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患病爸爸打工掙錢供她上大學 堅持長跑磨練意志是為將來有作為

19歲的陳水杏, 是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二的女學生, 她從小學的短跑, 再到初中1000米, 再到高中市運會的3000米, 陳水杏一直在超越自我。

11月12日“2017年蘭州新區半程馬拉松賽”中她成功挑戰21公里的長跑比賽。

11月12日, 陳水杏早晨五點起床。 今天對她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第一次挑戰21公里的長跑比賽。 陳水杏是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二的學生, 從小學被教練選中練短跑, 再到高中蟬聯三年1000米冠軍,

再到大學在新生運動會上一展身手, 長跑一直都是她的拿手好戲, 但是這次長跑之前她卻有點小緊張。 陳水杏是來自廣西貴港的, 小時候特別懂事, 每天放學回家幫助奶奶拎水澆菜、進山背柴, 從小就鍛煉了強健的體魄。

來自廣西貴港的陳水杏剛到蘭州的時候不能適應蘭州的高海拔,

一邊的耳朵還會有耳鳴, 導致開學軍訓的時候她常常聽不清楚教官的口令。 在蘭州已經待了一年多了, 她仍不能適應蘭州的氣候, 紙巾是她長跑必備的東西, 一小支唇膏也是她隨身攜帶的小東西。

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南方女生看起來文文靜靜, 暗地裡卻存著一股韌勁兒。 初中的時候班主任讓大家一起跑早操, 幫助她養成了跑步的習慣;初三時學校舉辦停辦已久的校運會, 她是1000米殺出的黑馬;在高一的時候, 在校運會長跑中奪冠的她被選拔去參加市運會。 她說自己跑步是比較隨性, 但是不是隨意。 大學時候加入校田徑隊, 她覺得任務量過重的時候會選擇完成任務之後再找隊長開玩笑抱怨幾句。

賽跑前, 陳水杏在排隊等廁所的間隙和遠在廣東務工的媽媽視頻通話。 這次參加半程馬拉松, 她都沒來得及告訴爸爸媽媽, 媽媽在螢幕的另一端為她加油。 陳水杏來自廣西貴港的一個小山村, 她的童年是和奶奶還有兩個弟弟一起度過的, 媽媽和爸爸在廣東務工, 爸爸檢查出患有腎結石, 但是為了奶奶、她和弟弟的生活學習, 爸爸選擇不動手術, 因為動了手術就沒辦法幹重活了。

早晨的溫度還有點低,但是想到長跑,她還是咬咬牙脫掉了羽絨服,只在參賽服下穿了一件貼身毛衣。陳水杏說跑步能夠鍛煉她的意志力,這也是她大二還要留在院田徑隊的原因。當初一起加入田徑隊的夥伴一個個不再堅持跑步,陳水杏依然選擇留下,她說:“像我的家庭條件,將來做什麼事情不需要意志力呢?跑步應該是我磨練意志力的一種方式吧。”

跑步已經變成了陳水杏的一種生活方式,她說她想像不出自己哪段時間會不跑步,她應該會一直跑下去。因為跑步,她結識了一群有相同愛好的夥伴,其中包括自己的競爭對手。高三的校運會時,她差點不能蟬聯1000米的冠軍,回憶起那次1000米,她說是有驚無險:“你知道嗎,我後面的第二名她竟然光腳跑步,完全聽不到一點聲響,我還以為她遠呢,結果就在我身後。”

陳水杏在長跑的時候都要聽歌,各種風格的歌曲她都聽。從小到大中長跑拿獎不斷的陳水杏,在這次半程馬拉松之前擔心不能在關門時間前到達每個節點。從小學的短跑,再到初中1000米,再到高中市運會的3000米,陳水杏一直在超越自我。在這次半程馬拉松賽之前,她還到甘肅臨夏和定西參加過兩次五公里跑。這次她將挑戰21公里。

來自蘭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大一新生盧銘也很熱愛長跑。在高三的時候,因為課業緊張,他選擇跑步作為課餘時間的放鬆活動。“高三十點半晚自習結束之後就在操場一圈圈跑步。”蘭州新區半程馬拉松對他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這麼長距離的比賽。

肖梓祥是盧銘的老鄉和同級同學,他同樣是蘭州大學飛馬跑團的成員。他和盧銘一起來參加本次半程馬拉松比賽,只不過他選擇的是五公里跑,開跑後二十六分鐘,肖梓祥完賽。肖梓祥跑步的原因之一是為了保持體重,但是他有個擔心“真正跑馬拉松跑的好的人都很瘦很瘦,那樣比較難看,我不會瘦成那樣吧。”

