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日本因捕鯨在世界聲名狼藉,中國絕不能因魚翅、象牙毀了名聲

鯨魚, 哺乳類動物, 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 無法養殖, 由於環境惡化和人類的大量捕殺, 一些大型鯨魚由於經濟價值高而被廣泛捕獵, 許多鯨類瀕臨滅絕。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規定從1986年開始禁止商業捕鯨。

日本是全世界範圍內, 為數不多的幾個利用IWC決議漏洞, 打著“科研”幌子, 依然大肆捕鯨的國家之一。

(視覺中國圖)

法新社9號報導, 由日本“日新丸”號率領的5艘捕鯨船當天離開東京港口, 前往南極進行一年一度的狩獵之旅, 這次計畫獵殺333頭小須鯨。 日本漁業機構稱, 這一活動將持續到明年3月, 捕鯨的目的是研究鯨的行為活動。

日本一直都宣稱需要“以科研為目的”的捕鯨活動, 以便更好地瞭解鯨群的遷徙、進食等習性。 儘管動物保護人士指出“並不需要通過捕鯨來開展研究”, 但日本政府依然從去年開始, 就給捕鯨組織提供十億日元資金支持。

(一艘日本捕鯨船用漁叉獵鯨 視覺中國圖)

其實近年來日本國內吃鯨魚肉的比例已經開始下降, 但整個國家對捕鯨這件事的態度, 依然十分冷漠。

對普通人來講, 他們不在乎。 2012年, 日本研究中心面向全國展開了一項1200人的調查, 其中26.8%的人認為日本應該繼續捕鯨,

只有18.5%的人表示捕鯨活動應該停止, 而其餘54.7%則表示無所謂。

對日本漁民來講, 他們認為“鯨魚只是魚類之一, 鯨魚也主要是作為一種食物而存在”, 所以, 他們無法理解國際社會對他們捕鯨的指責。

對日本官方來講, 他們是支持捕鯨的。 “公約只是嚴格禁止世界各國進行商業捕鯨, 但並未禁止‘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的捕鯨活動。 ”曾任日本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的井出敬二表示, 把鯨肉當作食品投放在市場上, 這和“科學捕鯨”並不矛盾。

然而, 根據最近媒體報導, 所謂的“為了做科研”, 其實只不過是日本捕鯨業與政商界之間千絲萬縷利益關聯的“遮羞布”。

首先, 是所謂的“研究機構”與銷售機構之間存在共同的領導人。

受委託進行調查捕鯨的, 是“日本鯨類研究所”和“共同船舶株式會社”, 前者負責調查, 後者負責捕鯨和銷售鯨肉, 這兩個機構辦公地點在同一座大樓的同一層, 而且“共同船舶株式會社”的社長, 正是“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理事。

其次, 政府部門官員持有銷售捕鯨獲得的大部分利益。

調查捕鯨是日本農林水產省及其下屬部門水產廳的利益, “日本鯨類研究所”每年接受水產廳補貼, 水產廳官員退休後也會到研究所任職。 最近5年, 前水產廳的多名官員年收入達到上千萬日元, 共同船舶株式會社97%的股份, 由農林水產省主管的5個財團法人所有。

鯨魚作為無法養殖的野生動物,很多品種瀕臨滅絕,但日本卻為了一己私利,長期做著這種這種越境的、不受監管的大型捕殺行為。曾有調查顯示,儘管南極小須鯨目前處於“無危”狀態,不過,通過分析1978-1991年和1991-2004年兩個時期的資料,如今小須鯨的數量減少了60%以上,而這與日本的捕鯨行徑脫不了關係。

除了鯨魚,海豚也是日本人的“美食”之一。

2009年,美國攝影師、紀錄片導演路易·皮斯霍斯和動物保護人士查德·奧巴瑞一起,共同展開了一個在極為隱蔽且危險的狀態下進行的偷拍任務,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日本太地町的一個海灣——這裡每年有超過20000只海豚被獵殺——拍攝到當地漁民捕殺海豚和鯨魚的經過,並製作成紀錄片《海豚灣》。

