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思踐悟十九大·第一書記篇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

點擊上方藍字“安徽發佈”關注我們

大山深處有人家:高山、流水、“別墅”, 這裡是安徽省嶽西縣梓樹村。

從落後的貧困村, 搖身一變成了宜居的鄉村樂土, 得益於政府的扶貧大計, 讓曾經的“窮山惡水”變成了“綠水青山”, 讓這裡的村民靠勤勞的雙手脫了貧, 向著小康的康莊大道奔去。

精准把脈——要想富先修路

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嶽西縣頭陀鎮梓樹村, 地勢險峻, 是典型的深山區。 2014年以前, 梓樹村的村民要想出村, 只能走一條泥巴路,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一下大雨, 梓樹村就和外界幾乎斷了聯繫, 車進不來也出不去。

交通不便, 一直是梓樹村群眾們的一塊“心病”。

如今, 從嶽西縣城前往梓樹村的路上, 已見不到塵土飛揚的泥巴路, 取而代之的是新修建的盤山水泥路。 嶽西縣頭陀鎮黨委宣傳委員、統戰委員劉會發說, 現在梓樹村全村的路面硬化已經完成, 寬闊的水泥路, 通向了家家戶戶。 更讓村民感到高興的是, 梓樹村到黃尾高速出口的18公里便捷通道將於今年底前投入使用。 屆時, 梓樹村至黃尾高速出口將由原來的1個小時縮短至25分鐘, 沿線受益人口近萬人。

除了交通不便, 收入來源單一、因病致貧也是梓樹村一直難以脫貧的主要原因。 過去, 村裡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靠水稻種植和外出務工, 收入遲遲上不去。 扶貧項目來了,

村民的創收管道也就增多了。 醫療費用的減免讓村民在面對多發疾病——高血壓和腦梗塞時多了一份底氣, 不再害怕因病返貧。

產業開路——喂了雞養起魚

從2014年建檔立卡的240戶754人, 到目前僅餘的4戶10人, 短短三年間, 梓樹村236戶744位村民告別了“一窮二白”的艱難歲月。 一批批貧困戶順利脫貧, 得益於政府脫貧攻堅的決心, 同樣也離不開村民的信心和幹勁。

大排山原生態土雞養殖示範園已是梓樹村一個響噹噹的名片了。 在外務工的儲昭富靠著掌握的養雞本領, 結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 回到家鄉當起了“雞司令”。

儲昭富家的養殖場

小額貸款解決了儲昭富啟動資金問題。 資金、場地、技術都有了, 養著1000多隻雞的養雞場就順利開辦了起來。 餵食、防疫、衛生工作做得細緻到位, 雞快速成長, 讓儲昭富的腰包漸漸鼓起來。

第一年賣了900多隻雞, 收入10萬元左右。 “相比於之前在外打工一年辛苦賺個3萬元, 好太多了。 ”儲昭富由衷的表示。 鑒於收益不錯, 他還考慮明年繼續擴大規模, 同時還想著試養一些山雞,

豐富雞的種類。

在他的影響下, 同樣在外務工的汪兵聯繫上了儲昭富。 在他的幫助下, 汪兵也開起了養雞場, 成功脫了貧。

據梓樹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郭逢春介紹, 為了讓這些農產品離開了幫扶也能銷得出去。 他準備聯合包括儲昭富在內的三家大型養殖廠成立產業合作社, 通過真空包裝以及冷鏈運輸, 打開市場, 真正走進消費者。

除了養殖, 梓樹村還積極推進紅心獼猴桃種植以及流水養魚等產業扶貧項目。 “紅心獼猴桃今年結了一些果, 口感不錯。 等到明年全部掛果, 貧困戶就有了分紅了。 ”郭逢春欣喜地表示。 流水養魚項目今年剛剛試點, 在新建的幾口大池子, 投放了700多斤魚苗。 如果成功的話就可以向村民推廣了,

到時候家家戶戶都可以養上幾十條魚, 又是一條創收的好路子。

異地搬遷——下了山住新房

再過半個月, 吳太平就可以和老母親住上新蓋的樓房了。 在兩條路的交口處, 一座新蓋還沒有裝飾的房子特別顯眼, 這就是吳太平家的新房。 只見樓上一角堆放著今年的新稻, 而樓房旁邊的豬圈, 黑白兩頭豬卻早早住進了新窩。

吳太平家新房一角堆放著今年新收的稻子

之前一直住在山上的吳太平考慮到交通便利,終於決定搬下山來住。通過務工、種茶、光伏發電、養豬等,去年他賺了2萬多元,而之前一年只能賺1萬元。今年的他,好事連連,不僅剛剛脫了貧,還蓋起了新房。

