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隆裕嫁給光緒,為什麼光緒死活不願意親近,看她的照片就瞬間明瞭

隆裕太后的人生滿是荊棘, 她是慈禧太后的堂弟葉赫那拉·桂祥的女兒, 但是, 因為慈禧的一己私欲愣是把她當成政治工具, 被欽點成了光緒的妻子。

但是, 光緒根本就不喜歡他的這位表姐, 在結了婚以後, 光緒基本從來都不搭理這個可憐的女人, 可以說, 裕隆一生的幸福就這樣被慈禧太后當成政治工具給犧牲掉了。

西元一九零八年, 當朝皇太后慈禧與皇上光緒這兩位政權的首腦相繼撒手人寰, 這茫茫大的一個大清國一下子沒了兩個最高領導人, 滿朝上下群龍無首, 亂的跟無頭蒼蠅一樣。 就是在這麼個風雨飄搖的時候, 孤苦伶仃, 無依無靠的隆裕太后被慈禧殘忍無情的扔到了歷史舞臺的前面, 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站起身來, 處理慈禧太后屁股後面的這一大攤亂事。

隆裕裕皇后不僅博覽群書, 對西方歷史與政治也是有一定瞭解的。

因此, 她不會盲目反對維新變法的實行。 雖然她的政治天賦比不上慈禧太后, 但是在“開眼看世界”這一方面, 隆裕皇后在當時的紫禁城中是非常進步的。 並且, 曾和四格格、德齡一起探討各國, 她說:

“我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最高統治者, 而有些國家是共和政體, 像美國就是, 美國對我們很友好。 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到美國去的都是些平民, 沒准人家美國人以為我們中國都是這樣的人, 我倒真希望能夠有幾個滿洲貴族去, 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

經歷了幾百年的閉關鎖國, 加上朝廷的腐敗無能, 此時的朝廷在外憂內患, 與不得當的統治下其實早已經是窮途末路, 大廈將傾。 此時, 僅僅依靠裕隆一個小女子出來接手朝政大權, 根本不足以改變清朝即將亡國的這個事實。

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 國民革命軍于武昌發動了起義。 20天以後, 朝廷取消了皇室內閣, 派袁世凱來當清朝政府內閣的總理大臣。 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 在短短的一個半月內,

我國內陸十八省中就有十四省先後宣佈脫離朝廷的管制。

歷史的大潮推動了民主共和的腳步, 南方的那些省份早早就已經脫離了清政府的管制, 這期間各地風雨動盪, 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恰恰這動亂時期, 內閣總理袁世凱的逼宮行為反而越來越倡狂了,

出人意料的是, 隆裕太后雖說是一屆女流, 也不擅長什麼權術。 但是, 就是這樣一個弱女子, 在面對那“進亦憂退亦憂”的尷尬處境之時, 居然, 她還有著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

但是袁世凱的逼宮一步也沒有停歇。

有一天, 袁世凱來到了紫禁城的養心殿, 一把跪倒在隆裕太后面前,於是,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在溥儀的書中有詳細記載:“在東暖閣裡,母親坐在靠南邊窗戶的火炕上,拿起手絹擦著眼淚,眼前地上正有一個粗胖的老頭子跪著,臉上滿是淚珠。”

這個老頭,正是袁世凱。

這一幕深深刺激到了無依無靠裕隆太后,本來性格就不是十分剛強的裕隆太后又變得沒了主心骨,在當時那種複雜的情況下,她根本就找不到,還有誰可以讓她依靠,還有誰可以值得她相信。

最後的最後,隆裕太后還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退位。

因為她深深地明白,原本強大無比的大清國,已經要亡了,現在擺在她眼前的選擇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退位,這樣還能保留住滿清王朝最後的一點點尊嚴。這是順應民意,順應天意,若是負隅頑抗,那麼,她必將成為歷史上的罪人,遺臭萬年。

整個退位過程還算順利,唯一產生了一些不太和諧的小插曲,就是,裕隆太后在和袁世凱研究皇帝退位以後,袁世凱對原來皇室的優厚待遇時產生了分歧。隆裕太后差不多同意了袁世凱代表的民國所提出的任何條件,只有一件事情沒有答應,並且,堅決反對。