陳水杏跑過第一圈時,超過了一名男子。在開跑後的一個多小時,她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情況,大腿小腿都很難受,她走走停停了一會兒之後,情況才有所好轉。“長跑很考驗意志力的,它能夠考驗你在面對一件你熱愛但比較困難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毅力做下去。”陳水杏說,她在跑後半程的時候已經完全是憑著意志力在跑步了。

離終點還有三千米時,盧銘開始衝刺,在衝刺的時候他比起大拇指,對著鏡頭扮鬼臉。沖過終點,盧銘還是有說有笑,但在某個瞬間,他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來自廣東的他還不太能適應甘肅的氣候。雖然身體不適,但是盧銘表示跑完之後就兩個字:“舒爽!”在跑到十五公里左右,他的膝蓋十分難受,有兩個志願者過來跟他一起揉膝蓋,他說這是讓他特別感動的事情。

陳水杏跑完半馬後,已經全身濕透了。看到還發放羊肉湯,她十分開心。她從身上取下大會發放的浴巾,端著羊肉湯,準備邊喝邊曬曬太陽。她開玩笑地說害怕老了跑不動,很多事情還是要趁年輕去做。完成半程馬拉松是她人生的小目標之一,她說她還要報名明年的蘭州國際馬拉松。杜莉華 報導攝影,史曉英 文字編審。

早晨的溫度還有點低,但是想到長跑,她還是咬咬牙脫掉了羽絨服,只在參賽服下穿了一件貼身毛衣。陳水杏說跑步能夠鍛煉她的意志力,這也是她大二還要留在院田徑隊的原因。當初一起加入田徑隊的夥伴一個個不再堅持跑步,陳水杏依然選擇留下,她說:“像我的家庭條件,將來做什麼事情不需要意志力呢?跑步應該是我磨練意志力的一種方式吧。”

跑步已經變成了陳水杏的一種生活方式,她說她想像不出自己哪段時間會不跑步,她應該會一直跑下去。因為跑步,她結識了一群有相同愛好的夥伴,其中包括自己的競爭對手。高三的校運會時,她差點不能蟬聯1000米的冠軍,回憶起那次1000米,她說是有驚無險:“你知道嗎,我後面的第二名她竟然光腳跑步,完全聽不到一點聲響,我還以為她遠呢,結果就在我身後。”

陳水杏在長跑的時候都要聽歌,各種風格的歌曲她都聽。從小到大中長跑拿獎不斷的陳水杏,在這次半程馬拉松之前擔心不能在關門時間前到達每個節點。從小學的短跑,再到初中1000米,再到高中市運會的3000米,陳水杏一直在超越自我。在這次半程馬拉松賽之前,她還到甘肅臨夏和定西參加過兩次五公里跑。這次她將挑戰21公里。

來自蘭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大一新生盧銘也很熱愛長跑。在高三的時候,因為課業緊張,他選擇跑步作為課餘時間的放鬆活動。“高三十點半晚自習結束之後就在操場一圈圈跑步。”蘭州新區半程馬拉松對他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這麼長距離的比賽。

肖梓祥是盧銘的老鄉和同級同學,他同樣是蘭州大學飛馬跑團的成員。他和盧銘一起來參加本次半程馬拉松比賽,只不過他選擇的是五公里跑,開跑後二十六分鐘,肖梓祥完賽。肖梓祥跑步的原因之一是為了保持體重,但是他有個擔心“真正跑馬拉松跑的好的人都很瘦很瘦,那樣比較難看,我不會瘦成那樣吧。”

陳水杏跑過第一圈時,超過了一名男子。在開跑後的一個多小時,她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情況,大腿小腿都很難受,她走走停停了一會兒之後,情況才有所好轉。“長跑很考驗意志力的,它能夠考驗你在面對一件你熱愛但比較困難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毅力做下去。”陳水杏說,她在跑後半程的時候已經完全是憑著意志力在跑步了。

離終點還有三千米時,盧銘開始衝刺,在衝刺的時候他比起大拇指,對著鏡頭扮鬼臉。沖過終點,盧銘還是有說有笑,但在某個瞬間,他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來自廣東的他還不太能適應甘肅的氣候。雖然身體不適,但是盧銘表示跑完之後就兩個字:“舒爽!”在跑到十五公里左右,他的膝蓋十分難受,有兩個志願者過來跟他一起揉膝蓋,他說這是讓他特別感動的事情。

陳水杏跑完半馬後,已經全身濕透了。看到還發放羊肉湯,她十分開心。她從身上取下大會發放的浴巾,端著羊肉湯,準備邊喝邊曬曬太陽。她開玩笑地說害怕老了跑不動,很多事情還是要趁年輕去做。完成半程馬拉松是她人生的小目標之一,她說她還要報名明年的蘭州國際馬拉松。杜莉華 報導攝影,史曉英 文字編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