來到王貽春家,卻不見他人。過了一會兒,才見他趕忙跑回了家,原來他剛才還在攪拌站幹活呢。他家原來也在山上,住的還是80年代的老房子,剛開始也不想搬,後來在村幹的勸導下終於搬下來了。

王貽春家的新房

今年初,王貽春一家五口住上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房。新房有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之前種水稻的田地重新種上了核桃、茶葉,去年下半年王貽春還貸款買了一輛農用車跑運輸,拉水泥、黃沙等。“有活就幹,最近天氣好,天天都在跑。早上6點多出車,到晚上6點多收工回家。”

早在2014年,王貽春還與人合夥開了茶廠,一年毛收入大概7萬多元。“今年收了3千多斤幹茶,1.2萬斤的鮮葉,效益不錯。”開茶廠之前,王貽春家小孩讀書還借錢。因為這個茶廠,王貽春一家于2015年順利摘帽。“去年買車小額貸的4萬元,下半年就可以全部還清了。”他信心滿滿地說道。

從山上到山下,從舊房到新房,異地扶貧搬遷讓貧困戶脫貧加速度。今年10月31日,梓樹村又一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19戶44人也已全部喬遷新居。村兩委將按照“創新機制、因地制宜、科學搬遷、穩定脫貧”的原則,依託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引導搬遷戶就近就地發展產業,努力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脫貧致富——看得見 摸得著

“想不到工作量如此大,想不到群眾需求如此多,想不到扶貧工作標準如此高。”郭逢春用了三個“想不到”形容自己初來梓樹村的感受。2014年11月來梓樹村掛職的他對於他現在生活的地方感到很親切。雖然3年的任期快到了,但是他向村民保證“等到今年底完成縣摘帽驗收才走。”

作為梓樹村第一書記及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郭逢春肩上無疑擔負著更多的責任。“如何讓貧困戶脫貧?”、“如何讓扶貧專案能夠長久做下去?”、“如何讓土豬、土雞真正打開銷路?”這些問題都是他需要一一解決的。

對症下藥,首先需瞭解癥結所在。一上任,郭逢春便花了3個月時間走訪了貧困戶,掌握第一手情況。再通過與老黨員、老村幹及普通群眾的接觸,更加深入瞭解情況,將貧困戶名單中錯評、漏評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

“村裡貧困戶戶主基本上都能叫得出名字。”村民一有困難,就會想到他們的郭書記。郭逢春每天從早忙到晚,忙著調節村民矛盾,忙著回訪貧困戶,忙著找扶貧專案。“一天最多有二三十位村民上門反映勞務糾紛、占田占地等情況,村委會院子裡排了長隊。”他常常忙到夜裡十一點才能休息。家在合肥的他一個月回家兩次,但常常接到通知在家裡加班工作,因此被妻子埋怨“還不如不回來,回來也要加班”。

對於村民們迫切要求改善的道路、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問題,郭逢春在到村的第三周,便與村幹部步行一天,實地查看從梓樹村到黃龍村再到臨近村莊的道路情況。在他的努力之下,道路暢通了,信號滿格了,斷電也鮮有發生了。

如今,紅心獼猴桃,黑毛豬、土雞養殖,光伏發電、扶貧車間等各類特色扶貧專案在梓樹村開展的有聲有色。其中,光伏扶貧、紅心獼猴桃、黑豬等三個產業實現了幫扶到戶全覆蓋。“更多的產業扶貧項目,就是要保證貧困戶多管道創收,不讓一戶掉隊。”他表示。

讓郭逢春感到欣慰的是,梓樹村已於去年底在全省首批完成“戶脫貧、村出列”,實現脫貧摘帽。從2014年建檔定居貧困戶共有240戶754人到目前僅有4戶10人,其中大多數為五保戶。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8.7%降到了如今的0.5%。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組級路硬化率95%以上,農村電網改造水利工程建設大力開展;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不斷做大做強。

在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梓樹村的村民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也感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的決心。

下一步村兩委將依託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將馬元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流水養魚基地、紅心獼猴桃產業園、水口河景觀提升打造工程統一規劃、集中打造,將盆景變風景,做到處處皆景點、四季有看點,將中心村建設成一個集休閒農業、生態觀光、美好鄉村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發揮示範輻射作用,為後扶貧時代梓樹村產業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檀美玲 陳成 徐慧冬)

