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曾國藩:守恕仁之道,自修以求強

曾國藩說:我欲足以自立, 則不可使人無以自立;我欲四達不悖, 則不可使人一步不行, 此立人達人之義也。 孔子所雲“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孟子所雲“取人為善, 與人為善”, 皆恕也, 仁也。 知此, 則識大量大, 不知此則識小量小故吾於三知之外, 更加“知仁”。

曾國藩熟讀詩書, 他喜歡讀孔子和孟子兩位聖人, 尤其對孔孟的“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很是推崇。 他把“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這個理念上升到一個人氣量的高度。 在他看來, 懂得這個道理, 人的眼光就會變得高遠, 是一個做大事的人;相反, 這個人的心胸一定很狹隘, 難成大器。

翻翻史書, 曆覽前賢, 我們發現, 他們都有著深邃的思想, 也留下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但歸根究底, 這些道理都有一個做人的標準, 那就是孔子提出的“恕”與“仁”。 孔子的這一思想對曾國藩影響深遠, 他不僅以此待人處世, 同時還以此來警喻自己,

還要求自己的子弟也學習這一思想, 並要求他們把這作為立身處世的原則。

因此, 在給家人的書信中, 曾國藩也一再要求家人謹守恕仁之道, 要敬愛鄉人, 自修求強。 比如在寫給弟弟的家書中, 在寫到如何處理與宗親、姻親關係時, 曾國藩就說“無論他與我家有隙無隙,

在弟輩只一概愛之敬之。 孔子曰‘泛愛眾而親仁’……”在給曾紀澤的信中, 曾國藩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

至於作人之道, 聖賢千言萬語, 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仲弓問仁”一章, 言敬恕最為親切。 自此以外, 如立則見參於前也, 在典則見其倚於衡也;君子無眾寡, 無小大, 無敢慢, 斯為泰而不驕;正其衣冠, 儼然人望而畏, 斯為威而不猛。 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 孔言欲立立人, 欲達達人;孟言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以仁存心, 以禮存心, 有終身之憂, 無一朝之患。 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 爾心境明白, 於恕字或易著功, 敬字則宜勉強行之。 此立德之基, 不可不謹。

在這裡曾國藩告訴兒子曾紀澤, 這做人的道理, 無論聖賢說的再多, 也無非是“敬”與“恕”這兩個字, 這是立德的基礎, 不能不謹慎去做。

曾國藩不但以此嚴格要求家人, 也同樣嚴格要求自己, 並付出行動。 他時常提醒自己, “凡有血氣, 必有急心。 人之好勝, 誰不如我?施諸己而不願, 亦勿施於人。 此強恕之事也。 一日強恕, 日日強恕,

一事強恕, 事事強恕。 久之則漸進自然。 以之修身則順而安, 以之涉世則諧而祥。 ”

表明了他要將恕仁之道作為修身養性、涉世待人的標準。 當然, 也正是這種恕仁的道德標準, 為他贏得了極好的人緣。 當他被清廷擱置不理時, 湘軍將帥並沒有棄他於不顧, 而是一再提出啟用曾國藩, 最終打動了皇帝, 使曾國藩得以再次統率湘軍。

謹守恕仁之道, 能夠讓一個人活得問心無愧, 光明正大, 舒心坦然。

微信號:品讀曾國藩(pinduzgf),修身、修心、治學、齊家……

微信號:品讀曾國藩(pinduzgf),修身、修心、治學、齊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