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只有八分鐘的奧斯卡最佳短片,卻看哭了所有人

2018年的奧斯卡, 雖然還隔著三四個月, 但是各種提名入圍的名單都已經出來了。

最近公佈了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名單, 競爭很激烈。

不過, 比起動畫長片, 影Sir一直比較關注奧斯卡動畫短片單元。

把可以用一兩個小時來完整講述的主題, 放在較短時間內呈現, 還要出彩, 難度非常高, 也尤其見功力。

今天推薦的這一部, 是第73屆奧斯卡(2001年)最佳動畫短片單元的獲獎作品。

即使這麼多年過去, 獲獎作品一部接一部, 它也依然是動畫短片門類中的佼佼者——

父與女

Father and Daughter

豆瓣近6萬人打出評分9.2, 已經接近神作標準。

《父與女》全長8分鐘, 沒有一句臺詞, 只有音樂伴奏。

故事的開頭, 是一對父女騎著自行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到了目的地之後, 父親親吻了女兒, 然後走向海邊。

那裡已經有一條船在等待。

父親捨不得女兒, 又返回來抱起女兒, 托著她轉了個圈。

最後, 終於還是劃著船離開了。

女兒只好獨自回家。

後來的女兒, 經常在海邊張望。

然而總是等不到父親回來的身影, 最後帶著失望一個人回去。

無論是颳風。

還是下雨。

海邊都有她等待的身影。

時間一天天過去,女兒大了一些,交到了要好的朋友,時常和朋友們一起騎車出去玩。

路過海邊,她卻一下子沉靜下來,久久不願離去。

夕陽下,她的背影是那麼孤獨和憂傷。

後來,女兒有了戀人,終於不再是一個人。

再後來,女兒又有了家庭。

週末出行,丈夫和孩子在海邊嬉戲。

女兒獨自站在高處遙望遠方,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時間又過去了很多年,女兒已經成了一個老婦人。

大概是很久沒有來了,這一次來到海邊,發現海岸線後退了許多,原本是一片汪洋的地方都變成了陸地。

女兒默默等待了一會,父親依舊沒有回來,她轉身離開。

最後一次來到海邊的時候,女兒已經騎不動自行車了,是推著車來的。

原來是陸地的地方已經長出了高高的蘆葦,女兒試探著走了進去。

順著父親離開的方向。

一直一直向前。

終於在一片空地,發現了父親當年乘坐的小船。

它靜靜躺在那裡,已經等了她許久了。

原來,父親在離開岸邊沒有多久,就發生了意外。

原來,父親不是拋棄了她,而是他已經無法歸來。

瞭解了這一切的女兒像是放下了最後的一點心事,像個孩子一樣蜷縮在父親的小船裡,沉沉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女兒好像聽到了什麼人的呼喚,突然驚醒。

她起身,向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腳步越來越輕快。

人也越來越年輕。

她終於見到了日夜思念的父親。

他們緊緊相擁,不再分離。

從1906年第一部動畫誕生到現在,技術上早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行業巨頭迪士尼爸爸每次推出新作,都能讓人跪下唱征服,並給某乎“中國動畫產業如何落後國外100年”話題提供無數論據。

但動畫不是把技術高峰和視覺奇觀作為終極追求,至少不完全是。

在技術突破熱火朝天的2001年,依然有這樣一部極簡風格的動畫作品問世,並打敗一眾競爭者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項。

沒有語言,卻呈現出完整的情節發展,八分鐘裡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

沒有特寫,卻用樸素的線條勾勒出了真摯的情感,傳達到觀眾的眼前。

導演Michael Dudok de Wit是荷蘭人,他小時候常常騎著自行車在荷蘭遼闊的平原上遊蕩。

他很喜歡這樣的感覺,所以在《父與女》中,除了自行車這一工具反復出現以外,也充滿了寬廣的空間感。

同時他也深受東方藝術的影響,喜歡觀賞書法作品,在“動”與“靜”,“有”和“無”之間拿捏得非常精妙。

觀賞動畫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鉛筆和炭筆畫出的線條和周圍留白的畫面之間清靜的哲學。

乍一看,這部短片講述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

Michael自己也承認,《父與女》的主題——親情,以及“分離”再“相遇”的架構並無新奇之處。

但是這些短板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傑出的作品。

音樂的渲染當然功不可沒,節奏的把握也剛剛好。短短八分鐘的短片信息量並不小,經得起一看再看,每次重看都能發現更多的細節。

父親為什麼離開?沒有人知道。

也許是為了外出謀生,也許就是一次為期幾天的遠行。

短片中沒有講述原因,我們無從得知。

我們看得到的,只有他走的時候對女兒依依不捨,抱了又抱的樣子。

縱然千萬不舍,但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不允許父親留在女兒身邊,所以他離開了,再也沒有回來。