紀錄片中提到,日本國內約有近80家水族館,其中近半數的園館飼養著鯨類,被抓來的海豚通常在兩年裡都會死去。而落選的海豚,成了市民的盤中餐。5000噸海豚肉出現在日本市場上,大多數普通市民卻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吃過海豚肉,因為包裝上寫的是鯨魚肉。

拍攝到的畫面讓攝影團隊徹底震驚了。屠殺開始後,藍綠的海水瞬間變成觸目的紅色,海豚的哀叫從有到無,只剩下日本漁民的笑談,海豚的屍體在水中浮上浮下。

《海豚灣》獲得過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影片發起人查德·奧巴瑞曾在2015年被日本警方以未攜帶護照為由逮捕。

查德·奧巴瑞曾經是著名的海豚訓練師,他一個人發展出了整個海豚表演這個遊樂專案,然而,當他圈養的一條海豚去世後,他意識到,這種行為將對生物生態帶來嚴重危害,於是,他“用10年時間參與了馴養海豚的事業,隨後用35年時間來反對和摧毀它”。

他剪斷鐵絲網釋放海豚;他曾把電視機和海豚屍體的畫像綁在一起,背在身上闖入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場;他也曾經坐在潛水艇炮彈上面,抗議炮彈對海洋動物的危害。

為了海豚,他什麼都不怕;為了海豚,他也在世界各地不斷被捕,原因是侵犯別人私有財產——海豚。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也被國際社會認為做過很多破壞生物生態平衡的事情,曾有調查顯示,每一年大陸人民都會買走90%的魚翅製品;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翅貿易中心;廣東、福建、香港和中國其他南方沿海城市都是魚翅消費的主力軍。

而這些行為,對鯊魚的生存造成了最大的威脅。因為被切掉魚鰭再丟回海裡的鯊魚,無法自由遊動,最終會因失血過多、壓力、窒息等原因慢慢的死掉。

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國人的觀念中,吃魚翅是身份的體現和象徵,魚翅在中國也的確賣出過高價。野生救援協會的活動人士亞曆克斯·霍福德也表示:“科學家估計,每年有7300萬條鯊魚的鰭被用於製作魚翅湯,絕大多數魚翅交易的目的地是中國。”

但近年來,隨著國人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中國已經開始從各方面減少對魚翅的買賣和食用。

從2012年起,南京市內五星級酒店開始陸續全面停售魚翅類菜品,餐飲行業市場每年消耗的魚翅量從之前的50噸左右減少到現在的年消耗量不到1噸。

2013年,作為反腐和反對鋪張浪費行動的一部分,政府禁止在官方宴請中食用魚翅湯。

2017年年初,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成為中國內地首個禁止運輸魚翅的航空公司,隨後,南方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陸續宣佈禁運魚翅,自此,內地的三大航空公司將全面實現鯊魚魚翅禁運。

姚明、劉謙等眾多明星也都拍攝過反魚翅的公益廣告。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保護野生動物的路上,還要繼續前行。

今年3月底,網友發現珠海街頭有漁民當場宰殺售賣海豚,隨後相關部門檢定被宰殺的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漁民也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9月初,一艘中國漁船“福遠漁冷999”在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海洋保護區被截獲,工作人員在船上發現了大量鯊魚,其中還有禁捕的保護物種和幼鯊。這艘中國漁船成為厄瓜多爾在保護區截獲的最大違法漁船。而船上的那些鯊魚,是從兩艘臺灣船隻上收購的。

最後的結果是,包括船長在內的中國船員,被判處了1-4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罰款數額達到490萬美元;這艘船也被拍賣。

而在保護區運輸鯊魚的行為,也引起了當地民眾的抗議,他們舉行了大規模的遊行,為鯊魚“守喪三天”,一款寫著“Save a shark,eat a Chinese”(救一條鯊魚,吃一個中國人)的T恤正在熱賣。

