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只能“換關節”?看看中醫如何“護膝保膝”!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 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活動不利, 嚴重者出現膝關節畸形。 隨著外科手術技術和器械工藝的改進,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換關節”治療越來越被人們熟知。

所謂“換關節”就是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 目前確實是成熟有效的手術, 可有效的緩解疼痛和恢復功能。

但是缺點同樣明顯:雖然製造工藝提高了, 但人工關節畢竟是金屬假體, 置入人體屬於異物, 有排異反應可能;人工關節假體有使用年限, 人工關節置換可能存在多次手術;人體膝關節自身結構非常複雜, 人工關節不能完全恢復正常膝關節結構。

因此近幾年誕生了“保膝”手術治療, 包括“單髁置換術”“脛骨高位截骨術”等一系列手術方式, 因具備手術出血少、保留了部分膝關節結構、術後可獲得正常的膝關節功能等優勢而備受推崇。

但“保膝”手術也是手術,

很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人病情較輕不需要手術, 還有部分病人不願意手術, 這時就可以發揮中醫“護膝”理論的優勢, 既融入了中醫整體觀念, 又體現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具體包括:

動靜結合 許多老年人被診斷為骨性關節炎後不敢活動, 認為關節要省著用。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 平常要注意保護膝蓋, 但也要鍛煉, 要動靜結合。

“動”即鍛煉, 正確的鍛煉方式很重要, 可以選擇對膝關節無損傷或損傷很小的活動, 如走路、游泳等。 “靜”一是要注意休息, 活動不能過度。 二是指有些傷害膝關節的動作不能做, 如爬樓、爬山、深蹲等。 動靜結合就是要講究鍛煉方式, 進行正確的鍛煉, 不能過度勞累。

循序漸進 老年人鍛煉一定要注意活動量, 尤其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人。 本身膝關節有問題, 鍛煉強度一定要適當, 從小運動量開始, 身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 否則鍛煉過猛會引發膝關節滑膜炎等。

拍打通絡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於中醫“膝痹”範疇, 經絡不通是其發病機制之一。

可以通過拍打手法以疏通經絡, 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手法要點是以空心掌使用一定力度反復拍打膝關節的前側、內外側和後側。 膝關節前側拍打是疏通脾經和胃經, 外側是疏通膽經, 內側是疏通肝經和腎經, 後側是疏通膀胱經。

養生功法 養生功法是中醫養生的特色, 包括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站樁功等, 動作舒緩, 老少皆宜, 尤其適合老年人。 其中太極拳和站樁功都可以強化下肢肌肉力量, 增強對膝關節的控制, 提高膝關節穩定性, 從而緩解疼痛, 延緩病情進展。

情志調養 情志致病是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載:“喜傷心, 憂傷肺, 怒傷肝, 思傷脾, 恐傷腎。 ”說明不同情志變化會對人體活動產生不同影響, 對老年人影響更明顯。

現代醫學則認為情緒會影響人的呼吸和姿勢體態, 長期的呼吸和體態變化會對全身產生影響, 其中包括膝關節。 所以要維持良好的心態, 樂觀向上, 保持“正能量”。

中醫“護膝”是一個理念, 是以整體觀念為基礎,辯證地看待膝關節損傷問題,主要針對早期病人和中晚期不願手術的病人,治療效果好,費用低。另外,日常也要重視膝關節的科學使用,不要等到年齡大了,膝關節出問題了,才想起要護膝、要換關節,要從日常做起,遠離膝關節疾病。

作者:史達

單位:陝西省西安市紅會醫院

是以整體觀念為基礎,辯證地看待膝關節損傷問題,主要針對早期病人和中晚期不願手術的病人,治療效果好,費用低。另外,日常也要重視膝關節的科學使用,不要等到年齡大了,膝關節出問題了,才想起要護膝、要換關節,要從日常做起,遠離膝關節疾病。

作者:史達

單位:陝西省西安市紅會醫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