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31和殲20未來哪一個有可能成為航母艦載機?

當今社會是科技的社會, 而伴隨著科技的進步, 咱們國家在海軍這方面的進步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的。 從1970年起, 中國國內的航母意識開始增強。 到1985年開始對航母進行研究和學習。 到2012年9月25日, 遼寧艦正式入列。 再到後面的, 我國自主研發的001A型航空母艦, 001A型航空母艦是由中國自行改進研發而成, 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 這艘航空母艦的誕生奠定了中國航母在世界的地位。 也在一次證明了中國的實力。

隨著航母的飛速發展, 什麼樣的艦載機可以稱為航母艦載機這個問題也是愈發的明顯了。

畢竟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航母要使它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 所以這個航母艦載機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目前在輿論中對於殲31和殲20的討論還是比較大的, 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這兩款戰機的實力吧!

殲20:殲-20是一款單座雙發動機並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

根據2013年殲-20帶彈試飛照片顯示, 殲-20的側彈倉可各攜帶1枚導彈, 主彈艙擁有六個掛架, 可攜帶6枚導彈。 殲-20裝有外掛點, 可在犧牲隱身能力的情況下加大帶彈量。 在接敵過程中, 殲-20可以用機載空對空導彈攻擊敵機, 加上未來配備的可大角度離軸發射的導彈。

殲-20在性能方面有五個明顯的特徵:

1.隱身性好。 殲-20就證明了這一點。 它採用帶邊條的鴨式佈局, 飛機在進氣道前部設有鴨翼, 鴨翼安裝位置與主翼處於同一平面, 可以提高渦流位置, 保證渦流從主翼上翼面掠過。 這樣, 飛機付出的阻力代價小, 不僅能提高飛機的速度, 而且有利於達到隱身的目的。 殲-20的頭部、機身呈現菱形,

與F-22十分類似, 斜側而簡潔, 上下表面非常平直, 減少了不連續平面帶來的雷達反射。 機翼、鴨翼前後緣考慮了前後平行的折射因素, 而大外傾、面積較小的V垂尾, 也是有效的隱身措施。 在殲-20機身不同部件安裝光學視窗, 由後臺資料處理系統對不同部件獲得的圖像進行融合, 這樣的好處就是省略了機械轉動機構, 同時光學器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埋入機身內, 再加上對視窗進行鋸齒處理, 可降低系統的體積和重量, 提高飛機的隱身能力。 殲-20表面平滑, 毫無贅物。 為減少飛機的外形開口, 殲-20的維護口蓋很少, 其起落架艙的開口採用了鋸齒形邊緣設計, 艙蓋較大, 而且巧妙地將起落架艙和檢修視窗合二為一。
另外, 儘管主彈艙約有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兩倍大, 但設置在機身腹部, 這樣也有利於飛機的隱身。

2.機動性強。 它採用了 “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佈局來提高飛控能力。 大三角翼安裝在進氣道上邊緣。 主翼帶有下反角, 可以增加滾轉速度、提高飛機的敏捷性。 大舵效的全動垂尾可提供足夠的航向操縱力矩, 進而提供較大的滾轉速率;它氣動設計採用了“渦升力”技術。 其內載武器可以消除外掛武器和機體之間的互反射效應, 還可以大幅度降低飛行阻力。

3.穩定性好。 殲-20採用了外傾的全動雙垂尾設計, 配合利用“渦升力”, 可降低由於渦流強度的提高對垂直尾翼造成的影響, 提高飛機的縱向穩定性。 殲-20的腹鰭也可以增加大迎角情況下飛機的縱向穩定性。

4.格鬥強悍。 該機使用了綜合射頻管理系統, 搭載的相控陣雷達還具有電子對抗、資料鏈等多種用途, 在加上頭盔的顯示系統極大的提高了飛機的近距格鬥能力。 飛機的較大內置彈倉可攜帶多種空對空導彈、空艦導彈和空對地導彈, 使得它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全方位打擊能力。

5.對於觀察敵情所謂的“先敵發現”的能力和多目標探測與跟蹤能力, 殲-20採用了加密資料鏈資訊系統, 它能夠在數架殲-20之間實現探測情報共用。 它也可以由一架打開雷達探測多個目標並利用資料鏈傳輸給其他幾架保持雷達靜默的飛機, 實現較隱蔽的接敵與攻擊。

殲-31:殲-31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佈局,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並有內置彈艙。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鬥機。殲-31飛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工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資訊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資訊共用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複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殲-31的生產採用了一種新型的材料,殲-31作為一型全新研製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從設計到零件製造再到裝配集成,瀋陽廠所實現了以增材製造、複合材料為代表的大量新技術、新工藝的突破,滿足了新機的高性能要求;同時,為實現型號“快速試製”要求,組建了瀋陽新機快速試製中心,以管理模式創新大大縮短產品研製週期。

機體:殲-31考慮帶該機採用雙發佈局,因此機內電子設備艙、彈艙和燃油艙的提及會更小。

主翼:殲-31機翼呈梯形,裝有與機翼近乎等長度的前、後緣襟翼,與F-35A戰鬥機相似,和F-22、殲-20相比少2個副翼。因為對空作戰性能要求較低,因此取消了副翼。

