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何紹基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真

何紹基(1799-1873), 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 字子貞, 號東洲, 別號東洲居士, 晚號蝯叟。 湖南道州(今道縣)人。 道光十六年進士。 咸豐初簡四川學政, 曾典福建等鄉試。 曆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 通經史, 精小學金石碑版。 據《大戴記》考證《禮經》。 書法初學顏真卿, 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 尤長草書。 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 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很高。 各體書熔鑄古人, 自成一家。 草書尤為擅長。 何紹基的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 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
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 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 何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 筆意含蘊, 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 駿發雄強, 獨具面貌。 他的篆書, 中鋒用筆, 並能摻入隸筆, 而帶行草筆勢, 自成一格。 何紹基書法, 早年秀潤暢達, 徘徊于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 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 筆意縱逸超邁, 時有顫筆, 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 濟南大明湖曆下亭楹聯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 濟南名士多”, 即為他所書。 曆下亭東壁仍存其《重修曆下亭記》石刻。 何氏精通金石書畫, 以書法著稱於世。 譽為清代第一。 初習顏, 中年博習南北朝書, 筆法剛健, 此期作品傳世甚少。 後致力分隸,
漢魏名刻, 無不深研熟密閉, 臨摹多至百本。 偶為小篆, 不顧及俗敷形, 必以頓挫出之, 甯拙毋巧。 暮年眼疾, 作書以意為之, 筆輕墨燥, 不若中年之沉著俊爽, 每有筆未至而意到之妙。 年尊望重, 求書反多, 故史年作品傳世較多。 尤以篆隸法寫蘭蕙竹石, 寥寥數筆, 金石書卷之氣盎然。 何氏博學多才, 尤工於詩。 有《東洲草堂集》。 何氏晚年寓滬, 卒于吳縣, 歸葬長沙南郊石人沖。

他是一位十分勤奮的書法家。 他自己說:“余學書四十餘年, 溯源篆分。 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 ”何紹基早年由顏真卿, 歐陽通入手, 上追秦漢篆隸。 他臨寫漢碑極為專精, 《張遷碑》, 《禮器碑》等竟臨寫了一百多遍, 不求形似, 全出己意。 進而“草、篆、分、行熔為一爐, 神龍變化, 不可測已。 ”至今存臨本仍然不少。 中年潛心北碑, 用異于常人的回腕法寫出了個性極強的字。 博《息軻雜著》稱其書“專從顏清臣問津, 積數十年功力, 探源篆隸, 人神仙境, 晚年尤自課甚勤, 摹《衡興祖》、《張公方》多本, 神與跡化, 數百年書法於斯一振。 ”平生作書,
對聯特多, 而不是一般應酬之作, 書作著力, 書藝很高, 被譽為“書聯聖手”。 著有《東洲草堂金石跋》、《東洲草堂詩·文鈔》、《惜道味齋經說》、《說文段注校正》等。 傳世書跡甚多。 《鄧石如墓誌銘》, 書于同治四年(1865)。 紙本墨蹟。 楷書。 七開, 每開縱30.6釐米, 橫30.3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何紹基的楷書從歐陽通《道因碑》入手, 後又廣泛地臨寫六朝碑版及顏真卿楷書等, 于《張玄墓誌》用功最多。 何紹基的這件為鄧石如所書的墓誌, 表現顏字端莊、開闊的正面形象。 他主張從篆隸入手, 自然解決“中怯”最好的途徑。 因而在技術上, 他選擇了回腕執筆法。 何氏在寫鄧石如墓誌時, 已年近古稀, 但他能有效地避開由於他技術上奇特而造成的線條顫動, 使這件作品更含蓄一些。
這一次天哲編發何紹基書法作品四幅, 皆博物館館藏, 兩幅真跡, 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