這件事說到底其實就是錢財的問題,就是宣統退位以後中華民國每一年要提供給滿清皇室的費用數額。那時候,袁世凱代表的中華民國的意思是一年給皇室三百萬兩白銀,但是,裕隆則堅決反對,一定要四百萬兩。二人談判時互不相讓,場上空氣一度凝固,談判氛圍十分尷尬。

但是,最終雙方簽字的時候,確實是按照裕隆所提的四百萬兩簽的,具體二人談判之時如何周旋的,就無人知曉了。

隆裕太后宣佈皇室遜位以後,雖說人依然住在紫禁城裡,但是,在內心裡卻沒有一刻得以釋懷,整天哀歎自己對不起列祖列宗,沒有一天能夠開心,一直到最後得了重病。

一九一三年,在隆裕太后過生日的那一天,晉見民國官員和各外國使節的時候,由於其觸景生情,想到從前的事情,情不自禁地悲痛起來,直到最後病倒,在那一年的二月二十二日死在了長春宮。當時的民國總統袁世凱當即發佈了命令,讓全國下半旗來向老太后致哀,一直持續三天,而且,自己也在手臂上戴上了黑紗,舉哀致祭。

當時各方面軍政要員也都打來電話,來哀悼裕隆太后。隨後,在參議院議長吳景濂的倡議下,借商務總會為哀悼會的籌辦事務所。全國各地紛響應這一號召,長春、遼陽、鳳凰、鐵嶺、營口等各地都開會追悼隆裕太后,並各派代表入京參加追悼會。18、19兩日,在大和門前廣場隆重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到席者達五萬人之多。

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一把跪倒在隆裕太后面前,於是,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在溥儀的書中有詳細記載:“在東暖閣裡,母親坐在靠南邊窗戶的火炕上,拿起手絹擦著眼淚,眼前地上正有一個粗胖的老頭子跪著,臉上滿是淚珠。”

這個老頭,正是袁世凱。

這一幕深深刺激到了無依無靠裕隆太后,本來性格就不是十分剛強的裕隆太后又變得沒了主心骨,在當時那種複雜的情況下,她根本就找不到,還有誰可以讓她依靠,還有誰可以值得她相信。

最後的最後,隆裕太后還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退位。

因為她深深地明白,原本強大無比的大清國,已經要亡了,現在擺在她眼前的選擇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退位,這樣還能保留住滿清王朝最後的一點點尊嚴。這是順應民意,順應天意,若是負隅頑抗,那麼,她必將成為歷史上的罪人,遺臭萬年。

整個退位過程還算順利,唯一產生了一些不太和諧的小插曲,就是,裕隆太后在和袁世凱研究皇帝退位以後,袁世凱對原來皇室的優厚待遇時產生了分歧。隆裕太后差不多同意了袁世凱代表的民國所提出的任何條件,只有一件事情沒有答應,並且,堅決反對。

這件事說到底其實就是錢財的問題,就是宣統退位以後中華民國每一年要提供給滿清皇室的費用數額。那時候,袁世凱代表的中華民國的意思是一年給皇室三百萬兩白銀,但是,裕隆則堅決反對,一定要四百萬兩。二人談判時互不相讓,場上空氣一度凝固,談判氛圍十分尷尬。

但是,最終雙方簽字的時候,確實是按照裕隆所提的四百萬兩簽的,具體二人談判之時如何周旋的,就無人知曉了。

隆裕太后宣佈皇室遜位以後,雖說人依然住在紫禁城裡,但是,在內心裡卻沒有一刻得以釋懷,整天哀歎自己對不起列祖列宗,沒有一天能夠開心,一直到最後得了重病。

一九一三年,在隆裕太后過生日的那一天,晉見民國官員和各外國使節的時候,由於其觸景生情,想到從前的事情,情不自禁地悲痛起來,直到最後病倒,在那一年的二月二十二日死在了長春宮。當時的民國總統袁世凱當即發佈了命令,讓全國下半旗來向老太后致哀,一直持續三天,而且,自己也在手臂上戴上了黑紗,舉哀致祭。

當時各方面軍政要員也都打來電話,來哀悼裕隆太后。隨後,在參議院議長吳景濂的倡議下,借商務總會為哀悼會的籌辦事務所。全國各地紛響應這一號召,長春、遼陽、鳳凰、鐵嶺、營口等各地都開會追悼隆裕太后,並各派代表入京參加追悼會。18、19兩日,在大和門前廣場隆重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到席者達五萬人之多。

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