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大學生沉迷遊戲退學!“遊戲成癮”將被正式納入疾病手冊!快來自測下你“上癮”了沒?

總想著遊戲角色追殺自己, 大學生沉迷遊戲退學!“遊戲成癮”將被正式納入疾病手冊!

最近幾天, 《王者榮耀》又一次刷爆朋友圈。 讓人惋惜的是, 這次的刷屏是因為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

11月13日, @共青團中央 發佈了一條消息——敲響警鐘!某直播平臺遊戲主播連續通宵猝死。

其實, 因為長時間玩遊戲而猝死的並不是個例。

2012年7月, 廈門一名37歲的男子因為經常熬夜玩遊戲突發猝死。

2013年6月, 北京一名年輕男子因為在網吧長時間玩遊戲猝死。

2016年7月, 莆田市一名12歲的男生沉溺網游, 經常一玩就是10多個小時, 突發頭痛意外猝死。

現如今, 各類網路遊戲成了很多人娛樂放鬆自己的一種方式。 有些人可以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而有些人則常常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你屬於後者, 不幸地被遊戲“控制”了, 那麼你可能是生病了。

周到君從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瞭解到,

“遊戲成癮”將于明年7月份正式納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中, “遊戲成癮”的正式名稱為“遊戲障礙 ”。

也就是說, “遊戲成癮”將與合成毒品、酒精、煙草等一同列入物質使用與成癮行為障礙。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成癮研究專家趙敏介紹說:“近些年來, 因為玩遊戲而出現各類問題的患者越來越多, 但並沒有專門的醫療機構可以進行有效干預和治療。 考慮到時代的變化, 新修訂的ICD-11精神與行為障礙中將會把‘遊戲成癮’列為一種疾病, 目的是把‘遊戲’的人從廣大人群中識別出來, 然後進行專業治療, 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

“遊戲成癮”除了會給身體健康帶來極大風險, 還可能會對自己的精神狀態造成嚴重影響。

趙敏在接診過程中就多次遇到這樣的病人。

“青少年是‘遊戲成癮’的高危人群, 他們大多正處於叛逆期, 和父母、老師的觀念容易產生矛盾, 同時又極度渴望他人的認同, 如果缺乏相關應對技能, 有可能把自己關在‘遊戲’的小世界裡, 以此來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之前我們就遇到過一個病人, 高中的時候就玩遊戲, 但因為高三學習壓力大停了一段時間, 上大學後時間充裕了, 就開始沒日沒夜地玩遊戲, 租了一個房子, 也不去學校上課, 最後科科都掛科, 無奈退學回家。 回家後, 父母也沒把他沉迷遊戲當回事, 還讓他繼續玩。 他每天除了玩遊戲什麼都不幹, 玩到最後分不清楚現實和遊戲, 總想著遊戲裡的角色要追殺自己。

不少人為了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狠心卸載了遊戲, 但過一段時間卻又耐不住寂寞偷偷裝了回來。

想知道自己是否“遊戲成癮”了嗎?想瞭解自己會不會已經離精神疾病越來越近?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三個回答是“YES”,

那麼你就需要警惕了。

1、 你再一次玩網遊後渴望下一次玩嗎?

2、 你在不玩網遊時會想著玩網遊的事情嗎?

3、 你會因為不玩網遊變得煩躁不安、喜怒無常, 而一旦能上網就不會這樣嗎?

4、 你會想辦法減少玩網遊時間而最終失敗嗎?

5、 你寧願上網而不願意和朋友們出去玩嗎?

6、 你會因為玩網遊忽略自己要做的重要事情嗎?

7、 你會對人隱瞞你上網玩遊戲的時間嗎?

8、 你會因為心情不好去上網嗎?

9、 你有因為玩網遊影響學習嗎?

10、 你因為玩網遊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了嗎?

(注:上述測試只用于自行篩查, 要想瞭解確切結果需由專業人員進行診斷)

趙敏介紹說:“判定一個人是否‘遊戲成癮’, 最主要的包括兩方面:一是看他是否把玩遊戲看的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因玩遊戲而影響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如學習、社交與工作等;二是看他是否已經失控,即控制不了自己玩遊戲的時間與強度,另外就是不玩遊戲時內心總是渴望玩遊戲,千方百計尋求玩遊戲的機會。”

“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家庭因素是造成孩子容易‘遊戲成癮’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玩遊戲成癮的孩子家庭本身都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把自身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家裡沒有規則,孩子自律性差;家庭缺乏溝通交流,父母比較專制,覺得自己說的做的都是對的,忽略孩子的想法看法等。”

專家特別提醒,父母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很重要,一旦發現其有沉迷遊戲的苗頭,就應及早進行干預治療。

如果只是輕度的沉迷遊戲,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進行自我認知調節:

1、 首先要認識到沉迷遊戲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健康都是有害的,要下決心克服遊戲對自己的“控制”。制定一個克服“遊戲癮”的計畫,減少玩遊戲的時間。同時還可培養其他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以此來替代對遊戲的沉迷。

2、並嚴格執行計畫。

3、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多與同伴交往,多參與學校及社會活動。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無法完成上述自我調節時,或是已經“遊戲成癮”,可以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就診。

因玩遊戲而影響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如學習、社交與工作等;二是看他是否已經失控,即控制不了自己玩遊戲的時間與強度,另外就是不玩遊戲時內心總是渴望玩遊戲,千方百計尋求玩遊戲的機會。”

“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家庭因素是造成孩子容易‘遊戲成癮’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玩遊戲成癮的孩子家庭本身都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把自身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家裡沒有規則,孩子自律性差;家庭缺乏溝通交流,父母比較專制,覺得自己說的做的都是對的,忽略孩子的想法看法等。”

專家特別提醒,父母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很重要,一旦發現其有沉迷遊戲的苗頭,就應及早進行干預治療。

如果只是輕度的沉迷遊戲,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進行自我認知調節:

1、 首先要認識到沉迷遊戲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健康都是有害的,要下決心克服遊戲對自己的“控制”。制定一個克服“遊戲癮”的計畫,減少玩遊戲的時間。同時還可培養其他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以此來替代對遊戲的沉迷。

2、並嚴格執行計畫。

3、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多與同伴交往,多參與學校及社會活動。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無法完成上述自我調節時,或是已經“遊戲成癮”,可以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就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