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永不為大漢恥,這就是大漢的脊樑!漢軍奔襲2000裡救13將士歸玉門

不知道在座的諸位有沒有聽過《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史載, 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 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 感動不已, 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 並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恭以單兵守孤城, 當匈奴數萬之眾, 連月逾年, 心力困盡, 鑿山為井, 煮弩為糧, 出於萬死, 無一生之望。 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 卒全忠勇, 不為大漢恥, 恭之節義, 古今未有。 宜蒙顯爵, 以厲將帥。 ”

十三勇士歸玉門

不為大漢恥!五個大字, 至今令人動容。 這是怎麼回事呢?西元74年, 漢朝重新設立西域都護, 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 駐紮在疏勒城。 次年, 北匈奴單于派兵進攻車師, 殺死車師後王, 轉而攻打耿恭駐地, 將其圍入城中。 此時正值漢明帝已死, 救兵不至, 車師國又背叛漢朝, 與匈奴合兵進攻耿恭。

在長達一年的戰爭中, 城中的數百大漢將士誓死血戰, 絕不後退, 沒有糧食了就把鎧甲中的獸皮煮了吃, 沒有水喝就從馬糞中榨水喝, 反正就是不投降。 8個月過去了, 匈奴的進攻每天都在持續, 城中的箭用光了, 士兵就用石頭砸, 最後只剩下幾十人, 可是圍城的匈奴人有上萬人, 小小的疏勒城下, 匈奴人屍橫遍野。 北匈奴單于親自來勸降,

只要耿恭投降, 就可以授予高官厚祿, 而且將單于的女兒嫁給耿恭, 耿恭為了表明生為大漢人, 死為大漢鬼的決心, 當著匈奴大軍的面, 在城頭上將匈奴使者斬首。

數十名漢兵苦苦堅守城池, 因為他們相信祖國不會放棄他們任何一個人。 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戰的時候,

萬里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 皇帝與大臣, 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要不要派救兵?反對派說, 咱們接到消息的時候, 他們已被匈奴重重圍困, 等到咱們援兵趕到的時候, 他們估計早已屍骨無存了。 這時司徒鮑昱站出來說出了盪氣迴腸的一番話:“今使人於危難之地, 急而棄之, 外則縱蠻夷之暴, 內則傷死難之臣。 此際若不救之, 匈奴如複犯塞為寇, 陛下將何以使將?”這是古代版的“不拋棄、不放棄”——大漢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永遠不放棄每一個人。

血性的漢章帝馬上下令: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7000人, 火速救援疏勒城還在拼死抵抗的漢軍。 在天上下, 有些人說大雪封山, 不願往前走了, 但是耿恭部下范羌堅決要翻越天山, 於是獨自率領2000部眾前去救援老首長, 疏勒城下救援的漢軍和圍城的匈奴軍激烈廝殺, 城外的殺聲震動了還在守城的僅存的26名士兵, 兩隊漢軍相擁而泣。 兩隊漢軍合兵一處且戰且退, 最終回到玉門關時, 堅守疏勒的26名士兵只剩下13人。

史書記載他們“衣屨穿決,形容枯槁”,傷痕累累,但目光如炬,死死攥著手裡的武器。漢章帝大為感動,將這13人全部授予騎都尉的官職。他們是偉大的勝利者。如今回顧這次漢軍的守城與救援,不由感歎當年漢朝軍隊的強悍。數萬匈奴鐵騎,加上西域叛軍,也未能將這幾百人擊敗,這並非史書的誇大。無論是組織制度、將帥能力,還是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漢軍堪稱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今日疏勒城

史書記載他們“衣屨穿決,形容枯槁”,傷痕累累,但目光如炬,死死攥著手裡的武器。漢章帝大為感動,將這13人全部授予騎都尉的官職。他們是偉大的勝利者。如今回顧這次漢軍的守城與救援,不由感歎當年漢朝軍隊的強悍。數萬匈奴鐵騎,加上西域叛軍,也未能將這幾百人擊敗,這並非史書的誇大。無論是組織制度、將帥能力,還是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漢軍堪稱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今日疏勒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