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雙11觀察,七大啞趨勢改變社會

2017年的11月11日, 和前幾年的一樣, 整個中國都籠罩在購物消費的狂歡氣氛中, 除去那些紛紛擾擾的資料之爭, 我們不得不看到中國社會零售的前進步伐與節奏。

沒有必要咬文嚼字, 我們簡單的總結了七個中國消費市場趨勢, 希望能管中窺豹, 在這個新時代裡解決我們社會的基本矛盾。

1、節日已經固化為文化符號

到了11月11日, 全國各地、線上線下、電商商超、製造業與零售業、服務業, 幾乎全民都行動了起來, 這不就是節日的氣象嗎?

可以這樣說, 不管以後阿裡巴巴還做不做雙11的促銷活動, 這個節日已經留下來了,

天時地利人和都占全了, 每年的11.11都會成為購物節, 已經是一個文化符號, 消除不了。

2、從關注線上轉而關注線下

阿裡巴巴第一次組織現場的記者參觀上海的商場, 不同類型的實體店組織了不同形式的新零售活動, 應該算是各種嘗試, 等待總結出成功經驗之後全面普及。

包括阿裡巴巴、京東、蘇寧等在內的零售企業都在從線上轉為關注線下, 實體店的人流回歸不僅正在成為現實, 也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和人性。

3、雲計算極限測試再創新記錄

我們一直在說, 阿裡巴巴在雙11的主要目的不是銷售, 而是練兵和演示, 對內完善自身的系統能力, 對外展示自己的雲服務水準, 以前很多人不信。 現在, 馬雲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直接說出來,

還是有很多人以為他是在開玩笑。

當然, 這種測試與磨合不僅僅是雲計算, 也包括物流系統與線上線下的新模式探索, 這種極限測試與春運一樣, 將構成中國社會與國防動員能力的基礎, 也是國家實力的體現。

4、大電商增速有限, 小電商份額提升

雖然阿裡巴巴和京東的資料很亮眼, 但整體的市場份額卻不升反降, 這也符合商業發展的規律, 畢竟很少有人會執著的只選擇一個商場來購物。

通過並不權威的資料來看, 蘇甯、亞馬遜中國、唯品會等的業績增長都不小, 超過了巨頭, 由此來看, 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潛力還很大, 至少持續3-5年沒有問題, 大家還都是在搶增量市場, 而非零和遊戲的存量。 不管是客單價的提高還是活躍用戶數的增長,

都依然可以期待。 當然了, 所有的電商企業都得為幾年之後的事情著手準備, 否則一定會落伍。

6、快已普及, 不能成為決勝要素

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 這次的雙111期間, 幾大電商對物流速度的宣傳少了很多, 都不再特別強調第一單或者有多快。 這個情況的背後是中國整體物流水平的提升, 在目前的技術水準和社會治理條件下, 已經幾乎到了極限。 我們逐漸會明白, 很多時候真的沒有必要那麼快。 慢生活不好?

7、全球買全球購還需要培養習慣

與國內雙11已經存在了九年不同, 海外市場的開拓還處在初級階段, 在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完成與消費者教育實現之後, 明年會有一個大的躍升,

而真正的雙11遍全球可能需要等待到2019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