市售的菌菇可放心吃,但不是所有的菌菇都對人類“友好”,那些能夠引起人體中毒的菌菇其實很多,統統被稱為“毒蘑菇”。

毒蘑菇中的毒素極為複雜,但都性質穩定,耐高溫、耐乾燥,一般烹調或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導致病死率較高。所以提醒大家,無論外出還是旅遊,野外的菌菇類植物切不可隨便採摘,儘管很多模樣長得很“似曾相識”。

如果因為誤食了“毒蘑菇”而出現中毒,那麼與茄子也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相反,如果本身吃得是“友好”的正常菌菇,也絕不會因為跟茄子一起吃就變得“有毒”。

四、“食物相克”早已破除

類似的食物相克謠言總是此起彼伏的散步著。其實“食物相克”論早就被批判了多年了,現在營養主流觀點都沒有那些食物相克之說,早在80年之前,中國老一代營養學家就做過諸如柿子和酒,大蔥與蜂蜜等食物搭配的試驗,證明對健康人而言,根本不存在食物相克的問題。

倒是,有些營養素之間搭配合理可以更好的促進吸收(例如維生素D促進鈣,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等),有些搭配不合理會一定程度妨礙營養素吸收(例如草酸/植酸妨礙鈣吸收)等。再就是有些食物吃了後的身體反應與個人體質、食物的烹調方式、食物新鮮程度等都有關係,切不可把某些“個案”誇張到“全民皆忌”的程度,這是非常不科學不嚴謹的。

所以不必因為那些食物相克的謠言而讓膳食結構的平衡受到影響,在保證食物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在適合自己的基礎上,保持食物多樣化更有利於健康。

五、如何識別類似的朋友圈謠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朋友圈類似的謠言很多,分析下會發現這些謠言大都有這樣一些特點:

1、資訊不詳,讓大家無證可查,例如本則出現醫大,醫生同學等含糊字眼。

2、沒有任何原因解釋,只是對結果誇大其詞。這類謠言壓根就是沒有理由、沒有證據的“亂說一氣”,所以總是莫名其妙、沒有緣由、沒有徵兆的突然出現。

3、涉及到的大都是那些大眾化食物,吃的人群很多,這樣讓幾乎每個看到的人都能聯想到自己,可能的“傳播”價值更大。

4、經常涉及“食物相克”,缺乏辯證思想。具有此類特點的傳言,大都不必相信。

三、野外的菌菇類不要采

市售的菌菇可放心吃,但不是所有的菌菇都對人類“友好”,那些能夠引起人體中毒的菌菇其實很多,統統被稱為“毒蘑菇”。

毒蘑菇中的毒素極為複雜,但都性質穩定,耐高溫、耐乾燥,一般烹調或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導致病死率較高。所以提醒大家,無論外出還是旅遊,野外的菌菇類植物切不可隨便採摘,儘管很多模樣長得很“似曾相識”。

如果因為誤食了“毒蘑菇”而出現中毒,那麼與茄子也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相反,如果本身吃得是“友好”的正常菌菇,也絕不會因為跟茄子一起吃就變得“有毒”。

四、“食物相克”早已破除

類似的食物相克謠言總是此起彼伏的散步著。其實“食物相克”論早就被批判了多年了,現在營養主流觀點都沒有那些食物相克之說,早在80年之前,中國老一代營養學家就做過諸如柿子和酒,大蔥與蜂蜜等食物搭配的試驗,證明對健康人而言,根本不存在食物相克的問題。

倒是,有些營養素之間搭配合理可以更好的促進吸收(例如維生素D促進鈣,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等),有些搭配不合理會一定程度妨礙營養素吸收(例如草酸/植酸妨礙鈣吸收)等。再就是有些食物吃了後的身體反應與個人體質、食物的烹調方式、食物新鮮程度等都有關係,切不可把某些“個案”誇張到“全民皆忌”的程度,這是非常不科學不嚴謹的。

所以不必因為那些食物相克的謠言而讓膳食結構的平衡受到影響,在保證食物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在適合自己的基礎上,保持食物多樣化更有利於健康。

五、如何識別類似的朋友圈謠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朋友圈類似的謠言很多,分析下會發現這些謠言大都有這樣一些特點:

1、資訊不詳,讓大家無證可查,例如本則出現醫大,醫生同學等含糊字眼。

2、沒有任何原因解釋,只是對結果誇大其詞。這類謠言壓根就是沒有理由、沒有證據的“亂說一氣”,所以總是莫名其妙、沒有緣由、沒有徵兆的突然出現。

3、涉及到的大都是那些大眾化食物,吃的人群很多,這樣讓幾乎每個看到的人都能聯想到自己,可能的“傳播”價值更大。

4、經常涉及“食物相克”,缺乏辯證思想。具有此類特點的傳言,大都不必相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