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立波臨終前決定捐獻全部遺產,妻子泣不成聲承諾為夫達成心願

2015年, 浙江金沙影業有限公司拍攝出品了一部名《暴風驟雨》的50集電視連續劇。 許多不會知道, 這部電視劇是根據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改編的。

用自由命名的立波

1908年8月9日, 周立波出生于湖南省益陽縣, 抗日戰爭爆發後, 赴華北抗日前線, 任戰地記者, 寫了不少報告文學與散文集。 1938年冬, 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党領導工作, 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 1939年5月, 被周恩來調到桂林, 任《救亡日報》編輯。 12月, 到達延安, 在魯迅藝術文學院任教。

1942年(34歲), 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 毛澤東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對周立波影響巨大。 1944年, 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 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 隨軍南征。 1945年, 日本侵略軍投降後, 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

土地改革的《暴風驟雨》

1946年(38歲), 被調往東北, 參加土地改革運動, 並編輯《松江農民報》。 1947年, 開始創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暴風驟雨》。 1948年, 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 1949年7月, 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

1950年(42歲), 作為編劇, 參與蘇聯和中國聯合攝製的大型彩色紀錄片《解放了的中國》, 並因此獲得史達林文學獎。

1951年(43歲), 他以長篇小說《暴風驟雨》, 再獲史達林文學獎。

《暴風驟雨》是周立波的代表作, 以東北松花江畔一個村子為背景, 描繪出土地改革這場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的畫卷, 刻畫了一系列生動的農民形象, 成為中國最早出現的以土改為題材的優秀作品之一, 曾風靡全國。

1965年之後, 因為諸多因素周立波受到衝擊, 直到1978年才被平反。 當時, 周立波已身染多種疾病, 不得不住院治療, 令人遺憾的是, 1979年9月25日, 周立波因病經長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終年七十一歲。

臨終前, 他拉著妻子的手道:“我死後, 屬於我個人遺產全部捐給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