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魚(語)”當到大海裡

打“魚(語)”當到大海裡

1 孩子剛上一年級, 雙休要做兩套題

朋友的孩子上一年級, 除了學校發的各種教輔材料、老師佈置的作業外, 朋友買了好幾套活頁試題。 給孩子規定, 每個雙休必須要做完兩套語文試卷。

朋友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學好語文, 其實, 這種做法, 不要說孩子語文考試不一定得高分, 就算次次考滿分, 孩子的語文也不見得就學得好, 不僅沒學好, 隨著年級的升高一定會越來越差!

2語文任務有兩個, 工具人文相融合

“語文”從小了說是學校的一本課程, 從大了說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語言與文字。

學校的語文課的目的和根本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熟練運用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語言和文字, 當然, 不言而喻, 在這個過程中要承襲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文化, 陶冶自己的情操, 提升自己的修養。 因此, 語文教學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一個人要學習語文, 當然都會從識字開始, 通過文章進行學習的。 不識字, 無法讀文, 離開文, 字便毫無意義。 識字越多, 閱文越暢, 閱文越多, 識字便會更多, 對字義的理解也就越深、越透, 二者相輔相成。

能識字, 會閱讀, 才掌握了語文這個工具, 而字詞句段篇章不只是字元的枯燥組合, 都是有所表義的, 是有生命的, 在掌握這個工具的過程中, 人們自然會被其中的人文性所濡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 孩子的語文學習, 其實就是閱讀的學習, 只有在一定量的閱讀基礎上, 孩子的語文素養才會產生質的飛躍。

3課本不過是例子, 課外閱讀才有益

但是, 多年來,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為了讓孩子考個高分, 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是把孩子的語文學習限定在了“課本”這個狹小的圈子裡, 將“語文只不過是個例子”觀念拋到九霄雲外, 將課本之外的書籍視為“閒書”, 將孩子看“課外書”視為不務正業, 將語文學習變成了語文做題, 甚至連作文也有了“作文範本”“作文十式”一類固定模式。 原來說話很溜的孩子, 學了十幾年語文後, 話都不會說了, 至於作文, 更是無從落筆!更有甚者, 有的孩子連字都不太會寫了!

這其中的緣故, 都是我們將孩子的語文學習圈在試卷裡造成的。

4課本是個小池塘, 要捉“大語”到海洋

大家都知道, 小河裡不會有大魚, 大魚都在大海裡, 大海裡不僅有大魚, 更有很多的魚, 還有海豹、海獅和巨鯨,

要想多打魚, 打大魚, 那是非到大海裡去不可的!

孩子的語文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孩子, 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孩子, 千萬別把他們圈到語文課本, 語文試卷的小池塘裡, 要想讓學生學到真正的語文, 唯有把學生多讀書, 讀好書, 讓孩子在“大閱讀”的海洋中暢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