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最新演講:未來的三十年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時代,而是···

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重估技術的份量, 尤其BAT。

在上午深圳IT領袖峰會, 馬雲講了兩個故事。 一是杭州兩個搶劫犯, 連搶三個超市,

最後只搶到1800塊錢人民幣, 還被抓起來了。 因為大家出門很少用現金在超市商場買單。 另一則是, 龍翔橋門口的乞丐通過二維碼收錢。 新技術對每個人生活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如果BAT不能把技術、資源、能力、人才普惠化, BAT會越來越小, 只有把自己的技術變成一種普惠的技術。 未來的三十年, 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時代, 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時代。 ”馬雲說這話時, 馬化騰與李彥宏就坐在台下。

BAT對新技術尤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已經公開化, 各家都在積極佈局投入。

目前對AI的研究, 一路是從仿生學入門, 另一路是目前大多數公司採用的大資料方法。 按照後者的路徑, 人工智慧的結果是從海量資料中挖掘、學習使用者的規律,

加上機器自身的深度學習, 從而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這些都是建立在海量資料的基礎之上。 它與仿生學完全不同, 後者是研究人類大腦等生物學的運行規律, 從而可以像人一樣可以做出決定。

對於AI, 馬雲認為更準確的稱謂是MI(Machine intelligence)。 “人類自己的認識都不到3%, 我們讓機器學3%。 ”馬雲認為眼下的人工智慧更精准的描述是通過機器的學習和大資料的挖掘來實現。

從大資料這條路徑來看, 阿裡巴巴已經在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佈局很多。 比如在雲計算領域, 阿裡雲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飛天系統, 在物聯網領域, YunOS已經成為國內第三大作業系統, 深入到智慧手機、電視、汽車、IOT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我們不應該彎道超車, 而是換道超車, 彎道超車十超九翻。 ”馬雲警告, 只有在另外的道上超車才有可能。

以下為馬雲演講核心觀點, 有刪減:

實體經濟&虛擬經濟

現在大家罵實體經濟, 都在罵經濟不好, 其實實體經濟從來沒有好過, 說企業難做, 企業從來沒有好做過, 十年以前也不太好做, 實體經濟都在講由於互聯網衝擊, 其實也只有中國絕大部分的實體經濟, 或者說絕大部分的製造業都在罵互聯網, 在美國、歐洲, 大家所有做得不好的企業, 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大家思考一下, 互聯網不是替罪羊, 不應該成為替罪羊, 大家都應該思考, 如何應該利用互聯網, 把這些東西做得更好。

前兩天我聽見線上線下不公平, 需要線上線下徵稅一樣,

其實線上線下徵稅公平不公平, 這是一個偽命題, 本質上是大企業和小企業。 我從來沒有看見一家線上的大企業不交稅, 只要做到一定程度都徵稅, 今天不要盯上這些小企業交了多少稅, 而是應該盯上這些小企業有沒有賺錢, 有沒有利潤, 有沒有活下來, 今天不要看互聯網對你這個行業有多大的衝擊, 而是要思考, 你如何運用好互聯網。

實體、虛擬經濟之爭, 虛擬經濟的主體是銀行、金融界。 互聯網不是虛擬經濟, 它是虛實結合的經濟, 只有這樣, 才能夠讓互聯網經濟持久發展。 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本來就不應該對立的, 實體經濟現在難, 全世界都難, 虛擬經濟強, 其實其中垃圾也很多, 實體經濟中垃圾也很多,

我覺得該淘汰的必須淘汰, 不能嘰嘰歪歪, 為了保護那些快死掉的(而不去淘汰)。

一個很大的實體經濟, 如果在過去二三十年, 居然沒有去把握互聯網, 把握未來的時代, 把握市場的變革, 該死的就應該讓它死, 這些企業不死, 將來的大企業死的還會多。

我們不能一方面說轉型升級, 一方面還要對落後產業進行保護, 這是不靠譜的。 互聯網經濟現在活的也不好, BAT為什麼利潤好, 不僅僅因為他們走得早、他們專注, 而是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技術才是未來真正的紅利。 如果沒有核心技術, 靠規模、低成本, 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實體經濟, 都會倒掉。 今天去思考一下, 實體經濟中做得好的非常多, 做得不好的也一大批, 互聯網經濟也一樣,所以我們不能怪一個行業,怪一個企業,只能是怪自己。

