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難忘兒時蘭草香——寨上生活

潘宏甲, 一個年輕的水族小夥子。

從小在水族村寨長大,

草木染對於他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那是小時候阿媽用藍草染的布, 做的衣裳,

是衣裳穿在身上時好聞的藍草味道。

這味道從小便滲入小潘的骨髓,

是無論走了多遠, 無論身處何方,

都不會忘記的家的味道。

小潘現在川美讀研究生, 研究方向正是工藝美術設計。 他想把自己的專業和從小就接觸的傳統藍染結合起來, 於是有了“寨上草木染工作室”。 這個名字承載著小潘對於家鄉村寨的深厚感情和美好記憶。

水族發源于睢水流域, 民間有“飲睢水, 成睢人”的說法。 小潘說:“從山裡到城市感覺是一種跨越, 讓我擁有了兩種的不同的生活體驗和認識。 但無論走到哪裡都保留著自己民族的信念, 所做的任何事都離不開自己熱愛的地方。 ”

貴州十萬大山深處, 生長著最天然的草木染原料, 先民開創了草木染技藝, 這裡保留著最原始的染布技藝與一群熱愛染布的人。

以前在村寨裡處處都能聞到草木染料的味道。草木染技藝之所以在水族以及其它民族能夠世代傳承下來,延續幾千年,正是因為它凝結著先民的智慧。這些現在正被更多的人再認識和接受。

聊起山裡的植物,小潘的話一下子多了起來。依山傍水的寨子裡,自古人們就從自然中取材,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周圍的植物,藍草、梔子、密蒙花......

▲ 藍草、 梔子、密蒙花

▲ 瓶子裡裝著可以染出不同顏色的神奇植物

草木染的原料都來自自然界的植物花草,相比於工業染料,對人體更加健康,也更加環保。有些染料本身就是藥材,比如板藍根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梔子可以止痛消腫。

▲ 藍草

▲ 糯米花 和 花糯米 ▼

自然界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染料、布料,也給人們很多創作的靈感,蠟染的精美圖案,紮染的豐富色彩,型染的紋樣素材都體現著對自然和祖先的尊重和膜拜。

傳統手工藝有許多美的東西還不被人們所認知,有些面臨著失傳是因為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小潘希望通過自己和夥伴們的努力,能夠找到祖先們創造出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技藝與現代人生活的連接點,讓自己喜歡的草木染能夠進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草木染之于小潘,從兒時日常的陪伴,到長大後的興趣愛好,再到成為一項承載了更多理想的事業,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

▲ 最愛跟著媽媽學染布,跟爸爸學跳蘆笙舞的小潘 ▼

燕子是小潘的戀人兼合作夥伴,她是在苗寨裡長大的苗族姑娘,苗族的刺繡和銀飾非常豐富,有特色。他們中學時一起學畫而相識,又一同分享對於傳統技藝的興趣,現在又共同為傳統草木染的事業而努力。

▲潘宏甲和滕曉燕

談起他們倆的工作方式,小潘說,誰對就聽誰的,如果都覺得自己對就自己做自己的,等拿出成果再來做比較。和所有戀人一樣,兩個人平時也是大事小情就爭吵一番,不過吵完過幾分鐘又好了。

本科時,兩人在不同城市,但每到寒暑假都會相約一起去貴州探訪各個民族村寨。貴州由於交通封閉,各個地區的民族工藝,文化,信仰都有很大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小潘和燕子瞭解了不同的地區民族文化、不同的草木染技法工藝,以及不同的傳統紋樣,為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他們還一同跟隨草木染工藝大師賴老師專業學習傳統技藝。並且在賴老師的鼓勵下,決定創立自己民族的草木染品牌。

