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青娥:將梅山文化園納入打造旅遊萬億產業規劃

中國網3月13日訊 “梅山文化是漁獵、農耕、巫、儺文化的遺存, 是典型的伏羲神糯炎帝文明文化。 但是, 很多的精髓文化正在面臨失傳或者即將面臨失傳。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梅山文化園董事長張青娥13日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將梅山文化園納入打造旅遊萬億產業的規劃, 納入張家界-崀山-桂林旅遊走廊, 以利促進梅山文化愛好者、研究者來梅山文化園參觀旅遊, 並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2003年在新化, 發現一塊刻有“葬于蚩尤屋場南”的墓碑, 並從墓主人的族譜中發現了同樣的字句, 從而揭開了“古蚩尤帝國在梅山”的千古謎底。 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自古就有思尤界, 並設有思遊鄉(蚩尤的諧音), 應該是蚩尤的根據地之一。

張青娥介紹說, 梅山文化是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中華文化中的一脈古老而神秘的區域文化, 主要分佈在以安化和新化為核心區的湖南中部資水兩岸、雪峰山脈之中。

蚩尤是梅山文化的始祖, 因此, 梅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祖源文化之一;因為她長期僻處南蠻之地, 掩藏在深山莽林之中, 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成長, 至今保留著許多遠古時期的文化基因。 因此可以說, 梅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在經歷了幾千年時間沖刷後遺留下來的珍貴的“活化石。 ”

張青娥認為:梅山文化資源獨具特色, 開發潛力巨大。 她建議:一、加強梅、梅山文化的研究和宣傳。 對於已經失傳的, 儘量去佐證, 並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對梅山文化研究, 進行及時的完善補充, 儘量做到紙質、口述、實物、影像化。 將梅山文化的紙質版整理成一個縣、一個市、乃至一個省的小學鄉土歷史教材,

讓子孫後代從中華民族祖源文化中吸取傳統文化精華。 對出現的傳奇人物的勵志故事等進行整理, 出版成影像資料、故事書或連環畫。 現在湖南各地已經先後成立梅山文化學術研究會, 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與嚴謹的態度去引導與挖掘梅山文化的基本規律有待進一步探討, 要克服哪些偏離科學甚至站在迷信的角度去體現所謂研究成果的行為。 二、加大扶持力度, 實現梅山文化研究與全域旅遊一體化。

為了實現梅山文化研究與全域旅遊相結合的目標, 根據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 湖南將“建設全域旅遊基地, 打造國內外著名旅遊目的地”, 提出了打造旅遊萬億產業。

安化梅山文化生態園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了搶救梅山文化, 自籌資金在安化縣仙溪鎮山口打造了梅山文化生態園, 一個梅山古峒國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為梅山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載體。 (秦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