未來真正核心是技術

過去如果是BAT,BAT不能把技術、資源、能力、人才普惠化,BAT會越來越小,只有把自己的技術變成一種普惠的技術,才有可能起來,所以我還是想未來的三十年,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時代,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時代。

我們公司提到的兩句話,一切業務資料化,第二句話是一切資料業務化,一切業務不是基於資料的,忘掉,別做了,所有資料必須業務化,一切資料必須業務化,只有這樣才能迎接這個時代,我們比任何一家公司都擔驚受怕,如履薄冰,我們必須強迫改變昨天成功的模式。所以未來的企業家是一種開放的胸懷,必須要有利他的精神,還有責任感,更要有全球化眼光。

其實現在國內全球化和國際化也搞糊塗了,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國際化不是在國外開了兩個工廠,你會講幾句英文就有國際化視野了,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全球化你要為當地創造價值,你到當地去,不是因為他有便宜的勞動力,不是因為他當地有便宜的資源,而是去當地創造獨特的價值,使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稅收,只有這樣的企業,才稱之為全球化的企業。

未來希望大家高度關注,未來的三十年,高度關注那些低於三十名員工的公司,高度關注三十歲以下的年齡人,因為他們將成為未來三十年整個社會進步的象徵。

是MI不是AI

去年IT領袖峰會,我晚上參加研討會,大家把Alpha Go說得天花亂墜,很恐怖的樣子,我個人覺得So What。機器比人跑得快,大家都承認,機器比人聰明,大家承不承認,我覺得我們人類聰明無非幾個,這個人背書屬於特別好,過目不忘,電腦比你厲害多了,這個人算數算得很快,電腦算得不知道比你多少快,電腦還沒有情緒。我們下圍棋本來的樂趣就是對方下一步臭棋,搞一把,結果對方臭棋也不下了,有什麼意思呢。機器如果做人能夠做好的事情,不算什麼,圍棋打敗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才叫本事。

所以應該應該是Machine intelligence,而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機器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方法,汽車也是機器,但是汽車仿造人,兩條腿走路的話,永遠不會跑得很快,它是通過兩條輪胎。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要思考怎麼樣用機器的固定的一種intelligence。我在美國看了這個行業很久,看到很多學者專家,大腦神經外科專家進入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覺得這有點玄乎了,人類對於自己大腦的認識都不到3%,我們讓機器學3%。

我覺得人做得好的事情,機器做得好,只會讓人越來越沮喪,我們要讓機器做人做不好的事情,人創造不了的事情,只有這樣,人類有責任和擔當讓機器成為人的合夥人,成為人的合作夥伴,而不是讓機器來取代

五大行業變革

未來在十年以內,會加速五個行業的變革。

第一零售變成為新零售,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物流的變革,以前講電子商務多麼重要,現在怎麼又不講電子商務不重要,電子商務在未來五年內依舊高速增長,但是我們要思考十年以後會怎麼樣。十年以後,純電商會很艱難,線下零售也會很艱難,所以新零售實際上要把線上線下物流整合一起思考。

以後的零售不是思考學會怎麼賣東西,而是學會怎麼去服務好你的客戶。美國的傳統零售做得不錯,絕大部分都是學會如何去服務好你的客戶,而不是學會賣東西。我們在過去的十年以內,傳統零售各種各樣的促銷的想的任何方法,就是怎麼賣東西。所以從賣東西走向服務別人是巨大的變革。

新製造,未來的製造行業已經不是標準化、規模化,而是定制化和智慧化。廣東製造業在未來十年十五年,會受到的衝擊遠遠超過長江三角洲,因為這裡一直以來以加工、標準化、定制化、流水線,這要引起高度重視。

新技術,核心技術未來將不會圍繞以PC為主的晶片、PC的作業系統和資料庫,都會重新顛覆,我一直覺得我們不應該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彎道超車十超九翻,你要想在彎道超車的可能性真不是太大,我要在前面你想超,沒機會,只有在另外的道上超車才有可能,根據大資料、移動互聯網,在整個未來的雲計算、移動作業系統,移動的所有智慧晶片,人工智慧上面,中國是有機會的。

最後是新能源,第一次技術革命的能源是煤,第二次技術革命的能源是石油,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能源主要是資料。社會的變革會越來越大,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是就業的變革,對於新技術的漠視、無視,會搶奪了你的就業。技術創造無數就業。

