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最可怕的逃避:年薪百萬,我卻不敢拿

知乎上有個話題:30歲前靠自己, 年收入破百萬是怎樣一種體驗?

答案裡有兩個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個觀點是拿了高工資的人, 他們必然是做出了其他程度的犧牲。 也有不少比例的人選擇嘗試過後放棄高收入, 因為人生真的不只有工作而已。

另一個觀點是, 我拿到了高工資, 我要換車啊。

表面上看來, 隨著工資收入的增加, 物質的需求更加旺盛是正常的事, 往深處想, 人的欲望如果總是無止境的話, 痛苦的其實是自己。

1

比起年薪百萬, 我更希望年收入百萬

朋友Abby是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 公司績效不錯, 她在所在領域也有一定的名氣, 每個月拿數萬塊的固定月薪。

另一個朋友Ben是一家創業公司的銷售經理, 公司的產品創新力強、市場反響很好。 雖然每個月的固定月薪不高, 但是銷售提成很可觀, 平均下來, 也能拿到年薪百萬的薪水。

Cathy是一家培訓公司的培訓經理,

3萬元固定月薪, 投資意識強, 一直有進行著組合拳投資的同時, 偶爾會有一些企業內訓賺取外快的機會。

在我看來, 年薪百萬的定義是我從工作當中每年獲得百萬級別的固定收入, 比如Abby;而“年收入百萬”的定義有兩種, 一種是並非固定月薪, 而是固定月薪+可爭取獎金或者是提成, 比如Ben;另一種是收入來源不單只是工資, 還有其他管道的收入, 比如Cathy。

大概率來說, 月收入會比月薪更加操心, 但前者往往有更大的挑戰, 比後者多了更大的可能。

從工作開始, 我一直處在月收入的狀態, 最初是朋友Ben的情況, 到後來漸漸是Ben+Cathy混合的情況。

相對比周圍的朋友而言, 我會更加有目標感、能承受得住壓力、並且更早瞭解到多管道收入的好處。

並不是說Abby的狀況有什麼不好, 而是如果你完全沒有嘗試過Ben和Cathy的狀態, 建議大家一定要找機會試一試, 而且越早試會越好。

我們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當你多次翻山越嶺後, 平地的行走對你來說是一種駕輕就熟。 同樣的道理, 年輕的時候, 找更多的機會去做更難的事吧!

2

如果給我年薪百萬, 我肯定拿!

比得不到年薪百萬更可怕的是, 我不敢拿這年薪百萬。

看到這裡, 你會說:怎麼可能, 如果你給我, 我肯定要。

我曾經有一個好朋友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最終她選擇了放棄年薪百萬, 原因是對自己不夠自信, 怕值不了那麼多錢, 去到新公司灰溜溜收場。

其實她的選擇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和她認識一年多的時間, 親自見證了她如何一次次浪費掉在我看來值得拼一拼的機會:“我還沒有準備好”、“這樣做風險太大”、“哎呀, 下次吧, 時機未到”是她百年不變的口頭禪。

這種心態, 不但體現在工作上, 生活當中也是一樣。

她收入不算低, 和她逛街買衣服, 她的慣用口頭禪是:這件衣服大幾千好貴,

我不是買不起, 而是覺得沒必要!總是有這種“不配得”心態。

如果有一份年薪百萬的工作機會擺在你面前, 請你一定要拿:

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什麼都配不起, 最後你只配擁有低配人生。

而如果你夠膽量去試一試, 做好了是人生的巨大突破, 做砸了起碼你也知道原因在哪。

3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年收入百萬?

我身邊年薪百萬的人,各有各的實力點。在我看來,如果只能選擇三點牛人的共性,會是以下三點:

① 核心競爭力

你不但要有能力,還要有經得起競爭的能力。

《我的前半生》裡,賀涵給羅子君介紹了一份工作,為了不給自己丟臉和增加羅子君通過面試的概率,賀涵提前給羅子君上了一課。他說了一句羅子君似懂非懂的話卻讓我頗有感觸:一份工作,你先是要做到能替代任何人,再做到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你。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還沒有可以拿得出來的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從你現有的工作崗位所需出發,找到能讓你擁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

除此之外,核心競爭力不是要求你一上來就技壓全場,而是在職場上成為能持續變得更有價值的那類人。

所以,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指身上獨特的某個能力,而是與別人拉開差距的能力組合。你與他人真正的不同在於你身上有別人所沒有的獨特個性、知識和經驗組合。

仔細觀察一下身邊那些很厲害的人,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嚴格把他們身上的每一個能力單獨拎出來打分,都達不到高分,但是整體來看,卻是接近優秀的標準。

我的前同事J就符合這種狀態,她不是業績最好的銷售,也並不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但是她是最懂銷售的管理者:溝通能力強、善於挖掘同事的潛能,她所帶領的團隊,總是士氣滿滿、狀態絕佳,常年蟬聯公司的最佳部門榜首。

② 魄力,敢於做出主動選擇和承擔後果

如果你選擇了果斷而勇敢地拿下高薪的機會,這只是開端,結果是以下兩種:

一種是你的能力確實不足,也沒有為這個選擇付出100%的努力,你搞砸了這個機會。

另一種是你還記得選擇這個機會時的信心十足和信誓旦旦,你想盡辦法為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的信任拼盡全力,把工作做得比預期還要好。

魄力是需要更高綜合素質的一種能力。做選擇只是一時的事,為你的選擇負責,才最考驗一個人。如果你不能為自己的選擇做好拼盡全力的準備,越好的機會,將會是越大的阻礙。

③ 人脈力

身邊接觸最多的人,決定你的未來,你需要經營你力所能及的最優質圈子。畢業3-5年後,那些必須完全靠投簡歷到招聘網站上才能獲得工作的人,大體上沒有任何的人脈圈。

什麼是人脈圈?