有一種解讀說,父親走向的那片大海其實並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死亡”的象徵。

所以離開的人註定回不來。而活著的人只能一直向著那個方向凝望,無法真正靠近。

老年的女兒發現原來是大海的地方變成了陸地,象徵著她健康狀況開始惡化。但是這個時候,她也還沒有產生走下去尋找父親的念頭。

是等她年紀更大了一些,連自行車也騎不動了的時候,她才坦然無懼地迎向了那片大海。

這裡有個細節。

女兒的自行車大概是太老舊了,立不穩,倒了好幾次。

一開始,她還會去扶起來。

最後一次,她徹底不想管了,隨它去。

這個自行車象徵著她的求生欲或者說對人世的眷戀。

而最後的那一刻,女兒也都徹底放下了。

影片中用四季的變更暗喻女兒人生的不同階段。小孩子的時候是春天,人和草木都是欣欣向榮的,對明天懷揣著期待。

少女時候是夏天,蓬勃熱烈的生命力之下潛藏著等待的焦躁不安。

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後,看上去祥和平靜的人生也染上了秋日的風霜。

直至最後垂垂老矣,皚皚白雪裡的遠方成了心中最後的執念。

“遠方”可能只是父親的一個善意的謊言,目的是讓分離變得比較容易接受。

女兒也正是懷抱著這樣的希望與思念度過了完整的一生。

到最後,女兒在幻覺中變成小孩子,和父親再度相見。

或許正是這個短評裡所說的原因,害怕父親認不出她。

至親至愛離去的痛苦,並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稍減。

只是希望著,在一切長路的盡頭,等所有的苦旅成為過去,我們——

終會重聚。

海邊都有她等待的身影。

時間一天天過去,女兒大了一些,交到了要好的朋友,時常和朋友們一起騎車出去玩。

路過海邊,她卻一下子沉靜下來,久久不願離去。

夕陽下,她的背影是那麼孤獨和憂傷。

後來,女兒有了戀人,終於不再是一個人。

再後來,女兒又有了家庭。

週末出行,丈夫和孩子在海邊嬉戲。

女兒獨自站在高處遙望遠方,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時間又過去了很多年,女兒已經成了一個老婦人。

大概是很久沒有來了,這一次來到海邊,發現海岸線後退了許多,原本是一片汪洋的地方都變成了陸地。

女兒默默等待了一會,父親依舊沒有回來,她轉身離開。

最後一次來到海邊的時候,女兒已經騎不動自行車了,是推著車來的。

原來是陸地的地方已經長出了高高的蘆葦,女兒試探著走了進去。

順著父親離開的方向。

一直一直向前。

終於在一片空地,發現了父親當年乘坐的小船。

它靜靜躺在那裡,已經等了她許久了。

原來,父親在離開岸邊沒有多久,就發生了意外。

原來,父親不是拋棄了她,而是他已經無法歸來。

瞭解了這一切的女兒像是放下了最後的一點心事,像個孩子一樣蜷縮在父親的小船裡,沉沉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女兒好像聽到了什麼人的呼喚,突然驚醒。

她起身,向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腳步越來越輕快。

人也越來越年輕。

她終於見到了日夜思念的父親。

他們緊緊相擁,不再分離。

從1906年第一部動畫誕生到現在,技術上早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行業巨頭迪士尼爸爸每次推出新作,都能讓人跪下唱征服,並給某乎“中國動畫產業如何落後國外100年”話題提供無數論據。

但動畫不是把技術高峰和視覺奇觀作為終極追求,至少不完全是。

在技術突破熱火朝天的2001年,依然有這樣一部極簡風格的動畫作品問世,並打敗一眾競爭者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項。

沒有語言,卻呈現出完整的情節發展,八分鐘裡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

沒有特寫,卻用樸素的線條勾勒出了真摯的情感,傳達到觀眾的眼前。

導演Michael Dudok de Wit是荷蘭人,他小時候常常騎著自行車在荷蘭遼闊的平原上遊蕩。

他很喜歡這樣的感覺,所以在《父與女》中,除了自行車這一工具反復出現以外,也充滿了寬廣的空間感。

同時他也深受東方藝術的影響,喜歡觀賞書法作品,在“動”與“靜”,“有”和“無”之間拿捏得非常精妙。

觀賞動畫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鉛筆和炭筆畫出的線條和周圍留白的畫面之間清靜的哲學。

乍一看,這部短片講述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

Michael自己也承認,《父與女》的主題——親情,以及“分離”再“相遇”的架構並無新奇之處。

但是這些短板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傑出的作品。

音樂的渲染當然功不可沒,節奏的把握也剛剛好。短短八分鐘的短片信息量並不小,經得起一看再看,每次重看都能發現更多的細節。

父親為什麼離開?沒有人知道。

也許是為了外出謀生,也許就是一次為期幾天的遠行。

短片中沒有講述原因,我們無從得知。

我們看得到的,只有他走的時候對女兒依依不捨,抱了又抱的樣子。

縱然千萬不舍,但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不允許父親留在女兒身邊,所以他離開了,再也沒有回來。

有一種解讀說,父親走向的那片大海其實並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死亡”的象徵。

所以離開的人註定回不來。而活著的人只能一直向著那個方向凝望,無法真正靠近。

老年的女兒發現原來是大海的地方變成了陸地,象徵著她健康狀況開始惡化。但是這個時候,她也還沒有產生走下去尋找父親的念頭。

是等她年紀更大了一些,連自行車也騎不動了的時候,她才坦然無懼地迎向了那片大海。

這裡有個細節。

女兒的自行車大概是太老舊了,立不穩,倒了好幾次。

一開始,她還會去扶起來。

最後一次,她徹底不想管了,隨它去。

這個自行車象徵著她的求生欲或者說對人世的眷戀。

而最後的那一刻,女兒也都徹底放下了。

影片中用四季的變更暗喻女兒人生的不同階段。小孩子的時候是春天,人和草木都是欣欣向榮的,對明天懷揣著期待。

少女時候是夏天,蓬勃熱烈的生命力之下潛藏著等待的焦躁不安。

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後,看上去祥和平靜的人生也染上了秋日的風霜。

直至最後垂垂老矣,皚皚白雪裡的遠方成了心中最後的執念。

“遠方”可能只是父親的一個善意的謊言,目的是讓分離變得比較容易接受。

女兒也正是懷抱著這樣的希望與思念度過了完整的一生。

到最後,女兒在幻覺中變成小孩子,和父親再度相見。

或許正是這個短評裡所說的原因,害怕父親認不出她。

至親至愛離去的痛苦,並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稍減。

只是希望著,在一切長路的盡頭,等所有的苦旅成為過去,我們——

終會重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