往期精彩回顧

來源/ 中安線上

吳太平家新房一角堆放著今年新收的稻子

之前一直住在山上的吳太平考慮到交通便利,終於決定搬下山來住。通過務工、種茶、光伏發電、養豬等,去年他賺了2萬多元,而之前一年只能賺1萬元。今年的他,好事連連,不僅剛剛脫了貧,還蓋起了新房。

來到王貽春家,卻不見他人。過了一會兒,才見他趕忙跑回了家,原來他剛才還在攪拌站幹活呢。他家原來也在山上,住的還是80年代的老房子,剛開始也不想搬,後來在村幹的勸導下終於搬下來了。

王貽春家的新房

今年初,王貽春一家五口住上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房。新房有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之前種水稻的田地重新種上了核桃、茶葉,去年下半年王貽春還貸款買了一輛農用車跑運輸,拉水泥、黃沙等。“有活就幹,最近天氣好,天天都在跑。早上6點多出車,到晚上6點多收工回家。”

早在2014年,王貽春還與人合夥開了茶廠,一年毛收入大概7萬多元。“今年收了3千多斤幹茶,1.2萬斤的鮮葉,效益不錯。”開茶廠之前,王貽春家小孩讀書還借錢。因為這個茶廠,王貽春一家于2015年順利摘帽。“去年買車小額貸的4萬元,下半年就可以全部還清了。”他信心滿滿地說道。

從山上到山下,從舊房到新房,異地扶貧搬遷讓貧困戶脫貧加速度。今年10月31日,梓樹村又一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19戶44人也已全部喬遷新居。村兩委將按照“創新機制、因地制宜、科學搬遷、穩定脫貧”的原則,依託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引導搬遷戶就近就地發展產業,努力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脫貧致富——看得見 摸得著

“想不到工作量如此大,想不到群眾需求如此多,想不到扶貧工作標準如此高。”郭逢春用了三個“想不到”形容自己初來梓樹村的感受。2014年11月來梓樹村掛職的他對於他現在生活的地方感到很親切。雖然3年的任期快到了,但是他向村民保證“等到今年底完成縣摘帽驗收才走。”

作為梓樹村第一書記及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郭逢春肩上無疑擔負著更多的責任。“如何讓貧困戶脫貧?”、“如何讓扶貧專案能夠長久做下去?”、“如何讓土豬、土雞真正打開銷路?”這些問題都是他需要一一解決的。

對症下藥,首先需瞭解癥結所在。一上任,郭逢春便花了3個月時間走訪了貧困戶,掌握第一手情況。再通過與老黨員、老村幹及普通群眾的接觸,更加深入瞭解情況,將貧困戶名單中錯評、漏評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

“村裡貧困戶戶主基本上都能叫得出名字。”村民一有困難,就會想到他們的郭書記。郭逢春每天從早忙到晚,忙著調節村民矛盾,忙著回訪貧困戶,忙著找扶貧專案。“一天最多有二三十位村民上門反映勞務糾紛、占田占地等情況,村委會院子裡排了長隊。”他常常忙到夜裡十一點才能休息。家在合肥的他一個月回家兩次,但常常接到通知在家裡加班工作,因此被妻子埋怨“還不如不回來,回來也要加班”。

對於村民們迫切要求改善的道路、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問題,郭逢春在到村的第三周,便與村幹部步行一天,實地查看從梓樹村到黃龍村再到臨近村莊的道路情況。在他的努力之下,道路暢通了,信號滿格了,斷電也鮮有發生了。

如今,紅心獼猴桃,黑毛豬、土雞養殖,光伏發電、扶貧車間等各類特色扶貧專案在梓樹村開展的有聲有色。其中,光伏扶貧、紅心獼猴桃、黑豬等三個產業實現了幫扶到戶全覆蓋。“更多的產業扶貧項目,就是要保證貧困戶多管道創收,不讓一戶掉隊。”他表示。

讓郭逢春感到欣慰的是,梓樹村已於去年底在全省首批完成“戶脫貧、村出列”,實現脫貧摘帽。從2014年建檔定居貧困戶共有240戶754人到目前僅有4戶10人,其中大多數為五保戶。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8.7%降到了如今的0.5%。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組級路硬化率95%以上,農村電網改造水利工程建設大力開展;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不斷做大做強。

在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梓樹村的村民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也感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的決心。

下一步村兩委將依託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將馬元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流水養魚基地、紅心獼猴桃產業園、水口河景觀提升打造工程統一規劃、集中打造,將盆景變風景,做到處處皆景點、四季有看點,將中心村建設成一個集休閒農業、生態觀光、美好鄉村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發揮示範輻射作用,為後扶貧時代梓樹村產業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檀美玲 陳成 徐慧冬)

往期精彩回顧

來源/ 中安線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