恰好,我有兩個朋友的案例特別能說明問題。其中一個,我們叫她大風,業務能力很強但一直特立獨行;另外一個,我們叫她小S,業務能力相對差些,但情商很高,深得同事和客戶的喜愛。

在畢業的前四年,大風一直在事業上處於上風,無論是收入還是崗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小S一直相對平緩,但人緣口碑一直很好。在進入職場第五年時,小S的職業生涯實現了一個超級大轉彎,她的客戶創辦了一個新公司,高薪挖了和她關係很好的小S去做新公司的CEO。

很多年輕人,都不懂得人脈力的重要性。

每一個職場人士所能接觸到的有價值人脈力,正常情況下包含:

你的同事尤其是你的上司;

你的客戶尤其是大公司客戶;

主動而有意識地認識一些HR朋友;

你的朋友圈,朋友圈的狀態。

主動而有意識的經營你的人脈力,能連接到沒有邊界的可能性。

我們職場人,兢兢業業地奮鬥在大城市裡,都希望能等到別人問:給你年薪百萬,你敢拿嗎?而你,需要在等到那句話之前,成為那個值得而有自信被認可的人。

-THE END-

3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年收入百萬?

我身邊年薪百萬的人,各有各的實力點。在我看來,如果只能選擇三點牛人的共性,會是以下三點:

① 核心競爭力

你不但要有能力,還要有經得起競爭的能力。

《我的前半生》裡,賀涵給羅子君介紹了一份工作,為了不給自己丟臉和增加羅子君通過面試的概率,賀涵提前給羅子君上了一課。他說了一句羅子君似懂非懂的話卻讓我頗有感觸:一份工作,你先是要做到能替代任何人,再做到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你。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還沒有可以拿得出來的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從你現有的工作崗位所需出發,找到能讓你擁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

除此之外,核心競爭力不是要求你一上來就技壓全場,而是在職場上成為能持續變得更有價值的那類人。

所以,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指身上獨特的某個能力,而是與別人拉開差距的能力組合。你與他人真正的不同在於你身上有別人所沒有的獨特個性、知識和經驗組合。

仔細觀察一下身邊那些很厲害的人,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嚴格把他們身上的每一個能力單獨拎出來打分,都達不到高分,但是整體來看,卻是接近優秀的標準。

我的前同事J就符合這種狀態,她不是業績最好的銷售,也並不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但是她是最懂銷售的管理者:溝通能力強、善於挖掘同事的潛能,她所帶領的團隊,總是士氣滿滿、狀態絕佳,常年蟬聯公司的最佳部門榜首。

② 魄力,敢於做出主動選擇和承擔後果

如果你選擇了果斷而勇敢地拿下高薪的機會,這只是開端,結果是以下兩種:

一種是你的能力確實不足,也沒有為這個選擇付出100%的努力,你搞砸了這個機會。

另一種是你還記得選擇這個機會時的信心十足和信誓旦旦,你想盡辦法為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的信任拼盡全力,把工作做得比預期還要好。

魄力是需要更高綜合素質的一種能力。做選擇只是一時的事,為你的選擇負責,才最考驗一個人。如果你不能為自己的選擇做好拼盡全力的準備,越好的機會,將會是越大的阻礙。

③ 人脈力

身邊接觸最多的人,決定你的未來,你需要經營你力所能及的最優質圈子。畢業3-5年後,那些必須完全靠投簡歷到招聘網站上才能獲得工作的人,大體上沒有任何的人脈圈。

什麼是人脈圈?

恰好,我有兩個朋友的案例特別能說明問題。其中一個,我們叫她大風,業務能力很強但一直特立獨行;另外一個,我們叫她小S,業務能力相對差些,但情商很高,深得同事和客戶的喜愛。

在畢業的前四年,大風一直在事業上處於上風,無論是收入還是崗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小S一直相對平緩,但人緣口碑一直很好。在進入職場第五年時,小S的職業生涯實現了一個超級大轉彎,她的客戶創辦了一個新公司,高薪挖了和她關係很好的小S去做新公司的CEO。

很多年輕人,都不懂得人脈力的重要性。

每一個職場人士所能接觸到的有價值人脈力,正常情況下包含:

你的同事尤其是你的上司;

你的客戶尤其是大公司客戶;

主動而有意識地認識一些HR朋友;

你的朋友圈,朋友圈的狀態。

主動而有意識的經營你的人脈力,能連接到沒有邊界的可能性。

我們職場人,兢兢業業地奮鬥在大城市裡,都希望能等到別人問:給你年薪百萬,你敢拿嗎?而你,需要在等到那句話之前,成為那個值得而有自信被認可的人。

-THE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