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悅與痛苦

樂樂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孩,

是父母寵愛的掌上明珠。

五歲時父親因病離世,

幸福家庭面臨極大的變化,

年輕的母親終日鬱鬱寡歡,

家裡的歡樂聲俏俏離開了。

樂樂為了讓母親快樂起來,

每晚都向上帝祈禱,

祈求上帝把快樂重新帶回家。

這晚, 樂樂在夢中與上帝會面了!

上帝告訴樂樂:

喜樂就在你的心內,

不必外求,

告訴你媽媽,

她的丈夫與我同在,

在另一角度喜樂的存在著,

他正在祝福他所愛的……

喜悅原本就是人的本性,

孩子出生就帶著喜悅而來,

只是在成長階段中,

社會規條、父母教育、外在環境因素,

導致人們埋沒了喜悅的本質。

那如何才能尋回喜悅?

這裡說的喜悅,

有別於快樂,

喜悅是從心而發,

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加持,

是一種狀態。

而快樂是外在的,

買到心頭好,

戀人的一句情話,

順利完成一單大買賣,

都讓人找到快樂。

然而, 外在的快樂,

一旦失去,

就會變成痛苦。

有時甚至是未曾失去,

只害怕失去,

也導致痛苦的根源。

我們的命運,

只可以一種形式存在著,

要不就從內綻放,

活出我們想要的樣子,

要不就聽從外界的種種際遇,

我們絕對有權利從新選擇喜悅,

然而剛開始尋回本源是費心力的。

一開始我們首先要學習面對痛苦。

尋找喜悅, 不代表去壓抑痛苦,

大如親人離開之痛,

我們可以壓抑嗎?

曾經有位朋友就是因為

壓抑而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面對痛苦的當下,

首先我們必須靜下心來,

一呼一吸中,

去搜索「痛苦」引起的身體不適,

例如心被壓著壓著,

鼻子酸溜溜, 胃感到漲痛,

手在糾動。

無論什麼反應, 保持內觀,

不用給出任何評論,

如要嚎啕大哭,

就順意哭吧。

內在的痛苦, 就如同黑暗,

觀照內察, 就如同光明,

光一到了, 黑暗就消失了。

透過內觀,

我們可以穿越痛苦的情緒,

然而,

黑暗沒有真正消失,

只是被光照亮了,

故此, 隨時覺察及內觀,

我們會發現,

慢慢地我們不再被痛苦所控制,

喜悅之心悠然而起,

我們逐漸取回命運的主導權。

無論是恐懼, 憤怒, 傷心種種的痛苦,

所導致的失控情緒附諸行動,

往往就是另一個痛苦的產生。

靜心內觀, 面對痛苦,

是找回喜悅的第一步。

再深層地面對痛苦,

我們要尋找痛苦的根源,

要問自己:

我為何焦慮?我為何憤怒?

我為何悲痛?我為何恐懼?

把這感覺追溯兒時的類似感覺,

問自己:

我這感覺很熟悉,

最早這感覺是在哪時曾經有過?

不難發現,

原來讓我們痛苦的東西,

有時候是非常沒有意義的,

只是因為觸碰了某個童年的

瘡疤而引起而己。

有位元朋友她談對象N次了,

但每次相處不到三個月就被男友甩了,

原因是男友受不了她的一個壞習慣,

每次見到男友跟任何女生在一起,

她都會非常憤怒,

並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對待男友。

雖然朋友平日是一個活潑有愛心的可人兒,

可我不明白她為何總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每每面臨滑鐵盧,讓她更痛苦非常!

當我教她靜心辦法時,

她追溯了她的憤怒嫉忌源頭,

原來是兒時因為父親說了一句戲話,

「你不乖,以後我疼姐姐,

不疼你了,以後沒人愛你了。」

讓她當刻感到嫉妒、憤怒,

和今天的感覺一模一樣。

當知道源頭後,

我引導朋友進行轉念,

告訴自己父親只是一句戲話,

她一直以來都那麼愛她。

經過多次的靜心內觀及轉念練習,

朋友終於自然地克服了此一壞習慣,

最後也組建了幸福家庭。

有時候阻礙我們喜樂的,

只是兒時的一個記憶。

但也有可能是兒時的一個大災難,

無論如何,只要我們願意,

我們是絕對有權力,

選擇喜樂,

選擇活得更綻放的自己……

再深層地面對痛苦,

我們要尋找痛苦的根源,

要問自己:

我為何焦慮?我為何憤怒?

我為何悲痛?我為何恐懼?

把這感覺追溯兒時的類似感覺,

問自己:

我這感覺很熟悉,

最早這感覺是在哪時曾經有過?

不難發現,

原來讓我們痛苦的東西,

有時候是非常沒有意義的,

只是因為觸碰了某個童年的

瘡疤而引起而己。

有位元朋友她談對象N次了,

但每次相處不到三個月就被男友甩了,

原因是男友受不了她的一個壞習慣,

每次見到男友跟任何女生在一起,

她都會非常憤怒,

並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對待男友。

雖然朋友平日是一個活潑有愛心的可人兒,

可我不明白她為何總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每每面臨滑鐵盧,讓她更痛苦非常!

當我教她靜心辦法時,

她追溯了她的憤怒嫉忌源頭,

原來是兒時因為父親說了一句戲話,

「你不乖,以後我疼姐姐,

不疼你了,以後沒人愛你了。」

讓她當刻感到嫉妒、憤怒,

和今天的感覺一模一樣。

當知道源頭後,

我引導朋友進行轉念,

告訴自己父親只是一句戲話,

她一直以來都那麼愛她。

經過多次的靜心內觀及轉念練習,

朋友終於自然地克服了此一壞習慣,

最後也組建了幸福家庭。

有時候阻礙我們喜樂的,

只是兒時的一個記憶。

但也有可能是兒時的一個大災難,

無論如何,只要我們願意,

我們是絕對有權力,

選擇喜樂,

選擇活得更綻放的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