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政|IMF緣何看多中國經濟增長

不久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中國經濟評估報告, 維持今年經濟增速6.7%的預期不變, 同時將中國2018年至2020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6%上調至6.4%。

IMF最新報告維持對今年中國較高增長預期, 表明IMF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有信心;大幅調高未來三年增長預期, 則是對近年來中國經濟提質增效最好的印證。

今年上半年, 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長, 由此也實現了連續8個季度經濟增長穩定在6.7%~6.9%區間的可持續奇跡。 在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背景下, 中國取得這樣的成績令人刮目, 因為這是中國經濟邁過10萬億美元體量後實現的中高速增長:現在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於5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 相當於10年前的2.5個百分點。

支撐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動力來自哪裡?

一方面, 來自于全面深化改革。 這也是IMF這樣的國際機構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其報告所言, 中國正朝著一條可持續增長的道路過渡, 一系列廣泛領域中的改革都已取得進展。 十八大以來, 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 同時,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有力推動中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一個直觀的例證是, “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 大大減少了行政手段對市場的不當干預, “雙創”等政策廣泛調動起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對外資也正在深入推進“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這些都是為了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潛力與活力, 推動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

另一方面來自中國增長動能的提升與轉換。 與以往經濟增長靠外需拉動或更多靠投資驅動不同, 中國經濟實現了主動力的平穩切換。 面對壓力和挑戰, 中國也未簡單採取過去的刺激政策, 而是更多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需的匹配。 同時, 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新產業的培育,

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不斷夯實增長的基礎。

換句話說, 中國正在告別過去拼資源和環境的路徑, 正在更多轉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創新驅動的增長, 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都在增強。 這也正是國際機構認為中國為高品質增長鋪平了道路的重要依據。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7年第十一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