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大批傳統企業擁抱新技術 賣贛南臍橙也跟區塊鏈扯上了關係

用App掃一掃, 可鑒別名畫真偽。

杭州首屆區塊鏈商業應用對接會現場

本週一上午10點, 5萬斤擁有自己“身份證”的贛南臍橙在中糧旗下我買網平臺甫一上市, 半小時即銷售一空。 這些個頭大、甜度高的柳丁還有個科技感十足的別名“鏈橙”。 這個“鏈”, 指的就是區塊鏈。

區塊鏈, 最早被人熟知是因為比特幣。 簡單來說, 它是一種“記帳”技術, 保證記錄的內容可以被追溯, 不可篡改, 由此解決了互聯網的信任問題,

被視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

拿這批贛南臍橙為例, 柳丁的源頭、採摘、收儲、加工、銷售的每一個環節的資訊都被記錄到區塊鏈上。 無論是消費者, 還是商家都可以從“鏈”上看到清晰透明的記錄, 進而確認柳丁的真實身份。

這也就不難理解, 杭州首屆區塊鏈商業應用對接會為什麼會吸引諸多傳統企業, 比如西泠印社、頂峰茶葉、萬事利、農夫山泉、吉利汽車等。 事實上, 這項誕生於互聯網的應用正在不斷落地, 與傳統產業碰撞產生新的商業價值。

到政府辦事再少跑一次

喜歡玩極限運動的黃敏強昨天本該纏著繃帶上臺演講, 後來覺得有損形象就摘掉了。 雖然去年才辭職從事區塊鏈方面的創業,

但他已經算得上是國內區塊鏈領域的老兵——從2012年底開始關注, 利用空餘時間不斷研究, 用區塊鏈技術做過股權眾籌, 以及一些競猜的小遊戲。

去年, 黃敏強發現國內個人征信行業的痛點, 自己組建團隊推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公信寶資料交易所, 既保護交易雙方的隱私, 又杜絕資訊被篡改的風險。

簡單來說, 這個交易所像是一個資料交易的仲介, 非但自己不緩存沉澱任何資料, 還對所有資料交易進行定點的加密傳輸, 確保把數據傳到對的人手上。

舉例來說, 貸款人小A想在網上貸款, 而貸款公司沒有小A的信用資料, 他就可以通過公信寶提出申請。 此時, 有另一家貸款公司剛好有這方面的資料, 提出了交易。 公信寶會判斷這些資料是否敏感,

如果敏感就會向小A本人發送資訊, 獲取授權。 在小A同意後, 貸款公司才可以拿到這些資料。

關鍵的一點, 在於這些資訊都是加密過的, 只有貸款公司才掌握秘鑰, 防止了資訊流通過程中被非法盜取。 同時, 依靠區塊鏈可追溯的特點, 每條資料在交易的時候都會被記錄在案, 確保有據可查。

從今年6月中旬上線以來, 公信寶資料交易所已經介入中國銀聯、中國移動、學歷教育等多個核心機構的資料, 後續還將介入社保、交通等多維資料來源, 還在積極推進互金共債資料的共用交換。

“原先央行的征信只覆蓋全國4億人, 現在借助區塊鏈技術有效解決了貸款公司征信能力薄弱的問題, 還保證了資料安全。

”黃敏強說。

這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料傳輸和保護機制, 可能會有更多應用場景。 最近, 公信寶正在設計方案, 把這套機制用在政府部門之間的資料互通上, 徹底打破部門間的“資訊孤島”, 進一步提升政府辦事效率。

今年以來,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帶動下, 很多政府部門的資料都實現了互通, 但在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資料上, 還是面臨資料洩露的問題。 按照黃敏強的設想, 運用區塊鏈技術後, 這些資料都可以安全地共用。 “只要一個部門發送請求到區塊鏈的節點上, 系統會自動返回結果, 來源資料還在各個職能部門, 甚至能做到誰都不用經手, 保證絕對的安全”。

巧的是, 在今年9月召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現場調查活動上,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就表示,運用新的資訊技術手段如區塊鏈技術,可以做到資訊真實、資料共用,減少部門間資料使用的道德風險,推動部門職能業務的自動化。

梵·高的《向日葵》是真是假?