平尾:殲-31平尾採用了和主翼類似的設計,平尾前緣和主翼前緣,平尾後緣和主翼後緣相互平行,這主要是為了減少雷達波散射的強波束方向。平尾安裝位置較為靠後,平尾後緣在發動機噴管之後,可以提高配平力矩。但是也有卡軸的風險。

垂尾:殲-31向外側傾斜的垂尾,可以有效降低雷達散射,同時也可以使得垂尾部分避開前機身拉出的渦流,提高在大迎角狀態的可控性。其面積較大,應該是為了提高飛機高速飛行狀態下的方向穩定性,這一點在F-22上表現較為明顯。從這一點看該型機將主要針對超音速性能進行優化。

邊條:在五代戰鬥機上則出現了新式的“棱線”式渦流發生裝置,其利用升力體原理,利用機身本身來產生升力,尤其是菱形機頭、船型進氣道的邊線,其效果與傳統的邊條相當甚至更為強烈,而且可以有效減少邊條增加的機身濕面積和阻力。

起落架:該型機的起落架設計和中國第五代重型戰鬥機殲-20設計類似,都採用安裝在機翼根部,向前折疊到進氣道側面,這個安裝方式是連接強度最強、抗衝擊力最好的方式。從起落架設計可以瞭解到,殲-31戰鬥機是要求有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和超音速能力,由此可知,該型機帶有很濃厚的艦載戰鬥機色彩,設計上做了相當的優化。

進氣道:殲-31採用位於機身兩側的DSI蚌式進氣道,這種進氣道用內側鼓包形成的激波推開附面層氣流,使其無法進入進氣道干擾發動機工作,具有重量輕、隱身性能好的優點。在進氣道後方,是一個十分細長的三角形邊條,一直延伸到進氣道收縮處;其形狀與F-22的邊條類似,但長度較短,沒有延伸到進氣道唇口。

彈艙:第五代戰鬥機追求隱身性能,所以必須盡可能減少飛機外表面各種突起,而外掛的武器彈藥和副油箱就是外表面最強烈的反射源。所以第四代戰鬥機設計上,都將常用的武器置入機身彈艙內,彈艙也成為了整個機體設計的難點,其增大了機身內部體積造成空重的大幅度上升,同時還使得機身變寬變厚加大阻力。

油箱:常規戰鬥機外掛武器和副油箱是最嚴重的附加反射源,因此第四代戰鬥機設計中非常重視減少副油箱的使用,在普通作戰任務中盡可能完全依靠機內燃油完成,這與第四代戰鬥機嚴重依賴副油箱的情況完全不同。因此第五代戰鬥機都極大的增大了內油容量,比如F-22內油增大到超過10噸,而F-35作為單發戰鬥機也增加到了8噸以上。但是內油的增加也必然帶來飛機體積的增大,以及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重量上升。中國殲-31本身體型較為單薄,同時較薄較小的主翼也難以佈置大型油箱,因此其載油量很有可能較低,只能達到四代戰鬥機水準而不是第五代戰鬥機的大內油標準。

動力系統:殲-31戰鬥機採用的是兩台RD-93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其也是FC-1“梟龍”戰鬥機的標準動力。RD-93是在前蘇聯MIG-29戰鬥機使用的RD-33渦輪風扇發動機基礎上,將附件機匣從頂部更換到底部,以方便單發飛機維護的改型,其也適合於從底部進行維護的雙發戰鬥機。

航空電子:殲-31戰鬥機的航空電子系統配置還未定型,其出口用版本和向解放軍海空軍部隊推銷的版本有較大的區別。如果沒有經費限制,其可以直接套用殲-20的電子系統[。殲-31採用殲-16一樣的飛控系統,都是三軸四餘度數字電傳並集成駕駛儀功能,座艙採用1平2下(可採用在殲-20上的先進座艙佈局方式,中間一座大型多功能顯示器),總體空優性能略高於F-35,但多用途能力則有所不如。

綜上所述,兩架戰機都是各有利弊,現在要想知道哪個更合適一些,可能在利弊上面看的話殲-31更合適一些,但是這誰又能說的准呢?為什麼非要在這兩款戰機裡面選擇呢?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許還會製造一款專門的航母艦載機也說不準,這款戰機可以很好的融合殲-20和殲-31的所有優點也說不能呢,就好像滑躍起飛到蒸汽彈射器最後到電磁彈射器一樣呢!畢竟現在是科學的時代,而且產品的更新換代是如此之快,在生產一款航母艦載機也不是不可能的。

殲-31:殲-31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佈局,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並有內置彈艙。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鬥機。殲-31飛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工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資訊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資訊共用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複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殲-31的生產採用了一種新型的材料,殲-31作為一型全新研製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從設計到零件製造再到裝配集成,瀋陽廠所實現了以增材製造、複合材料為代表的大量新技術、新工藝的突破,滿足了新機的高性能要求;同時,為實現型號“快速試製”要求,組建了瀋陽新機快速試製中心,以管理模式創新大大縮短產品研製週期。

