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品牌心經》——“品牌是遠遠超越於行銷的經營哲學”

之所以說品牌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在於強調品牌滿足于消費者心理情感和生活方式等精神價值的社會意義。 物質是基礎的保障, 精神是心理及社會價值的實現, 靈魂重於體魄, 品牌的精神等於無形價值, 遠遠高於其產品本身的有形價值。 ——頂尖印象品牌行銷策劃機構

品牌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消費者雙方任何一方來說, 品牌都是建立雙方關係及溝通的橋樑, 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也就是以物質產品為載體, 以品牌文化理念、價值主張為內涵的, 雙向價值的統一。

頂尖印象品牌行銷策劃機構

對物質和精神關係的不同回答形成的唯物和唯心兩大派別。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 意識是物質存在的反映, 人們的心理、精神和意識等, 決定和指導著人們的行動。 品牌的肇始, 就是基於可信賴、可追溯與負責任的理念,

也是對自己的產品自信的表現。 所以它首先是一種理念的確認和溝通, 它的基礎是誠信。 誠信誠信, 誠者無妄, 信者無欺, 無妄是沒有非分之想, 誠實勞動, 誠信交易, 童叟無欺。

信實是建立在品質基礎上的, 所以產品必須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只有堅持可靠的品質基礎, 才決定了信心意識, 因為, “品”是指純正, “質”則是追求無暇。 純正, 是絲毫不弄虛作假, 該九分則一定是九分, 並且製作精良, 完美無瑕。 三百多年風雨歷程的同仁堂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 配方獨特, 選料上乘, 工藝精湛, 療效顯著, 源於其兢兢業業, 精益求精的理念和精神。

所以誠信是品牌的命根,

品質是品牌的基石, 無信不立, 無信不昌。

之所以說品牌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在於強調品牌滿足于消費者心理情感和生活方式等精神價值的社會意義。 物質是基礎的保障, 精神是心理及社會價值的實現, 靈魂重於體魄, 品牌的精神等於無形價值, 遠遠高於其產品本身的有形價值, 認識不到這一點, 就不能明瞭品牌的精髓和真諦。

我給品牌的定義

認識品牌, 終究要給品牌一個可把握的定義。 但是, 給品牌定義如同給文化下定義一樣困難, 因為它們的內容和內涵和外延, 在現代意義上都已經非常的寬泛了, 很難用一句話面面俱到的準確將其概括。

既然不能面面俱到地加以概括, 那我就從品牌緣起的根源上, 以及現代消費心理和社會價值上,

對其進行一個概括:品牌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是可信賴的標誌, 是消費者的自我表達;人文內涵賦予了品牌靈魂, 並使其得以傳承和積澱為社會認同的軟實力。

頂尖印象品牌行銷策劃機構

拆開來看, “品牌是軟實力”的象徵,

品牌的軟實力體現在“社會認同”, 也就是社會公眾及消費者的認同和支持;這種軟實力又不同于科學技術創新那樣的軟實力, 而是以“人文內涵”為靈魂的, 包括精神、文化、關愛、普世情懷等, 借此它才可以“傳承和積澱”為品牌資產和價值。 品牌資產的積累及其價值的實現, 則必須源自於其(產品)的品質, 以及消費者自我表達的精神和感性的心理價值。

這個定義不僅適用於贏利組織的企業品牌創建, 而且也適用於非贏利組織和機構的品牌創建, 包括城市、地區、國家和民族, 無論是小到城市品牌形象, 還是大到國家的品牌形象, 其實都是以文化沉澱為內核的, 是公眾(包括國際社會)信賴並可以引以為豪的軟實力的象徵。

從這個角度看,品牌實際上可稱得上是企業、社會和國家等贏利組織及非贏利非贏利組織的運營哲學。品牌哲學為他們提供了品牌化運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所以,品牌是遠遠超越於行銷的經營哲學。

作者:任 立

頂尖印象聯合創始人

品牌思想家、實踐家

五穀道場品牌創始人

《破解定位》和《品牌心經》作者

受邀央視2套《對話》欄目曾對話PK定位大師特勞特

頂尖印象品牌行銷策劃機構

專注于中國原創品牌的行銷策劃服務公司

公司以戰略高瞻及策略洞悉見長於業界,為企業提供品牌戰略、產品策劃、傳播推廣為主的三大類服務,同時更以實效為服務宗旨,提供5大配套落地工具。

行銷論語

從這個角度看,品牌實際上可稱得上是企業、社會和國家等贏利組織及非贏利非贏利組織的運營哲學。品牌哲學為他們提供了品牌化運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所以,品牌是遠遠超越於行銷的經營哲學。

作者:任 立

頂尖印象聯合創始人

品牌思想家、實踐家

五穀道場品牌創始人

《破解定位》和《品牌心經》作者

受邀央視2套《對話》欄目曾對話PK定位大師特勞特

頂尖印象品牌行銷策劃機構

專注于中國原創品牌的行銷策劃服務公司

公司以戰略高瞻及策略洞悉見長於業界,為企業提供品牌戰略、產品策劃、傳播推廣為主的三大類服務,同時更以實效為服務宗旨,提供5大配套落地工具。

行銷論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