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隱姓埋名30年書寫報國情

■2017年9月,黃旭華回高中母校汕頭聿懷中學慶祝140周年校慶。 羊城晚報記者 王漫琪 趙映光/攝

連續幾天來,許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位老者刷屏了。

在11月17日的《新聞聯播》中,人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搬開椅子,邀請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坐在自己身旁跟大家合影。 這位老者就是93歲的黃旭華,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他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然而直至2014年2月份,黃旭華被央視評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首後,他的事蹟才逐漸為人們所知。 2016年,央視《開講啦》節目邀請到了黃旭華院士,在電視上,黃旭華給人們上了一節關於“以身許國”的公開課。

■羊城晚報記者 王漫琪 趙映光

國家需要,不學醫改成進造船系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赫魯雪夫到訪中國,中國政府向他提出研製核潛艇的技術問題。

赫魯雪夫傲慢地拒絕了中國的要求,說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準,也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 毛澤東主席對赫魯雪夫的傲慢態度非常氣憤,他說:“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幹!”

當年10月底,毛主席在同周總理、聶榮臻還有羅瑞卿等研究發展尖端武器的時候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就是這句話堅定了黃旭華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

黃旭華原來的志願是學醫,想當一名好醫生,治病救人。 然而小學畢業的時候,正好“七七事變”爆發了,看著滿目瘡痍的祖國,黃旭華改變了他的志願。 當時他就立志學航空、學造船,將來要製造飛機軍艦,抵禦外國侵略。 權衡之下,黃旭華進了上海交大造船系。

1958年,當時的國防科委剛剛組建,聶榮臻向中央呈報了關於開展研製導彈核潛艇的請示報告。 首批入選的人才只有29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挑起了我們國家核潛艇的開拓任務。 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的黃旭華就是這29個人當中的一個,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他就沒有離開過核潛艇的研製領域。

條件有限,用算盤打出複雜運算

進了研製領域之後,黃旭華們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國家的科學技術水準和工業生產能力低弱的問題,更大的困難是中國沒有這方面的人才:缺乏專業知識,也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技術資料。

怎麼辦?考慮來考慮去,他們決定從調查研究入手,在浩瀚無邊的報刊雜誌裡面要去尋找世界保密控制很嚴的核潛艇資料。

他們把零零碎碎的資料經過分析、整理,最終匯總成完整的材料。

正好在這個時候,研究人員們弄來了兩個導彈核潛艇的兒童玩具模型。 他們把這個模型多次肢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發現這兩個模型同搜集到的資料基本上一樣,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大家的信心。

除了資料難找,各種資料的運算也是一大問題。 靠著簡陋的算盤和計算尺,黃旭華和同事們硬是打出了一系列複雜運算。

新型號的潛水艇在研製最後階段,交付海軍使用之前,都必須進行極限深度的深潛試驗。 這是一項風險性很大的試驗,在深海一張撲克牌大小的面積要承受一噸多海水壓力,任何一條焊縫,任何一條管道,任何一個閥門,承受不起海水壓力,都會造成艇廢人亡的後果。

1988年4月,中國首次進行核潛艇深潛試驗。 為了鼓勵大家,時年64歲的黃旭華跟同事們一起下水。 試驗過程中,為了保證安全,潛艇一個深度、一個深度慢慢下降。 當深度儀的指標指向了300米極限深度時,潛艇經受住了考驗。 潛艇開始上浮了,一直上浮到100米安全深度,潛艇裡的官兵都沸騰起來!

掌握機密,他隱姓埋名30多年

世界上高新尖端技術,尤其是核潛艇技術,都被列入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機密。 黃旭華入選核潛艇研製團隊的時候,就準備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當無名英雄。

1958年,黃旭華從上海調到北京,一到北京就被留住了。 黃旭華的父母多次地寫信問他:你在北京哪一個單位?你到北京去幹什麼工作?他一直閉口不答覆。 30多年裡,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幹什麼,父親臨終前也沒能再見一次三兒子(黃旭華在家排行第三),老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終於見到了兒子一面。

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發表了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報告文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的人生經歷。這篇文章永遠只提黃總設計師,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黃旭華把這份報告文學寄給母親,母親一看,才知道文章裡的黃總設計師就是三十年沒有回過老家,而被弟妹們誤解為忘記了養育他的父母,“不孝”的三兒子。

黃旭華的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這篇文章,心痛之餘也為自己的兒子自豪不已。黃旭華在節目中透露,他的母親把子孫們召集過來,只說了一句話:“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母親這句話傳到黃旭華耳朵裡,讓他淚流滿面。“有人問我忠孝不能雙全,你是怎麼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旭華說。