機體:殲-31考慮帶該機採用雙發佈局,因此機內電子設備艙、彈艙和燃油艙的提及會更小。

主翼:殲-31機翼呈梯形,裝有與機翼近乎等長度的前、後緣襟翼,與F-35A戰鬥機相似,和F-22、殲-20相比少2個副翼。因為對空作戰性能要求較低,因此取消了副翼。

平尾:殲-31平尾採用了和主翼類似的設計,平尾前緣和主翼前緣,平尾後緣和主翼後緣相互平行,這主要是為了減少雷達波散射的強波束方向。平尾安裝位置較為靠後,平尾後緣在發動機噴管之後,可以提高配平力矩。但是也有卡軸的風險。

垂尾:殲-31向外側傾斜的垂尾,可以有效降低雷達散射,同時也可以使得垂尾部分避開前機身拉出的渦流,提高在大迎角狀態的可控性。其面積較大,應該是為了提高飛機高速飛行狀態下的方向穩定性,這一點在F-22上表現較為明顯。從這一點看該型機將主要針對超音速性能進行優化。

邊條:在五代戰鬥機上則出現了新式的“棱線”式渦流發生裝置,其利用升力體原理,利用機身本身來產生升力,尤其是菱形機頭、船型進氣道的邊線,其效果與傳統的邊條相當甚至更為強烈,而且可以有效減少邊條增加的機身濕面積和阻力。

起落架:該型機的起落架設計和中國第五代重型戰鬥機殲-20設計類似,都採用安裝在機翼根部,向前折疊到進氣道側面,這個安裝方式是連接強度最強、抗衝擊力最好的方式。從起落架設計可以瞭解到,殲-31戰鬥機是要求有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和超音速能力,由此可知,該型機帶有很濃厚的艦載戰鬥機色彩,設計上做了相當的優化。

進氣道:殲-31採用位於機身兩側的DSI蚌式進氣道,這種進氣道用內側鼓包形成的激波推開附面層氣流,使其無法進入進氣道干擾發動機工作,具有重量輕、隱身性能好的優點。在進氣道後方,是一個十分細長的三角形邊條,一直延伸到進氣道收縮處;其形狀與F-22的邊條類似,但長度較短,沒有延伸到進氣道唇口。

彈艙:第五代戰鬥機追求隱身性能,所以必須盡可能減少飛機外表面各種突起,而外掛的武器彈藥和副油箱就是外表面最強烈的反射源。所以第四代戰鬥機設計上,都將常用的武器置入機身彈艙內,彈艙也成為了整個機體設計的難點,其增大了機身內部體積造成空重的大幅度上升,同時還使得機身變寬變厚加大阻力。

油箱:常規戰鬥機外掛武器和副油箱是最嚴重的附加反射源,因此第四代戰鬥機設計中非常重視減少副油箱的使用,在普通作戰任務中盡可能完全依靠機內燃油完成,這與第四代戰鬥機嚴重依賴副油箱的情況完全不同。因此第五代戰鬥機都極大的增大了內油容量,比如F-22內油增大到超過10噸,而F-35作為單發戰鬥機也增加到了8噸以上。但是內油的增加也必然帶來飛機體積的增大,以及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重量上升。中國殲-31本身體型較為單薄,同時較薄較小的主翼也難以佈置大型油箱,因此其載油量很有可能較低,只能達到四代戰鬥機水準而不是第五代戰鬥機的大內油標準。

動力系統:殲-31戰鬥機採用的是兩台RD-93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其也是FC-1“梟龍”戰鬥機的標準動力。RD-93是在前蘇聯MIG-29戰鬥機使用的RD-33渦輪風扇發動機基礎上,將附件機匣從頂部更換到底部,以方便單發飛機維護的改型,其也適合於從底部進行維護的雙發戰鬥機。

航空電子:殲-31戰鬥機的航空電子系統配置還未定型,其出口用版本和向解放軍海空軍部隊推銷的版本有較大的區別。如果沒有經費限制,其可以直接套用殲-20的電子系統[。殲-31採用殲-16一樣的飛控系統,都是三軸四餘度數字電傳並集成駕駛儀功能,座艙採用1平2下(可採用在殲-20上的先進座艙佈局方式,中間一座大型多功能顯示器),總體空優性能略高於F-35,但多用途能力則有所不如。

綜上所述,兩架戰機都是各有利弊,現在要想知道哪個更合適一些,可能在利弊上面看的話殲-31更合適一些,但是這誰又能說的准呢?為什麼非要在這兩款戰機裡面選擇呢?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許還會製造一款專門的航母艦載機也說不準,這款戰機可以很好的融合殲-20和殲-31的所有優點也說不能呢,就好像滑躍起飛到蒸汽彈射器最後到電磁彈射器一樣呢!畢竟現在是科學的時代,而且產品的更新換代是如此之快,在生產一款航母艦載機也不是不可能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