昨天,優權天成創始人車克達登臺時帶了一張梵·高名畫《向日葵》。這是梵·高基金會推出的限量複刻畫,根據《向日葵》的原畫做的1∶1複製。雖然複刻畫的價值遠不及原畫,但依然面臨版權保護和真偽鑒定的問題。

“現在,只要把這幅畫轉過來,用手機碰一下背面的感應區,就能知道這畫的來歷和真假。”車克達說。

這是他們和梵·高基金會合作,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藝術品收藏領域的典型案例,核心是柔性晶片和區塊鏈技術。收藏者只要按照說明,用優權App在指定區域掃描,就能知道這幅畫的授權和流通資訊,擁有者還可以通過App做所有權的轉讓。由於區塊鏈上的資訊不可篡改,有效保證了藝術品的真實性。

2014年,納斯達克交易所在哈佛贊助了區塊鏈實驗室。在哈佛求學的車克達成了實驗室裡唯一一名中國研究員。一年後,他在矽谷開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業,將它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運用到商品交易的溯源防偽中去。

“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説明交易的各個環節打假。”考慮到這一應用在國內更有前景,車克達去年在深圳創立優權天成。據他介紹,在美國,同樣的技術已廣泛用於收藏品、限量球鞋和球衣上。

這一應用讓在場的西泠印社集團副總經理周海文眼前一亮。一直以來,西泠印社都在尋找能夠保證收藏品在流通領域不被仿冒的技術手段,曾經還想到在宣紙中植入晶片,但還是無法徹底杜絕高手用“揭畫”的方式破解。

對此,車克達表示,目前這樣的柔性晶片已經可以印到紙上,對於價值相對較低的複刻畫來說,已經能夠起到很強的防偽作用。“如果針對真跡,確實還無法做到100%萬無一失,所以我們還在研究其他技術,比如將視覺識別用到名作的鑒別上,通過對物理細節的掌握來判斷物品的真假”。

優權天成與杭州早有緣分。去年,他們就為阿裡提供過技術諮詢,就區塊鏈和阿裡各個業務的結合出了一份可行性報告。眼下,他們正在和杭州的龍井、絲綢廠家談合作,得到了積極回饋。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就表示,運用新的資訊技術手段如區塊鏈技術,可以做到資訊真實、資料共用,減少部門間資料使用的道德風險,推動部門職能業務的自動化。

梵·高的《向日葵》是真是假?

昨天,優權天成創始人車克達登臺時帶了一張梵·高名畫《向日葵》。這是梵·高基金會推出的限量複刻畫,根據《向日葵》的原畫做的1∶1複製。雖然複刻畫的價值遠不及原畫,但依然面臨版權保護和真偽鑒定的問題。

“現在,只要把這幅畫轉過來,用手機碰一下背面的感應區,就能知道這畫的來歷和真假。”車克達說。

這是他們和梵·高基金會合作,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藝術品收藏領域的典型案例,核心是柔性晶片和區塊鏈技術。收藏者只要按照說明,用優權App在指定區域掃描,就能知道這幅畫的授權和流通資訊,擁有者還可以通過App做所有權的轉讓。由於區塊鏈上的資訊不可篡改,有效保證了藝術品的真實性。

2014年,納斯達克交易所在哈佛贊助了區塊鏈實驗室。在哈佛求學的車克達成了實驗室裡唯一一名中國研究員。一年後,他在矽谷開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業,將它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運用到商品交易的溯源防偽中去。

“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説明交易的各個環節打假。”考慮到這一應用在國內更有前景,車克達去年在深圳創立優權天成。據他介紹,在美國,同樣的技術已廣泛用於收藏品、限量球鞋和球衣上。

這一應用讓在場的西泠印社集團副總經理周海文眼前一亮。一直以來,西泠印社都在尋找能夠保證收藏品在流通領域不被仿冒的技術手段,曾經還想到在宣紙中植入晶片,但還是無法徹底杜絕高手用“揭畫”的方式破解。

對此,車克達表示,目前這樣的柔性晶片已經可以印到紙上,對於價值相對較低的複刻畫來說,已經能夠起到很強的防偽作用。“如果針對真跡,確實還無法做到100%萬無一失,所以我們還在研究其他技術,比如將視覺識別用到名作的鑒別上,通過對物理細節的掌握來判斷物品的真假”。

優權天成與杭州早有緣分。去年,他們就為阿裡提供過技術諮詢,就區塊鏈和阿裡各個業務的結合出了一份可行性報告。眼下,他們正在和杭州的龍井、絲綢廠家談合作,得到了積極回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