耄耋之年的黃旭華,至今還沒退休。他仍舊堅持週一至週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點半準時到辦公室。此外,他還經常到校園、到科研院所做講座。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最大心願,就是我們的國家能早日建成科技強國,從“跟隨者”變成“領跑者”。他說,自己要做年輕人的“啦啦隊”,為他們加油鼓勁。

黃旭華院士回鄉足跡

黃旭華祖籍揭陽,出生於汕尾,曾在汕頭讀書,是廣東的驕傲。近年來羊城晚報記者多次跟隨黃旭華院士回鄉的足跡報導他的事蹟。

汕頭

“母校需要我,我一定回來”

廣東省潮汕星河獎基金會今年9月作出決定,授予黃旭華“潮汕星河成就獎”,獎金為人民幣100萬元。今年9月27日,汕頭市特地為黃旭華院士舉行了授獎儀式。

9月29日,汕頭市聿懷中學140周年校慶之際,黃旭華院士回到了母校,作為校友代表在主題活動儀式上致辭。黃旭華即將離開汕頭時對學校校長悄悄說了一句話:“母校什麼時候需要我來,告訴我,我一定來!”

此前,汕頭聿懷中學建校125周年、130周年、135周年、140周年,黃旭華院士都回母校參加活動。汕頭聿懷中學校長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黃旭華院士最近還給母校捐贈了20萬元,該校正準備用這20萬元設立一個“黃旭華人才獎”。

揭陽

“我一直以家鄉為榮”

黃旭華原籍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2016年11月18日,黃旭華曾和夫人專程回到家鄉揭東省親。在老家,黃旭華老人曾深情地說:“我是玉湖新寮村人,一直以我的家鄉為榮!”

黃旭華在老家的故居,如今已成為新寮村特色鄉村文化旅遊的重要人文景觀。羊城晚報記者曾專程走訪這座具有典型潮汕建築風格的故居,其間的黃旭華臥室經過修繕保留完好。

30多年裡,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幹什麼,父親臨終前也沒能再見一次三兒子(黃旭華在家排行第三),老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終於見到了兒子一面。

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發表了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報告文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的人生經歷。這篇文章永遠只提黃總設計師,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黃旭華把這份報告文學寄給母親,母親一看,才知道文章裡的黃總設計師就是三十年沒有回過老家,而被弟妹們誤解為忘記了養育他的父母,“不孝”的三兒子。

黃旭華的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這篇文章,心痛之餘也為自己的兒子自豪不已。黃旭華在節目中透露,他的母親把子孫們召集過來,只說了一句話:“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母親這句話傳到黃旭華耳朵裡,讓他淚流滿面。“有人問我忠孝不能雙全,你是怎麼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旭華說。

耄耋之年的黃旭華,至今還沒退休。他仍舊堅持週一至週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點半準時到辦公室。此外,他還經常到校園、到科研院所做講座。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最大心願,就是我們的國家能早日建成科技強國,從“跟隨者”變成“領跑者”。他說,自己要做年輕人的“啦啦隊”,為他們加油鼓勁。

黃旭華院士回鄉足跡

黃旭華祖籍揭陽,出生於汕尾,曾在汕頭讀書,是廣東的驕傲。近年來羊城晚報記者多次跟隨黃旭華院士回鄉的足跡報導他的事蹟。

汕頭

“母校需要我,我一定回來”

廣東省潮汕星河獎基金會今年9月作出決定,授予黃旭華“潮汕星河成就獎”,獎金為人民幣100萬元。今年9月27日,汕頭市特地為黃旭華院士舉行了授獎儀式。

9月29日,汕頭市聿懷中學140周年校慶之際,黃旭華院士回到了母校,作為校友代表在主題活動儀式上致辭。黃旭華即將離開汕頭時對學校校長悄悄說了一句話:“母校什麼時候需要我來,告訴我,我一定來!”

此前,汕頭聿懷中學建校125周年、130周年、135周年、140周年,黃旭華院士都回母校參加活動。汕頭聿懷中學校長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黃旭華院士最近還給母校捐贈了20萬元,該校正準備用這20萬元設立一個“黃旭華人才獎”。

揭陽

“我一直以家鄉為榮”

黃旭華原籍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2016年11月18日,黃旭華曾和夫人專程回到家鄉揭東省親。在老家,黃旭華老人曾深情地說:“我是玉湖新寮村人,一直以我的家鄉為榮!”

黃旭華在老家的故居,如今已成為新寮村特色鄉村文化旅遊的重要人文景觀。羊城晚報記者曾專程走訪這座具有典型潮汕建築風格的故居,其間的黃旭華臥室經過修繕保留完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