象牙是導致大象被獵殺、瀕臨滅絕的最重要原因。

今年29歲的黃泓翔復旦畢業,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職業,遠赴非洲臥底,假扮中國買家,參與抓捕象牙犀牛角貿易走私犯,整個行為被拍攝成紀錄片《象牙遊戲》,入圍第89屆奧斯卡。

在片中,黃泓翔提到過,關於象牙,中國的國際名聲很臭,外國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象牙買賣,助長了非洲的大象偷獵行為的猖獗。

而黃泓翔要為中國正名,“我們是站在正義一邊的。”

事實上,為了杜絕象牙貿易和走私,中國也一直在努力。

國務院辦公廳在2016年12月30日下發規定,為加強對象的保護,打擊象牙非法貿易,分期分批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2017年3月31日前,先行停止一批象牙定點加工單位和定點銷售場所的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2017年12月31日前將全面停止。

或許有人會認為,日本既然可以如此明目張膽的捕殺鯨魚、海豚,那中國人為什麼要禁止自己吃魚翅、進行象牙貿易呢?

對此,暢讀小曆想說的是,無論是哪國人,破壞生態生物平衡的行徑都應該被譴責,被禁止,而且,日本因捕鯨已經在國際社會上聲名狼藉,我們更沒必要與他們相提並論。

更重要的一點,人類作為站在食物鏈頂層的生物,已經有太多的“特權”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對其他生物“予取予求”,對野生、無法養殖的珍惜動物的獵殺如果不被禁止,最終會反噬到人類自己身上。

保護珍惜動物不因人為原因而滅絕,是我們保護生態平衡、為子孫後代的延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鯨魚作為無法養殖的野生動物,很多品種瀕臨滅絕,但日本卻為了一己私利,長期做著這種這種越境的、不受監管的大型捕殺行為。曾有調查顯示,儘管南極小須鯨目前處於“無危”狀態,不過,通過分析1978-1991年和1991-2004年兩個時期的資料,如今小須鯨的數量減少了60%以上,而這與日本的捕鯨行徑脫不了關係。

除了鯨魚,海豚也是日本人的“美食”之一。

2009年,美國攝影師、紀錄片導演路易·皮斯霍斯和動物保護人士查德·奧巴瑞一起,共同展開了一個在極為隱蔽且危險的狀態下進行的偷拍任務,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日本太地町的一個海灣——這裡每年有超過20000只海豚被獵殺——拍攝到當地漁民捕殺海豚和鯨魚的經過,並製作成紀錄片《海豚灣》。

紀錄片中提到,日本國內約有近80家水族館,其中近半數的園館飼養著鯨類,被抓來的海豚通常在兩年裡都會死去。而落選的海豚,成了市民的盤中餐。5000噸海豚肉出現在日本市場上,大多數普通市民卻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吃過海豚肉,因為包裝上寫的是鯨魚肉。

拍攝到的畫面讓攝影團隊徹底震驚了。屠殺開始後,藍綠的海水瞬間變成觸目的紅色,海豚的哀叫從有到無,只剩下日本漁民的笑談,海豚的屍體在水中浮上浮下。

《海豚灣》獲得過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影片發起人查德·奧巴瑞曾在2015年被日本警方以未攜帶護照為由逮捕。

查德·奧巴瑞曾經是著名的海豚訓練師,他一個人發展出了整個海豚表演這個遊樂專案,然而,當他圈養的一條海豚去世後,他意識到,這種行為將對生物生態帶來嚴重危害,於是,他“用10年時間參與了馴養海豚的事業,隨後用35年時間來反對和摧毀它”。

他剪斷鐵絲網釋放海豚;他曾把電視機和海豚屍體的畫像綁在一起,背在身上闖入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場;他也曾經坐在潛水艇炮彈上面,抗議炮彈對海洋動物的危害。

為了海豚,他什麼都不怕;為了海豚,他也在世界各地不斷被捕,原因是侵犯別人私有財產——海豚。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也被國際社會認為做過很多破壞生物生態平衡的事情,曾有調查顯示,每一年大陸人民都會買走90%的魚翅製品;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翅貿易中心;廣東、福建、香港和中國其他南方沿海城市都是魚翅消費的主力軍。