奶奶織的手工織布燕子很是喜愛,於是就在利用這些手織布做一些設計,經過並不斷的草圖修改和設計嘗試、拼色,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朋友說還是感覺少了點什麼,有點堵得慌,可以在拼接位置做點變化,費盡心思按他的意見尋找打破規矩的方法,於是在夢中想到在拼接處破開直接做一個小口袋,配上苗銀扣子點綴,在每個細節都做到自己滿意的效果。

希望未來“寨上”的草木染

能成為更多人日常相伴的美好記憶,

就像小潘永遠都會記得

兒時衣服上好聞的藍草香。

潘宏甲 提供素材

匠人志 編輯出品

< 堅持發現和分享美好 >

合作請聯繫:ccy-324

投稿郵箱:16663179@qq.com

以前在村寨裡處處都能聞到草木染料的味道。草木染技藝之所以在水族以及其它民族能夠世代傳承下來,延續幾千年,正是因為它凝結著先民的智慧。這些現在正被更多的人再認識和接受。

聊起山裡的植物,小潘的話一下子多了起來。依山傍水的寨子裡,自古人們就從自然中取材,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周圍的植物,藍草、梔子、密蒙花......

▲ 藍草、 梔子、密蒙花

▲ 瓶子裡裝著可以染出不同顏色的神奇植物

草木染的原料都來自自然界的植物花草,相比於工業染料,對人體更加健康,也更加環保。有些染料本身就是藥材,比如板藍根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梔子可以止痛消腫。

▲ 藍草

▲ 糯米花 和 花糯米 ▼

自然界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染料、布料,也給人們很多創作的靈感,蠟染的精美圖案,紮染的豐富色彩,型染的紋樣素材都體現著對自然和祖先的尊重和膜拜。

傳統手工藝有許多美的東西還不被人們所認知,有些面臨著失傳是因為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小潘希望通過自己和夥伴們的努力,能夠找到祖先們創造出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技藝與現代人生活的連接點,讓自己喜歡的草木染能夠進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草木染之于小潘,從兒時日常的陪伴,到長大後的興趣愛好,再到成為一項承載了更多理想的事業,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

▲ 最愛跟著媽媽學染布,跟爸爸學跳蘆笙舞的小潘 ▼

燕子是小潘的戀人兼合作夥伴,她是在苗寨裡長大的苗族姑娘,苗族的刺繡和銀飾非常豐富,有特色。他們中學時一起學畫而相識,又一同分享對於傳統技藝的興趣,現在又共同為傳統草木染的事業而努力。

▲潘宏甲和滕曉燕

談起他們倆的工作方式,小潘說,誰對就聽誰的,如果都覺得自己對就自己做自己的,等拿出成果再來做比較。和所有戀人一樣,兩個人平時也是大事小情就爭吵一番,不過吵完過幾分鐘又好了。

本科時,兩人在不同城市,但每到寒暑假都會相約一起去貴州探訪各個民族村寨。貴州由於交通封閉,各個地區的民族工藝,文化,信仰都有很大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小潘和燕子瞭解了不同的地區民族文化、不同的草木染技法工藝,以及不同的傳統紋樣,為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他們還一同跟隨草木染工藝大師賴老師專業學習傳統技藝。並且在賴老師的鼓勵下,決定創立自己民族的草木染品牌。

奶奶織的手工織布燕子很是喜愛,於是就在利用這些手織布做一些設計,經過並不斷的草圖修改和設計嘗試、拼色,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朋友說還是感覺少了點什麼,有點堵得慌,可以在拼接位置做點變化,費盡心思按他的意見尋找打破規矩的方法,於是在夢中想到在拼接處破開直接做一個小口袋,配上苗銀扣子點綴,在每個細節都做到自己滿意的效果。

希望未來“寨上”的草木染

能成為更多人日常相伴的美好記憶,

就像小潘永遠都會記得

兒時衣服上好聞的藍草香。

潘宏甲 提供素材

匠人志 編輯出品

< 堅持發現和分享美好 >

合作請聯繫:ccy-324

投稿郵箱:16663179@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