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碳市場來了

我國即將啟動的碳交易市場, 應該按照政府積極引導、尊重市場規律、統一制度規範、逐步擴大完善的原則建立。

今年, 我國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這將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是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發展的重大舉措, 意義深遠。 此前, 我國參與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合作、開展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在探索利用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進行了多方面嘗試。

總結回顧我國應對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歷程,

吸取國內外碳市場建設的經驗和教訓, 對於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制度設計和完善, 保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順利啟動和運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碳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始於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展機制。 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 我國制定了清潔發展機制專案管理辦法, 開發了方法學, 組織了能力建設活動。 我國的企業表現出參與碳減排的熱情, 截至2017年7月, 全球共註冊清潔發展機制項目7777個, 其中來自中國的項目數量占比接近50%。

為鼓勵、支援有關企業和社會組織, 特別是沒有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任務的企業主動參與減排活動,

2012年, 國家發改委出臺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建立了自願減排交易登記註冊系統和資訊發佈制度, 推動自願減排交易活動。 截至2017年6月, 中國共備案了1047個自願減排項目, 其中超過85%來自可再生能源項目, 累計備案減排量超過7000萬噸。

從2011年起, 我國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通過試點探索了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政策制度設計, 初步形成了相關政策、交易體系和碳排放交易市場, 初步發揮了發現碳價格作用。 通過在碳排放交易試點地區建立抵消機制, 允許企業使用部分自願減排量完成履約義務, 降低了控排企業的減排成本。

碳市場機制的建立和應用提高了政府部門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設計和運用市場機制的能力,

激發了了企業界參與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積極性、主動性, 增進了企業的碳減排和碳資產意識, 培育了溫室氣體排放技術諮詢、核查、交易等方面的協力廠商機構;市場機制的運用, 還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籌集了部分資金。

目前, 碳排放交易市場已經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應用, 其中既有像歐盟這樣的跨國市場, 也有像北美這樣的區域性市場。 實踐證明, 碳排放交易可以成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手段。

啟動全國碳市場應注意的問題

我國碳排放交易試點的運行實踐, 充分表明在我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是可行的、有效的。 在取得成效的同時, 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運行也存在一些問題,

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在我國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

首先, 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不能過多依賴傳統的行政命令手段, 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 在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要求下, 實現政府職能轉變, 從過去的行政審批向放、管、服轉變。 在此過程中, 如何更好的利用市場機制建設全國統一的碳市場, 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其次, 在建設全國碳市場進程中, 必須處理好一系列重大關係, 包括經濟發展與減碳的關係, 市場與政府的關係,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試點市場與全國市場的關係等等。

再次,

從現有建設全國碳市場的基礎和條件來看, 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對於一個由政府政策創建的市場, 政府的引導作用既體現在對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的設計上, 也體現在對市場運行的監管上;二是要尊重市場運行規律, 發揮市場機制在碳排放空間配置方面的作用, 儘量減少政府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作的直接干預;三是要遵守統一的制度規範, 在政策法規、制度框架、技術規範、支撐體系等方面形成統一的市場;四是要循序漸進, 分步實施。 歐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自建立起十多年來仍處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 我國建立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範圍會更廣, 交易規模會更大, 市場複雜性也會加深。因此,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將是一個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按照分步實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途徑分階段來實施。

還有,建設和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政府、企業、協力廠商服務機構等都面臨多方面、大量而艱巨的任務。在基本制度建設方面,要建設和完善穩定的政策法規體系、良好的政策環境、嚴格有效的監管機制和具體的技術規範;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建設和完善碳排放交易系統、註冊登記系統、清算系統和交易平臺,建設和完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報告制度;在基礎體系建設方面,要建設和完善交易體系、監管體系、市場服務體系、碳金融體系等;在基礎能力建設方面,要提升企業、政府、協力廠商機構等相關方參與和管理碳市場的能力。

石化企業亟待提高碳交易能力

我國即將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作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我國能源企業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對準備參與碳排放交易的企業來說,最擔心的是企業成本會不會增加,會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而碳排放交易手段恰好可以解決企業的關注,賦予企業更大的靈活性,使企業以比較小的成本完成減排任務。同時,碳排放市場還可以促進生產要素和市場要素從高碳企業向低碳企業流動,促進能源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從某種意義上說,碳金融的發展也可以成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助推企業發展的手段。

從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7個省市來看,石化企業積極參與了試點,不少企業建立了專門的碳交易部門負責碳交易和碳資產管理相關工作,在碳市場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為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我國已經開展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建設。根據規定,年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石油化工企業被納入國家碳排放報告體系,需要每年對自己的排放情況進行統計、核算。

低碳發展是能源轉型的方向。儘管目前全國碳市場尚未正式啟動,還未公佈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和企業名單,但對石油化工企業來說,仍應在主動參與全國碳市場相關政策和制度設計的同時,理解和把握碳排放交易相關制度,積極建立企業內部碳排放和碳資產管理制度支援系統,加快培養專業人員,管好和用好碳資產,提升企業在碳排放交易和碳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便未來能夠積極利用碳市場提供的機遇,進一步做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

(作者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市場複雜性也會加深。因此,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將是一個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按照分步實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途徑分階段來實施。

還有,建設和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政府、企業、協力廠商服務機構等都面臨多方面、大量而艱巨的任務。在基本制度建設方面,要建設和完善穩定的政策法規體系、良好的政策環境、嚴格有效的監管機制和具體的技術規範;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建設和完善碳排放交易系統、註冊登記系統、清算系統和交易平臺,建設和完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報告制度;在基礎體系建設方面,要建設和完善交易體系、監管體系、市場服務體系、碳金融體系等;在基礎能力建設方面,要提升企業、政府、協力廠商機構等相關方參與和管理碳市場的能力。

石化企業亟待提高碳交易能力

我國即將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作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我國能源企業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對準備參與碳排放交易的企業來說,最擔心的是企業成本會不會增加,會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而碳排放交易手段恰好可以解決企業的關注,賦予企業更大的靈活性,使企業以比較小的成本完成減排任務。同時,碳排放市場還可以促進生產要素和市場要素從高碳企業向低碳企業流動,促進能源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從某種意義上說,碳金融的發展也可以成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助推企業發展的手段。

從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7個省市來看,石化企業積極參與了試點,不少企業建立了專門的碳交易部門負責碳交易和碳資產管理相關工作,在碳市場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為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我國已經開展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建設。根據規定,年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石油化工企業被納入國家碳排放報告體系,需要每年對自己的排放情況進行統計、核算。

低碳發展是能源轉型的方向。儘管目前全國碳市場尚未正式啟動,還未公佈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和企業名單,但對石油化工企業來說,仍應在主動參與全國碳市場相關政策和制度設計的同時,理解和把握碳排放交易相關制度,積極建立企業內部碳排放和碳資產管理制度支援系統,加快培養專業人員,管好和用好碳資產,提升企業在碳排放交易和碳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便未來能夠積極利用碳市場提供的機遇,進一步做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

(作者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