而這些行為,對鯊魚的生存造成了最大的威脅。因為被切掉魚鰭再丟回海裡的鯊魚,無法自由遊動,最終會因失血過多、壓力、窒息等原因慢慢的死掉。

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國人的觀念中,吃魚翅是身份的體現和象徵,魚翅在中國也的確賣出過高價。野生救援協會的活動人士亞曆克斯·霍福德也表示:“科學家估計,每年有7300萬條鯊魚的鰭被用於製作魚翅湯,絕大多數魚翅交易的目的地是中國。”

但近年來,隨著國人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中國已經開始從各方面減少對魚翅的買賣和食用。

從2012年起,南京市內五星級酒店開始陸續全面停售魚翅類菜品,餐飲行業市場每年消耗的魚翅量從之前的50噸左右減少到現在的年消耗量不到1噸。

2013年,作為反腐和反對鋪張浪費行動的一部分,政府禁止在官方宴請中食用魚翅湯。

2017年年初,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成為中國內地首個禁止運輸魚翅的航空公司,隨後,南方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陸續宣佈禁運魚翅,自此,內地的三大航空公司將全面實現鯊魚魚翅禁運。

姚明、劉謙等眾多明星也都拍攝過反魚翅的公益廣告。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保護野生動物的路上,還要繼續前行。

今年3月底,網友發現珠海街頭有漁民當場宰殺售賣海豚,隨後相關部門檢定被宰殺的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漁民也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9月初,一艘中國漁船“福遠漁冷999”在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海洋保護區被截獲,工作人員在船上發現了大量鯊魚,其中還有禁捕的保護物種和幼鯊。這艘中國漁船成為厄瓜多爾在保護區截獲的最大違法漁船。而船上的那些鯊魚,是從兩艘臺灣船隻上收購的。

最後的結果是,包括船長在內的中國船員,被判處了1-4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罰款數額達到490萬美元;這艘船也被拍賣。

而在保護區運輸鯊魚的行為,也引起了當地民眾的抗議,他們舉行了大規模的遊行,為鯊魚“守喪三天”,一款寫著“Save a shark,eat a Chinese”(救一條鯊魚,吃一個中國人)的T恤正在熱賣。

象牙是導致大象被獵殺、瀕臨滅絕的最重要原因。

今年29歲的黃泓翔復旦畢業,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職業,遠赴非洲臥底,假扮中國買家,參與抓捕象牙犀牛角貿易走私犯,整個行為被拍攝成紀錄片《象牙遊戲》,入圍第89屆奧斯卡。

在片中,黃泓翔提到過,關於象牙,中國的國際名聲很臭,外國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象牙買賣,助長了非洲的大象偷獵行為的猖獗。

而黃泓翔要為中國正名,“我們是站在正義一邊的。”

事實上,為了杜絕象牙貿易和走私,中國也一直在努力。

國務院辦公廳在2016年12月30日下發規定,為加強對象的保護,打擊象牙非法貿易,分期分批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2017年3月31日前,先行停止一批象牙定點加工單位和定點銷售場所的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2017年12月31日前將全面停止。

或許有人會認為,日本既然可以如此明目張膽的捕殺鯨魚、海豚,那中國人為什麼要禁止自己吃魚翅、進行象牙貿易呢?

對此,暢讀小曆想說的是,無論是哪國人,破壞生態生物平衡的行徑都應該被譴責,被禁止,而且,日本因捕鯨已經在國際社會上聲名狼藉,我們更沒必要與他們相提並論。

更重要的一點,人類作為站在食物鏈頂層的生物,已經有太多的“特權”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對其他生物“予取予求”,對野生、無法養殖的珍惜動物的獵殺如果不被禁止,最終會反噬到人類自己身上。

保護珍惜動物不因人為原因而滅絕,是我們保護生態平衡、為子孫後代的延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