互聯網經濟也一樣,所以我們不能怪一個行業,怪一個企業,只能是怪自己。

未來真正核心是技術

過去如果是BAT,BAT不能把技術、資源、能力、人才普惠化,BAT會越來越小,只有把自己的技術變成一種普惠的技術,才有可能起來,所以我還是想未來的三十年,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時代,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時代。

我們公司提到的兩句話,一切業務資料化,第二句話是一切資料業務化,一切業務不是基於資料的,忘掉,別做了,所有資料必須業務化,一切資料必須業務化,只有這樣才能迎接這個時代,我們比任何一家公司都擔驚受怕,如履薄冰,我們必須強迫改變昨天成功的模式。所以未來的企業家是一種開放的胸懷,必須要有利他的精神,還有責任感,更要有全球化眼光。

其實現在國內全球化和國際化也搞糊塗了,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國際化不是在國外開了兩個工廠,你會講幾句英文就有國際化視野了,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全球化你要為當地創造價值,你到當地去,不是因為他有便宜的勞動力,不是因為他當地有便宜的資源,而是去當地創造獨特的價值,使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稅收,只有這樣的企業,才稱之為全球化的企業。

未來希望大家高度關注,未來的三十年,高度關注那些低於三十名員工的公司,高度關注三十歲以下的年齡人,因為他們將成為未來三十年整個社會進步的象徵。

是MI不是AI

去年IT領袖峰會,我晚上參加研討會,大家把Alpha Go說得天花亂墜,很恐怖的樣子,我個人覺得So What。機器比人跑得快,大家都承認,機器比人聰明,大家承不承認,我覺得我們人類聰明無非幾個,這個人背書屬於特別好,過目不忘,電腦比你厲害多了,這個人算數算得很快,電腦算得不知道比你多少快,電腦還沒有情緒。我們下圍棋本來的樂趣就是對方下一步臭棋,搞一把,結果對方臭棋也不下了,有什麼意思呢。機器如果做人能夠做好的事情,不算什麼,圍棋打敗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才叫本事。

所以應該應該是Machine intelligence,而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機器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方法,汽車也是機器,但是汽車仿造人,兩條腿走路的話,永遠不會跑得很快,它是通過兩條輪胎。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要思考怎麼樣用機器的固定的一種intelligence。我在美國看了這個行業很久,看到很多學者專家,大腦神經外科專家進入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覺得這有點玄乎了,人類對於自己大腦的認識都不到3%,我們讓機器學3%。

我覺得人做得好的事情,機器做得好,只會讓人越來越沮喪,我們要讓機器做人做不好的事情,人創造不了的事情,只有這樣,人類有責任和擔當讓機器成為人的合夥人,成為人的合作夥伴,而不是讓機器來取代

五大行業變革

未來在十年以內,會加速五個行業的變革。

第一零售變成為新零售,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物流的變革,以前講電子商務多麼重要,現在怎麼又不講電子商務不重要,電子商務在未來五年內依舊高速增長,但是我們要思考十年以後會怎麼樣。十年以後,純電商會很艱難,線下零售也會很艱難,所以新零售實際上要把線上線下物流整合一起思考。

以後的零售不是思考學會怎麼賣東西,而是學會怎麼去服務好你的客戶。美國的傳統零售做得不錯,絕大部分都是學會如何去服務好你的客戶,而不是學會賣東西。我們在過去的十年以內,傳統零售各種各樣的促銷的想的任何方法,就是怎麼賣東西。所以從賣東西走向服務別人是巨大的變革。

新製造,未來的製造行業已經不是標準化、規模化,而是定制化和智慧化。廣東製造業在未來十年十五年,會受到的衝擊遠遠超過長江三角洲,因為這裡一直以來以加工、標準化、定制化、流水線,這要引起高度重視。

新技術,核心技術未來將不會圍繞以PC為主的晶片、PC的作業系統和資料庫,都會重新顛覆,我一直覺得我們不應該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彎道超車十超九翻,你要想在彎道超車的可能性真不是太大,我要在前面你想超,沒機會,只有在另外的道上超車才有可能,根據大資料、移動互聯網,在整個未來的雲計算、移動作業系統,移動的所有智慧晶片,人工智慧上面,中國是有機會的。

最後是新能源,第一次技術革命的能源是煤,第二次技術革命的能源是石油,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能源主要是資料。社會的變革會越來越大,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是就業的變革,對於新技術的漠視、無視,會搶奪了你的就業。技術創造無數就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